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中国航天20多年来在国际合作中取得广泛成果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1月05日 08:24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李东航

  在2003年即将结束之际,“长征”二号丙/SM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将“探测一号”卫星(赤道星)送上了太空,拉开了我国与欧洲空间局合作项目“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大幕。星箭遨游九霄,让人不禁想起2001年9月欧洲媒体报道中欧双方签署双星计划合作协议时的标题:“东西方在太空相逢!”

  实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首次与外国空间组织(欧空局)开展科技信息交流,到1987年8月首次为外国客户(法国马特拉公司)提供搭载服务,再到1992年10月首次为外国(瑞典)发射卫星,中国20多年来在空间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取得了广泛的成果。双边合作成果丰硕

  1985年以来,我国先后与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典、阿根廷、巴西、俄罗斯、乌克兰、智利等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政府部门间空间科学技术及应用合作协定、议定书或备忘录,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其中,中欧双星计划和中巴资源卫星计划反映了高科技领域里的“东西携手”与“南南合作”。

  双星计划主要是利用两颗不同轨道的地球空间探测卫星,探测近地赤道区和近地磁层活动的电磁场和能量粒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系统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扰动触发磁层空间暴和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我国科学家1997年提出这一计划后,国际空间物理界十分关注,欧空局主动要求和我国合作,与其“星簇Ⅱ”磁层探测计划组成密切配合的两个联合观测项目。到2004年6月“探测二号”卫星(极轨星)发射升空后,我国发射的两颗小卫星将填补目前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和“星簇Ⅱ”计划的4颗卫星共同形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体系。

  我国和巴西共同投资、联合研制地球资源卫星始于1982年,1999年10月由我国成功发射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是中巴双方进行整星合作、卫星技术、卫星应用以及卫星零部件等多项合作的结晶,结束了两国依赖其他国家提供资源卫星数据的历史。设计寿命两年、现已服役4年多且继续正常运行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在中国和巴西取得广泛的应用成果。近年来,利用01星数据产品,巴西增强了森林采伐监测能力,亚马逊地区森林的过度采伐得到一定的遏制。2003年10月,配备仪器更为先进的02星发射成功,在图像传输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图像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提高。03和04星的研制工作也已经启动,预计将于2006年发射升空。区域合作获得突破

  在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空间应用方案实施的同时,我国还一贯重视区域性空间合作。2003年11月12日,来自10多个亚太国家的代表在北京通过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章程。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筹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总部拟设在北京的这一组织有望于今年诞生。

  1992年,我国与泰国、巴基斯坦等国联合倡议开展亚太空间技术与应用多边合作,酝酿建立区域性空间合作组织。多年来,本着“和平利用、互利互补、平等协商、合作发展”的原则,我国致力于开展以和平利用宇宙空间为目的的空间技术和应用合作,造福亚太地区人民,得到了孟加拉国、韩国、伊朗、马来西亚、蒙古、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泰国、巴基斯坦、智利、巴西、乌克兰等国家,以及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理事会、联合国外空司等组织的响应与支持。我国和泰国、巴基斯坦、韩国、蒙古、孟加拉国、伊朗等国已合作开发了用于对地观测和通信的多任务小卫星,预计在2005年发射升空。探索宇宙造福人类

  这几天,世人都在关注欧空局的“猎兔犬”2号火星登陆器能否“起死回生”。大家可能没有想到,替欧空局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另一主角“火星快车”擦亮眼睛的,是中国科学家。

  “火星快车”装备的大型探测雷达,可以“看”清楚火星地表以下数公里的真实情况。但是,火星大气的电离层会干扰探测的进行。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劲松博士解释说:“这好比我们有一架不错的望远镜,但镜片前面却有一层雾。火星上的电离层就好比这层雾,它会干扰和衰减探测信号,影响探测结果。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探测雷达擦掉这层雾,让雷达看到真实的火星地下结构,特别是可能的地下水库或冰库。”

  除科学探索外,我国开展国际空间合作更多地是为了造福人类。双星计划的初衷,就是要研究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产生何种影响。随着航天活动与应用的增多,人类对太空环境的依赖也不断增加,空间天气已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例如,1989年,日冕爆发后切割地球磁力线产生的巨大粒子流击穿了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的电网,造成大范围停电事故。此外,空间天气异常还会损坏卫星,造成通信中断等事故。我国积极倡议建立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目的也是加强区域空间技术合作,促进空间技术在环境保护和减轻灾害、资源勘探、建设规划、通信、远程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本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中巴资源卫星的“南南合作”,到中欧双星计划的“东西携手”,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到中欧“伽利略”卫星定位计划,甚至有可能合作进行的“曙光”超大规模星际探索计划,中国航天正在大步走向世界,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当中国载人飞船技术进一步完善、实现航天器的交会对接之后,中国航天员与俄罗斯、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宇航员的太空握手,必将开启一个人类和平探索、利用外层空间的崭新时代。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