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推进新军事变革、创新军队指挥理论研讨会综述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3月02日 09:02 解放军报

  军事变革与创新指挥理论——“推进新军事变革、创新军队指挥理论”研讨会综述

  ●袁文先、孙儒凌、刘伟

  军队指挥是军队行动之“龙头”,加快军队指挥领域变革的步伐、实现军队指挥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应当成为落实中央军委“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完成机械化、信息
化双重建设历史任务”这一战略决策的关键性步骤。

  新军事变革是迄今为止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一次革命,其实质是以信息为“基因”,以提高信息能力为根本目标,以“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把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化军事形态———

  科学预测军事变革中军队指挥形态新变化

  指挥体系的构成,将从“树状”向“网状”转变。信息化战争是一体化的全维战场,综合运用各种作战力量和作战资源进行的作战,与新型的作战样式和战场环境相适应的指挥体系应是“网状”指挥体系。相对于“树状”指挥体系,“网状”指挥体系的优势十分明显。“树状”指挥体系存在的自适应能力比较差等弊端严重影响指挥的高效稳定,而“网状”指挥体系采用网络化的链接方法,其最大优点是信息传输路径多、速度快、反应灵敏、生存能力强,其结构特点是:外形扁平,横向联通,纵横一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使信息网、指挥控制网和交战网实现一体化成为可能,这就为建立“网状”指挥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指挥主体的决策思维,将从基于能力向基于需求转变。基于能力的决策思维,其逻辑结构为“能力———任务”,其内容为“我们能够干什么———就指挥部队去干什么”,其要点在于使任务适应能力;而基于需求的决策思维,其逻辑结构为“需求———任务”,其内容为“我们想干什么———就指挥部队去干什么”,其要点在于使能力适应需求。随着指挥能力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指挥决策思维应当把作战需求放在首位。

  指挥的内容,将从“聚焦行动计划”为主向“聚焦作战任务”为主转变。制订行动计划是作战指挥链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通常是在战前制订一个周详的行动计划,在作战中贯彻实施。如果在战前没有制订行动计划,要想取得作战的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作战指挥的内容聚焦于行动计划。而在信息化战争中,作战行动节奏很快,变化多,战线“非线式”,预先制订的计划可以发挥作用的时间段非常短,这就决定了指挥员不能再把指挥的主要内容定位于“聚焦行动计划”,而应当把指挥的主要内容定位于“聚焦作战任务”。也就是说,由“预先排兵布阵”转向“适时动态调整”,由“按既定计划进行组织指挥”转向“按即时情况进行组织指挥”。伊拉克战争中,参战的美军作战飞机都加装了“快速情报接收系统”,约三分之二的飞机在起飞前并未被赋予明确任务,起飞后先在战场上空待机,在空中接收实时的目标情报,尔后发起攻击,这便是这种转变的明证。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和战争的演进,使包括军队指挥在内的军事领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本”上不可能有现成的答案,寻找答案首先需要从转变观念和更新思路入手———

  确立与新军事变革相适应的指挥观念

  新的力量使用观。信息化战场环境,要求指挥员必须在观念上实现由注重“钢铁”向注重“比特”、由注重“物质能量流”向注重“信息流”的转变,把传统的兵力、火力、机动力等观念转变为信息化战场上“信息+火器”的组合战斗力观念,把“集中兵力兵器”观念转变为“集中信息引导下的能量”观念,把谋求火力优势观念转变为谋求信息优势的观念。

  新的决策重心观。决策重心是作战指挥能否达成作战目的的核心问题。由于信息已成为信息化战场的灵魂,获得“制信息权”的一方将获得制胜主动权。因此,在信息化战场上,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要求指挥者的决策重心必须由传统机械化战争的选择(打开)突破口、选择(坚守)要点等围绕空间和力量的争夺,转变到围绕信息的争夺,把夺取“制信息权”作为重中之重,采取多种手段发挥己方信息优势,遏制敌方信息优势,并将此贯穿于作战指挥的全过程。

  新的质量效能观。信息化战场上,敌对双方作战指挥系统的指挥对抗将异常激烈,双方都力争发挥自身最大的质量效能,遏制和破坏对手质量效能的发挥。这就要求指挥者有强烈的质量效能意识,不仅重视指挥信息的准确性,更重视其时效性;不仅重视运用传统指挥器材,更重视运用指挥自动化系统、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不仅重视个体智能的发挥,更重视集体智能的发挥。

  新的安全稳定观。信息化战场上,指挥机构不仅会遭遇敌精确打击、特种偷袭等“硬杀伤”威胁,更多地是面临网络攻击、节点破坏等“软杀伤”威胁。指挥机构的安全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指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指挥所和指挥器材免遭“硬杀伤”,更重要的是确保指挥信息的安全,使系统免遭“软杀伤”。另外,由于信息化战场呈现高度流动性的特点,作战指挥的稳定不再是静态式的指挥所或指挥活动的按部就班,而是全面的、动态式的协调平衡。

  军队指挥领域的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实现其跨越式发展,就必须选准突破口,注重在关键局部实现重点突破。当前,尤其应注重在理论、体制、手段和法规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探寻军队指挥领域 创新发展的新视角

  在创新指挥理论上求突破。在新军事变革的形势下,军队指挥理论应思考如何重新审视并进一步发展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问题。基础理论虽有较强的稳定性,但这一稳定性是相对的,有很多的需要创新的方面。比如,新军事变革形势下的作战指挥不同于以前,有必要提出一些新的指挥概念,如网络作战指挥、数字化战场控制等。另外,对新军事变革形势下的作战指挥特点、作战指挥规律、作战指挥原则等基础理论也应有新的认识。在应用理论方面,需要创新之处更多,诸如新军事变革形势下指挥体制的建立、指挥活动的开展、指挥人才的培养等等问题,是传统指挥理论不能解答的,需要新理论发挥作用。

  在创新指挥体制上求突破。目前,我军以打赢机械化战争为基点、以陆军为主导的现行指挥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战争形态,必须调整改革。比如,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四条指挥链”:全维作战指挥链,空袭与反空袭作战指挥链,信息作战指挥链,后方保障指挥链。以全维作战指挥链为主线,统一指导与协调其它三条指挥链;围绕“四条指挥链”,去建立指挥机构、明确指挥责权、理顺指挥关系。

  在发展指挥手段上求突破。指挥自动化系统是不断发展的,每一次发展都带来了指挥方式的改变和指挥时效的大幅度提高。目前,美国国防部牵头规划的“全球信息网格(GlobalInformationGrid)”计划正在加紧实施,一旦完成,将对美国联合作战指挥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未来的战场上,“一盎司的硅会比一吨钢铁有更大的压力”。指挥自动化系统加速向高技术化方向发展,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富含高技术的指挥手段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迄今,某些发达国家军队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已经实现了信息获取实时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高效化、信息使用智能化,正在解决“看到山那边情况”的千年难题,实现指挥机构、作战单元、武器系统在广阔的战场空间共享信息,指挥者真正有了“外耳”、“外眼”、“外脑”、“外手”,计划决策和战场控制的时效性显著增强。可见,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要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应坚持一体化建设的方向,在联合开发和应用上下功夫;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在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上跃升;应坚持标准化、规范化要求,保证信息实现快速、准确、全方位流动。

  在强化指挥法规建设上求突破。“法令孰行”是能否赢得战争的五大条件之一。军事法规既是军事变革成果的反映,又是军事变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美国颁发的《参谋部法》、《国防部改组法》、《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等法规,都对美军指挥领域的发展产生过重大而积极的影响。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对法规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在过去的冲突中,各军种各自为战,集中控制的优长有时根本发挥不出来。《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通过加大联合作战总部司令官的权力,减少他们至总统之间的指挥层次和加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作用,加强了各军种联合作战的能力。”应当看到,我军在军事领域的法规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难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尤其是在指挥领域,需要做的工作就更多。无论是宏观性法规,还是综合性法规、专项性法规,都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遵循中央军委依法治军的方针,加强我军指挥领域的法规建设,是实现我军指挥领域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