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认清军事变革发展趋势 勇立变革潮头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1月29日 08:14 解放军报

  陈杰\本报记者牛俊峰

  2003年初,为探寻新的世界军事变革浪潮的走向,适应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我们在《国防论坛》版推出了《世界军事变革浪潮追踪》这个专栏,在军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等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先后刊登了近30篇文章,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在这个栏目将要告一段落时,我们想与读者一道,对这次新的世界军事变革浪潮的发生
和发展趋势,做一简要的回顾和展望。

  本次军事变革是迄今为止人类军事史上波及范围最广、变化最为深刻、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次军事变革

  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的新军事变革,是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正式启动的,是以安全态势演变为动因、以信息为基因、以军事观念转变为牵引、以军事体系调整为核心的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军事变革。这次变革的核心是推动军队建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换,实质是按照新的战争形态的要求改造和重构现有的军事系统,建设新的军事系统。正如许多专家学者在文章中谈到的,这次新军事变革是迄今为止人类军事史上波及范围最广、变化最为深刻、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次军事变革,与以往的军事变革相比,除具有发起的主动性、范围的广泛性、变革的根本性、发展的长期性四个显著特征之外,还有以下几个不同的特点:

  一是时代背景特殊。这次军事变革是在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新军事变革可以说是由于冷战时期极端化、绝对化的热核战争理念内在矛盾无法克服而寻求的新出路,它既是核子化军事变革的中断,又是机械化军事变革的跃升,目的在于通过战争的信息化,谋求军事打击的精确化和战争的可控化、有限化。

  二是持续周期较短。正如人们看到的,这次世界新军事变革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孕育,至今只不过30年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这种发展速度是历次军事变革所无法比拟的。最早的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变革从真正展开到最后完成,不少于2000年;后来的热兵器时代的军事变革也用了大约150年。从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发展计划和趋势看,在未来30至40年内就将先后实现军队的信息化,21世纪中叶就能大体完成这次军事变革。因此,相对而言,这次新军事变革在时间上是短暂的。

  三是内在动力强劲。此次新军事变革与以往的不同点在于它的驱动力不是传统领域的技术进步,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批高技术群,包括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微型制造技术等的发展。这些军用高技术群体的集群式跃升和“裂变”产生出巨大的内驱力,使这场新军事变革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军事变革。

  四是本质核心不同。新军事变革所建构的军事系统以信息化为其总体特征,其实质是运用信息手段链接各个军事要素,通过信息技术的控制作用,彻底改变战争的指挥控制手段和作战方式,使信息、物质和能量在高度统一中发挥出最大的军事效能。

  五是变革顺序有异。以往军事变革是按照先装备变革、次体制变革、后理论变革的模式。当代新军事变革却是在装备、体制、理论、人才等诸多因素上同时展开,并逐步走向先理论构想、次实验实证,后立法规范的路子。

  同历史上的每次军事变革都会对战争和军队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一样,本次军事变革将使人类军事活动在“三转”上加速前行

  在人类历史上,每次军事变革的发生和发展,都会对人类的军事活动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这次变革也不例外。正如许多专家学者在文章中谈到的,这种影响将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转”上:

  军队转轨。军队体系的变革是当今世界军事变革的核心。信息技术在军队建设中的广泛运用,使军队建设产生质的飞跃。发达国家普遍认为,必须改变工业时代“围绕火力和机动力”筹划军队建设的旧观念,确立“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的指导思想,让“信息主导军队建设”,其实质是使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迅速转到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建设轨道上来。在这个过程中,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将凸显出以下五个趋势:

  ———军队编成一体化。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参战力量的体制很可能会由以作战平台类别为主相区分,转向以作战任务为主相统一上来。即按区域和任务,对空中、陆地、海上部队实行一体化的编成,军种体制的壁垒最终将被打破。作战力量将实行以小型多功能部队为基本单元,根据遂行任务的要求建立灵活组合的模块集成式编制。

  ———指挥体制扁平化。变纵长形“树”状领导指挥体制为扁平形“网”状领导指挥体制是新军事变革的重要目标,体现了军事组织体制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跨时代跃升。这种跃升的实质是:使信息这一构成战斗力的主导要素能在军队内部和战场上快速、顺畅、有序地流动,实现信息流程最优化、信息流动实时化和对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存储、使用一体化,以适应打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

  ———军事训练模拟化。作战演示与试验是连接新作战概念与军事技术的桥梁,是使新作战概念转化为实际作战能力的中心环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实现模拟部队、模拟战场、模拟攻击、模拟作战、模拟指挥控制等模拟化的军事训练活动,既可以试验、检验、论证新作战概念、作战预案、新式武器装备和新部队编制,也可以进行部队训练和作战演练。

  ———军事人才知识化。农业时代要求的是体能型军人,工业时代要求的是技能型军人,到了信息时代,与之相适应的是知识型军人。人与武器间的传统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不再是武器装备的单纯使用者,而是人机一体化系统的核心。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加快高素质知识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实现军队信息化的基本路径,采取依托国民教育和自身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力争把尽可能多的知识型军事人才吸收到军队的行列里来。

  ———武器装备信息化。积极推行“横向技术一体化”。它要求改变以前只从纵向上研制一代比一代更先进的武器装备的做法,利用现有的民用和军用技术,用共同的软件、标准和规程,从横向上对现有武器系统进行现代化改装或改进,使其具备通用性、联动性,加速从传感器到射手之间、各武器系统之间、各作战单元之间的信息流动,大幅度地提高所有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的整体效能。

  战争转型。当代军事变革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历史上的军事变革所不能比拟的。它不仅极大地冲击传统的安全观念,而且使战争形态和战争方式产生了划时代的转变。从专家学者的论述中看,这种转型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战力量高度合成。在未来战争中,战争力量构成趋向体系化,强调各种力量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力量的“一体化组合”和“一体化使用”上寻求新的战斗力增长途径。任何单一的武器装备或其他力量要素,都不可能主宰整个战场,必须依靠协调一致的“体系化”的行动才能获胜。网络中心战是新军事变革的一个亮点,是系统集成的硕果。它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将分布在广阔区域内的各种探测器、传感装置与指挥中心和各种武器系统高效集成,通过实时的信息传递,可把不同空间的作战平台联成一个整体,发挥整个作战系统的合力来决定战争的胜负。

  ———作战空间超大多维。作战空间向陆、海、空、天、电多维方向发展,形成一体化战场。传统的陆海空力量的面貌将因信息化改造而焕然一新,网络空间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中心,电磁空间的较量将愈演愈烈,心理空间的斗争将成为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一个战略要素。太空战将成为国际军事竞争新的战略制高点。不同的战场空间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各作战领域“无缝链接”。

  ———作战节奏迅疾短促。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网络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高效、迅速,这就必然会促使以其为基础的各作战环节的实现速度大大加快。加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武器装备、体制编制和指挥控制等要素的转变,促成作战流程的超级压缩。“侦察监视———分析判断———综合打击———全面评估”这一打击程序链将压缩到以分秒计算,战争持续时间大为缩短。两场阿富汗战争的持续时间相差之大很能说明问题。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属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持续了10年时间。而美国在“9·11"事件后发动的阿富汗战争,战争的主体阶段持续时间仅两个月。

  ———作战样式精确联合。随着武器装备杀伤作用距离的增大和打击精度的提高,远程精确打击将逐步取代短兵相接的传统作战方式,战争将在战场的全纵深展开,没有明显的战线和前后方之分。战场认知系统、战场通信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成为攻防双方战场打击的“重心”,过去左右机械化战场的力量重心———有生力量和重兵集团已经成为信息化战争中一般作战目标。联合作战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各军种将围绕联合作战的总目标,展开不分彼此的整体作战。此外,非线式、非接触作战,非对称作战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

  ———指挥控制实时互动。由于C4ISR系统的快速发展,情报获取实时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并实现信息的无缝链接,武器平台中心战逐步向网络中心战转变,各级指挥机构、作战单元和武器系统在广阔的战场空间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指挥效能空前提高。指挥方法由滞后单向互动向系统实时互动发展,协同方式由粗略式计划型协同向精确式随机型协同演进。

  ———作战保障精确高效。“精确保障”以及“聚焦后勤”成为信息化后勤的主要模式,其核心思想是:改变传统的后勤保障模式,将信息、后勤和运输等要素融合在一起,以信息化的手段重新编组、调度和使用后勤力量,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可见性,形成从供应源到需求地的无缝链接,建立更快、更远、更精确、更高效的后勤保障系统,并使之与整个作战体系融为一体,为作战部队提供“适时、适地、适量”的全面保障。

  ———战场模式界限模糊。以往的军事变革,都是基于传统的战场空间,基于两军对阵的模式。而新军事变革,跳出了传统的战场模式,推动着战争形态的转变,在战争层面将出现六个“淡化”:战与非战的界限淡化;局部战争与全面战争的界限淡化;作战样式的界限淡化;军种之间的界限淡化;参战力量的主从界限淡化;战争的前方和后方的界限淡化。

  战略转变。能否赢得变革时代的主动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形成一个自觉地、系统地、不断进行战略创新的军事创新体系,并将它迅速转化为战略转变的实践。这是由军事变革的内在规律决定的。

  正如人们看到的,在新军事变革的强力推动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军事战略,不断改变军队建设方略,以夺取新的军事斗争制高点。目前,除美国已先后制定了多个面向未来的发展规划和蓝图外,俄罗斯制订新版《俄联邦军事学说》和《2005年前军事建设构想》,推进俄军“全面军事改革”,压缩规模,优化结构,重点争夺制天权,整合组建航天军,以此牵引俄军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也分别推出了各自的现代化纲领,力主改革军队体制,发展最先进的国防科技,建立信息化的独立自主的防务力量。面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和机遇,日本出台了为期10至15年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务计划大纲》,澳大利亚制订了为期15年的《塔卡利建军计划》,还有印度的《国防建设10年规划》,韩国的《21世纪军队发展规划》等。

  上述各国军队的发展规划表明,尽管各国根据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国情和军情、不同的战略需求,在选择变革的道路、对策和具体措施上,显示出了自己的个性,但都已基本确定了军事变革的战略方向和指导思想,其共同特征是:强调运用前瞻性思维和高科技手段,主动设计战争,研创新的作战思想、新的武器装备和新的组织结构;把信息化作为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关键,大力发展信息战能力,争夺制信息权;全面改革军事体系,调整作战部队编成,组建多种作战力量混编的新型部队。

  本次军事变革推进至今日只是开始,远未结束,在今后的发展中,它将显现出四个主要的发展趋势

  新军事变革正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蓬勃展开、方兴未艾,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从未来发展方向看,新军事变革将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有专家指出,当今世界军事变革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观念转变阶段,战略更新阶段,体系调整阶段。目前正处于体系调整阶段。与第二阶段相比,世界军事变革的重心开始出现三个转化:一是从军事战略的更新转向军制体系的调整。二是从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转向军备体系的调整。三是从军事理论研究转向实战体系的调整。这三个转化与三大体系调整,是世界军事变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展示出世界军事变革正在不断走向深化、细化、精化,正在从初期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层面进入中后期体系整合等深层次,预示着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在向深度推进,将掀起又一个高潮。

  向更广的范围扩展。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逐步向纵深推进,波及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发达国家取得重大突破,一些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性大国也迅速实施或深化军事变革。除美国以外,目前有近40个国家以不同的方式,先后启动了军事变革,制订了各自的跨世纪军队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军事变革还在向武器装备、编制体制、作战理论等诸多领域全方位扩展,以美军的作战理论为例,在《20 10年联合构想》中,美军强调发挥信息和技术优势,借助新的概念、新的编制和新的武器系统,实现优势机动,精确打击,全维防护和聚焦后勤等新的作战指挥思想,为未来的美军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非接触战理论、网络中心战理论、数字化部队建设和作战理论等一系列全新的战略理论陆续出现,各种制权理论被不断翻新和融合,这些新的战略理论既是新军事变革催生的产物,又为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向更新的领域渗透。新军事变革主要是由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军事的影响而产生的。信息技术在影响军事的过程中,可分三个层次。一是改进现有的军事系统,提高现有军事系统的效能,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创造出新的暴力工具,如智能武器、无人驾驶武器、机器人部队。三是由信息技术间接地推进新概念武器的发展,包括激光武器、定向能武器、非杀伤武器等。后两种影响,更具有革命意义。现阶段,信息技术对现有军事系统的“建设性”较为明显,而“否定性作用”较为隐晦。二者的冲突与融合,将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决定军事斗争的面貌。

  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武器装备将继续向着智能化、精确化、信息化、无人化、隐形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并引起军队力量构成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如天基反导武器、反卫星武器等空间武器的出现促使了“天军”的建立;计算机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网络攻击部队”和“网络防御部队”出现等。预计2020年前后,一批更加高效的新型武器,如强激光武器、定向能武器、新型动能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电磁脉冲武器、微型武器等新概念武器将陆续出现,一些包括发声类、发光类、电子类和化学类等非致命性武器,将走上战争舞台。它们将成为军事变革新的物质技术基础,进而推动新军事变革向高级阶段发展,并最终形成新的军事体系。

  向更快的节奏转变。新军事变革是技术推动和理论牵引双重动力推动的产物,变革的节奏主要取决于高新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军事理论的创新两个方面。随着人类社会愈来愈呈现出加速度的发展趋势,新军事变革的节奏也在随之加快。信息革命的“第一规律”,即芯片、通信和网络的功能呈指数增长的规律,是促使新军事变革加速的重要原因。19世纪,一项新技术转换为新产品的周期是50年;20世纪初至二战后,产品更新周期为9年;70年代以后逐渐缩短为3年;90年代以来,进一步缩短为6个月。在信息技术加速度发展的强大推动下,新军事变革成为一种加速度很大的变革。

  信息时代军事理论更新速度的加快,是新军事变革向更快节奏转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今的军事变革要求把军事创新机制发展为军事创新体系,使军事创新机制系统化和经常化。军事创新机制着眼于“下一个”(Next)军事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所针对的是一个确定的问题,如当前的信息化建设问题;军事创新体系所着眼的不仅是“下一个”(Next)军事能力,还有“下一个之后”( AfterNext)的军事能力,针对的是不确定的问题,连续创造多种军事能力,获得持续的军事进步和军事优势。这就要求军事理论必须准确把握和利用转瞬即逝的时机,加快创新的质量和速度,从而直接促使新军事变革的节奏。

  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是我们必须直面的战略课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任已历史性地落在我们的肩头

  新军事变革为发展中国家军队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一个规律就是“落后者只要花费领先者十分之一的努力就可以追赶上来”,与以往的核技术等垄断性技术不同,信息技术有广泛的扩散性、渗透性,很难保密,更无法垄断,这就使得后来者在技术的掌握上,不必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登,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借助技术嫁接和创新,实现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战略跨越。目前,我军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虽然有不小的差距,但只要我们认清形势,选准方向和道路,认真吸取发达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扩散性和渗透性,就可以迅速缩小差距,甚至后来居上。

  重视观念创新。要从传统的思维惯性中解放出来,确立新的与信息化战争相联系的战争时空观、战争能量观、战争效益观、战争体系观、战争控制观和战争胜负观;确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现代思维方式。从单向封闭型思维向多向开放型思维转变,从现实应急型思维向未来前瞻型思维转变,从要素型思维向体系型思维转变,从机械化战争思维向信息化战争思维转变。

  重视顶层设计。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个涉及我军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注重科学筹划,高标准做好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顶层设计。要站在世界信息化发展和我军未来作战需要的高度,设计我军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框架和结构;要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一般与重点、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使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科学可靠,使军事变革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协调推进。

  重视结构调整。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军情,按照军事变革的规律,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编制体制,最终建立一支体制顺畅、编制合理、灵活机动、精干高效的信息化军队。

  重视装备更新。利用嵌入的方法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改造,是实现武器装备跨越发展的主要方法。此外,利用综合集成方法,将各个独立、分散或关系不顺的诸多分系统,整合成一个功能紧密融合的一体化新系统,可以跨越性地提高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利用信息技术的军民通用性,依托民用技术、产品、设施及高素质人才,可减少国防科研风险,提高国防投入效益,加快武器装备信息化步伐。要大力发展具有战略影响力的关键性技术装备,锻造我军信息化作战的先进装备,尽早实现我军武器装备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跨时代跃升。

  重视自身特色。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在中国特色上下功夫。比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是我军最重要最根本的政治优势。军队历次军事战略转变和重大调整改革,都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圆满完成的。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中,我们要自觉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潮流,积极借鉴外军建设的有益经验,对我军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改革,但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绝对不能动摇。

  “历久远而不衰,临绝地而再造,逢机遇而勃发”,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也是中国军队的显著特征。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过程中,我们必定能够充分发扬这种精神,乘风破浪直挂云帆,顺利到达军事变革胜利的彼岸。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