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 正文

陈水扁装扮“悲剧英雄”与台湾的“悲情意识”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1月01日 08:56 环球时报

  陈水扁深知其中奥妙,因此一再企图以刺激大陆的方式,制造“又被大陆迫害”的假象,骗取台湾民众的同情和支持。

  随着选举的日益临近,媒体和学者都在分析影响台湾选举结果的几大因素,美国和大陆当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点。但在我看来,影响台湾人民投票倾向的最大因素还是文化背景。台湾人

  民在投票上令外界“看不懂”的所有行为,几乎都可以在历史的概念中找到它的根源。

  “就算是要死,也要死在自己人手中”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为什么在所谓西方民主国家中被认为是投票命根子的“经济议题”,在台湾却不是那么回事儿。老布什总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大败伊拉克的萨达姆,当时他在美国民众中的支持率超过了70%,但在不到一年后的大选中,却栽在名望远不及他的克林顿手中。当时克林顿最著名的口头禅是“笨蛋,问题出在经济上”。这在台湾,尤其是南台湾,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在南台湾,我们听到的口头禅是“就算是要死,也要死在自己人手中”。这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中壮年以上台湾人的想法。

  台湾的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逃避与悲情”的文化。众所周知,台湾是一个移民社会,台湾人之所以会在很久以前开始到台湾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逃避”,这未必是要追寻多好的生活,更主要的还是逃避官府的压迫、逃避天灾和人祸。美国在西部拓荒时期,追求更美好的未来是当时美国人的主要想法。同样是移民,美国在西部拓荒时代留下来的乐观进取精神与移民台湾的“逃避”观念,由于当时背景不同,在后来的文化发展上留下了完全不同的轨迹。

  通过与大陆对抗获取人民支持的做法,几乎从未在选战中失败过

  既然有“逃避”,其背后必然就是“悲情”。无论是从开始有“逃避”的想法,到随之而来的逃避的过程,到最后再定居,这中间饱含灾难、悲伤与痛苦,这种印象会深深地烙在台湾移民心中,而且往往会在“父教子、兄教弟”的过程中,一代代地传下去。

  这种背景再加上台湾光复后一连串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冲突,以及国民党政府迁台后若有似无的歧视,乃至与大陆对抗所形成的“受压迫心态”,都在有形与无形中强化了这种“悲情”与“被压迫”的意识。于是,在“压迫”与“被压迫”之间,形成了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我们”与“他们”的划分。

  这种“我们”与“他们”的概念,往下发展就是“我们是好的,他们是坏的”、“我们是被压迫的,他们是压迫我们的”、“台湾是我们先来的,他们是后来的,但是强占了我们的资源”。最后,很轻易就形成一种道德命题的说法:“我们是爱台湾的,他们是不爱台湾的。”于是“卖台”的帽子,很轻易就戴到了对方头上。

  这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台湾民主发展初期,一种所谓“压不扁的玫瑰”的说法直到现在还经常被具有“被压迫情结”的政治人物拿出来用。台湾政治人物直到现在还在这种“被压迫情结”中,去汲取个人的政治养分与政治资源。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这次“总统大选”中,陈水扁一再企图以刺激大陆的方式,制造出一种“又被大陆迫害”的假象,来骗取台湾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从李登辉任“总统”开始,通过与大陆对抗以取得人民支持的做法,几乎从未在选战中失败过。在这样的“悲情”氛围中,在政客的操纵下,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理性辩论的空间。

  “逃避与悲情”孕育出“认命”心态

  “逃避与悲情”情结还有其另一面。在相当程度上,这是一种所谓的“审时度势”后的“认命”情绪。在这样的情绪下,台湾人民在“了解情况,发现无可逃避”后,会产生“认命”心态。

  这样的认知背景,对台湾人民的投票行为有相当大的影响。当台湾当局做得太过火引起大陆反感时,台湾人会看看美国人的态度和脸色;如果美国也生气了,台湾人就会很担心。这种担心,会影响他们的投票倾向;但如果只是大陆单方面对台湾施压,可能只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陈水扁提出“公投制宪”说,甚至把它搬到美国纽约去说之后,他在台湾的民意支持率反而会上升;而同样是“公投制宪”一事,当布什总统公开对陈水扁提出警告后,他在岛内的支持率就下降了。这与台湾人民是否真正要求“公投制宪”本身的关系并不大,而是与美国是否支持的态度有关。当然,其背后还是深层的文化背景在起作用。民进党内早就有人提出“左拒中国、右拒美国”,但一直没有成功,这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台湾还没有孕育出足够的“反美”土壤。

  陈水扁决不可能在“公投”问题上妥协

  毫无疑问,陈水扁在选举压力下,决不可能在是否于明年3月20日举行“公投”问题上妥协,因为如果一旦他做出退让,必然导致选情崩盘。这个动作不会被台湾人民看成是理性的选择,反而会被认为是软弱,不够“悲情”,缺乏足够的牺牲精神。一旦这种情况出现,陈水扁在选举中必败。另一方面,如果放弃了“公投”议题,陈水扁根本无法再找到一个具有如此深厚的民主与历史结构性的议题;更何况它还披上了道德外衣。例如,所谓的“党产议题”就没有足够的历史结构纵深,很难成为主导性话题。

  所以,陈水扁目前的做法就是:一方面利用各种渠道向美国私下解释示好;另一方面,在公开场合,他还是不脱离“悲情”剧本,强调他是为了台湾的民主而受到各方打压,他扮演的是“悲剧英雄”的角色。这是陈水扁在大陆和美国双重夹击下所拟定的策略,也是合乎台湾文化根源的选举策略。(特约记者 夏民)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