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军事专家从七方面谈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 10:08 解放军报

  加强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研究,把握趋势,揭示规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是我们必须直面的战略课题。因而,抓住当今世界军事变革的历史机遇,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于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更好地履行我军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把军事变革纳入国家改革发展大系统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是新时期国家利益对我军的根本要求。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将来还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能实现的。但是,必须看到,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战争根源依然存在,强权政治、黩武主义还在发展,军事安全仍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不仅面临传统军事安全威胁的严峻挑战,而且面临日益增加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国家利益的重心也不断由生存利益向发展利益转移。总之,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军新时期的防卫作战能力,以更有效地保护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因而,为在本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点。

  军委江泽民主席指出:“军队改革作为国家总体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与其他方面的改革相适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变革是军队行为也是国家行为,必须纳入国家改革发展大系统,寓军事改革于国家改革的总体布局之中。首先要与国家改革发展战略相协调。依据国家“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分步推进军事变革,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完成信息化改造,初步建设一支信息化主导的新型机械化军队,再争取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向信息化军队的全面转型。其次是从国家全局出发,搞好军事改革的顶层设计,综合考虑多种相关因素,合理利用多方面的战略资源,协调各方面的相互关系,自上而下推进改革,使改革既积极又稳妥地进行。再次,要充分利用国家改革的各项成果,与国家的各项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例如充分关注国家宏观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国民教育体制、社会分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在军事改革中进一步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军事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以及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联勤保障体制等,使军事改革与国家改革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离不开国家的财力物力支持。其中,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是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技术基础,社会信息化是推进新军事变革的土壤。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有了显著增长,为进一步有计划、按比例地加大国防投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863”计划执行10多年来,在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其中,许多项目军民兼容,并与国防科技的信息化发展直接相关,为加快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当前,我国工业化已取得巨大成就,正在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努力实现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信息产业以年均高于全国GDP约2~6倍的速度增长,电话网总规模和移动电话拥有量跃居世界第一,已成为世界十大信息产业国之一。以电话通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一系列配套成网的国民经济信息工程相继建成,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力依托。只要我们善于借助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势能”,通过立法保障和政策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使这种“势能”及时辐射到军队建设上来,军队信息化的支撑力就可以不断增强。此外,军事变革必然涉及军队结构性重组和人员利益的变更,每一阶段的成果都离不开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军队和地方必须协调规划,完善配套政策,以解除军事变革向纵深发展的后顾之忧。

  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效能为主要目标

  1993年1月,中央军委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高技术战争是个内涵丰富、不断发展的动态概念。在信息时代,主导战争胜负的主要是信息力,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将拥有更多的战争主动权。在作战方式上,非线式、非对称、非接触作战成为重要的作战方式,作战体系对抗逐步代替作战单元的对抗……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就是要适应战争形态的这种划时代转变,把适合打机械化半机械化战争的军队,改造成为一支具有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的新型军队。

  显然,努力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效能,既是新军事变革的出发点,也是新军事变革的落脚点。检验变革成功与否,归根结底要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效能是否提高来衡量。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就是要紧贴未来信息化作战需求,按照“打得赢”的根本要求筹划和指导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着力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以有效地慑止和打赢可能发生的战争,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纵观人类历史上的历次军事变革,无不以提高作战效能为直接和根本目标。凡是这样做了的民族与国家,其军事变革效果就明显;反之,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战略机遇,被世界军事变革的浪潮抛在后面,最终陷入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因而,我军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坚定不移地把提高我军整体作战效能作为根本目标,决不能让任何非战斗力标准扰乱我们的方向。否则,错过这一二十年,就会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把优化编制体制作为变革的突破口之一

  人类战争形态的根本性转变,必然要求军队体制编制与之相适应。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随着新作战工具的发明,军队的整个内部组织就必然改变了,各个借以组成军队并能作为军队行动的那些关系就改变了,各个军队相互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及其对作战方式带来的影响,必然要求对军队编成进行相应的变革。否则,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目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优化军队内部结构,普遍提高军队的高技术含量,在适当压缩陆军规模的同时,增大海、空军比例,大力加强航天部队、战役战术导弹部队、陆军航空兵、电子战和特种部队等技术密集型军兵种建设。在作战编成上正向高度一体化、模块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可根据任务随时进行混编、改制,并可在遭受损失后迅速重组。军队规模大幅度缩小;重型机械化集团军将被小型、多功能、灵活编组的旅营部队所取代;多层次树状指挥体制将被扁平网络化指挥体制所代替。我们应借鉴世界各国军队的改革经验,按照便于信息快速流动的思路,进一步优化部队的编成和结构,进一步调整官兵比例、机关和部队比例、作战部队与非作战部队比例,努力改善宏观结构,实现作战力量的整体优化。

  采用“综合集成”方法构建信息化军事体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现代军队已发展成为由庞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能量流构成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横向有各战区、各军兵种,纵向有战略、战役、战术多层级,空间有陆地、海洋、天空、外层空间,以及电磁空间,内部有领导指挥、教育训练、政治工作、后勤保障、装备管理等子系统。要在军事变革中驾驭这样一个军事巨系统,使之高效有序地运转,使各系统实现高度的一体化,就必须确立“综合集成”思想,利用系统工程和运筹分析方法,使各个分系统整合为大系统,使构成军事体系的各要素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形成“整体力量综合”,以发挥大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效能,大幅度提高作战系统的整体效能。

  依据“综合集成”思想指导军队变革,核心就是在整个军事系统中确立信息的主导地位,把信息作为联结整个军事系统并发挥其整体功能的关键要素,建构无缝隙连接的信息化军事体系。首先,要以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核心,把武器装备的更新、人员素质的提高、编制体制的变革、军事理论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信息化军队。其次,发展C4ISR系统。C4ISR系统是现代军事体系的神经中枢,其本身就是按“综合集成”要求而构建的一体化大系统。通过C4ISR系统,将各种武器系统、各个作战群体、作战支援和保障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从而发挥所有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的整体效能和综合效能。再次,在作战力量建设上,为了更有效地实施高度一体化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改变只从横向上筹划陆、海、空军部队建设的做法,重点加强侦察监视、指挥控制、精确打击三项基本作战职能,将军队作战力量从纵向上建成三个威力强大的分系统,进而通过“综合集成”使之构成一个紧密结合的“军事大系统”。第四,在战场准备上,重点建设数字化战场。即按照“综合集成”要求建构一种横向和纵向紧密结合的、高度一体化的战场综合信息网络。目前,发达国家军队正处在由数字化向网络化推进的阶段。美军计划在2020年前后实现网络化,并最终建成从最高指挥官到战场上每一个士兵的战场信息化网络体系,推动军事体系信息化变革向更高阶段发展。

  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

  各国军队的建设和改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包含在世界军事发展的大趋势之中,并在相当程度上受到这个大趋势的影响和制约。一支进步的军队,从不排斥世界军事领域里一切有益的东西。只有善于借鉴并在借鉴中善于创新的军队,才是最有希望的军队。在当今世界,任何一支军队,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拒绝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起步较晚,起点也比较低,更不能关起门来搞,而应当注重学习和借鉴外军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的先进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找到一种投入少、效益高的军事发展模式,保证我军始终走在世界军事变革时代的前列。

  但是,这种学习借鉴应该是自主的、创造性的。随着人类社会跨入信息时代,由于信息流动的加快和人们竞争意识的加强,军事变革日益呈现出联动效应。与历史上经常出现的那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现象相比,现在更易出现的是不顾国情、军情而对别人经验的照搬照抄。推进中国特色军事革命,需要以我为主。学习借鉴外军先进经验要师其长而不泥其迹,坚持大胆借鉴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世界各国军队的改革,都有不同的背景,其做法也各有特点。我们应善于以批判的态度,有选择地加以借鉴。从根本上说,我军改革只能靠我们自己的探索和创造,任何别的国家都不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现成的模式,即使是共性的东西,也只有与我国具体的国情、军情相结合才有真正的价值,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建设和改革的路子来。

  运用阶段性变革成果提高现实作战能力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绝不能急功近利、搞“大跃进”,必须把变革放到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考虑,高度重视长远规划,加强总体设计。这种设计要建立在科学预测基础之上,依靠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瞄准未来,以赢得先机,争取主动。

  在重视长远发展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军队应急作战能力的提高。近年来,一些军事大国大幅增加军费,军事力量有超常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差距,国际战略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维持国际战略格局稳定的制约机制严重弱化,增大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安全压力。我军在维护国家安全、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的斗争中面临新的挑战。因此,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能缓步当车、从容进行,而要时刻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注重提高应急作战能力,准备随时打赢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确保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和有利的战略态势。

  这就要求把长远发展与阶段性目标密切结合起来,坚持走滚动式发展之路,将阶段性变革成果及时充实到应急作战能力之中,实现我军作战能力的整体跃升。要既重视现实急需,又谋求长远发展,既考虑近忧,又不忘远虑。把抓长远与抓现实统一起来,围绕长远目标的实现,狠抓阶段目标的落实,搞好建设目标的分解量化,形成环环相扣、层层相连的目标体系,使大小目标、长短项目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达成和应急作战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我军的跨越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以重点突破来实现整体推进。通过关键环节的重点突破,带动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形成一种长远发展与应急作战相互推动、良性循环、滚动式发展的新机制。要通过对影响我军建设全局的关节点方面取得重点突破,打开我军建设整体推进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各个阶段的建设目标又必须在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成为总体改革发展规划的一部分,这样既能促成我军应急作战能力的大幅跃升,又能带动军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提高。

  充分论证、科学决策、集中领导、依法变革

  能否做到充分论证,科学决策,直接关系到变革的成败。当前,我军所进行的新军事变革,不是局部的修修补补,而是在坚持我军根本制度和优良传统的前提下,对作战思想、武器装备和体制编制进行的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历史性课题。这次变革既无前人经验可以借鉴,又不能照抄照搬某种现成的模式,而要靠我们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去探索、去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大的失误和挫折,尽量少走弯路,必须尽可能做到充分论证,科学决策,不能跟着感觉走,不能靠拍脑袋决策。要充分发挥各级机关、部队、院校和研究机构在决策论证中的作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全军的智慧,从变革的指导思想、目标模式、发展步骤到基本思路和途径等,都要搞好研究论证,切实增强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尽量避免因论证不充分而造成的决策失误;要坚持领导决策与专家辅助决策相结合,将“多谋”与“善断”融为一体;要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计算机智能辅助决策,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要强化决策监督机制,及时纠正决策运行中的偏差和失误,确保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这一世纪伟业的顺利进行。

  新军事变革是一场根本性的革命,是对军队的体制、结构和功能进行的重大调整。对现有利益格局的再分配,需要强有力的推动,必须确立权威的领导机构。没有集中统一的坚强领导,没有坚定的决心和意志,就不可能将变革进行到底。领导机构要对变革实施坚强的领导和有效的调控,及时研究解决变革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为变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法制作为一种规范的强制的方式,可以成为发扬我们党治军的优良传统、巩固治军成功经验的有力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行依法变革,对于促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巩固变革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抓紧军事立法工作,逐步建立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求、符合现代军事发展和军队建设规律的军事法规体系,使我军的各项改革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