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零窗口”发射 “探测一号”卫星发射侧记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2月30日 23:34 新华网

  新华网西昌12月30日电(人民日报记者刘毅 新华社记者奚启新) 12月30日凌晨3时6分18秒,“探测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为2003年的中国航天征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为了这次成功的发射,中国航天人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

  11月下旬,“中星—20号”通信卫星在西昌航天城升空仅10天,“探测一号”卫星又被空运到了这里。这是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第一颗卫星,也是目前世界航天领域不多见的高轨道卫星。

  由于“探测一号”卫星入轨精度必须非常精确,因此对发射“窗口”的要求近乎苛刻。

  发射“窗口”是根据卫星运行轨道等各种指标,确定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这个范围宽的以小时、甚至以天计算,窄的只有十几分钟、甚至为零。这次“探测一号”发射的最佳发射“窗口”是凌晨3时6分左右。考虑到这是我国第一次发射高轨道探测卫星,上级指挥部确定这次发射“窗口”的宽度前后不得超过120秒。这就是说,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内卫星不能准时发射,发射就得取消或被视为失败。由于这次卫星的发射“窗口”极窄,大家都说这是“零窗口”。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面临着从未有过的考验。“零窗口”发射不仅在中心是第一次,在我国航天发射史上也不多。它要求卫星和火箭必须处于良好的状态,发射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必须精益求精。一旦进入发射程序,不允许星箭和地面发射设备出现任何影响发射的故障。

  面对严峻挑战,航天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星、箭测试过程中,他们采取加严测试的办法,严格数据比对和复查,严把产品质量关。虽然测试时间紧张,但他们对发现的任何疑点都一查到底,决不放过。12月中旬,在火箭上面级固体发动机检测中,发动机保险机构出现状态异常,不能正常解开保险。面对这一意外遭遇的“拦路虎”,测试人员紧张工作了3天3夜,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温度控制方面,技术人员曾经遇到一个大难题:“探测一号”卫星需要相对温度低一些,而用于这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需要相对温度高一些。技术人员想了很多办法,终于成功地把温度控制在14℃,同时保证了卫星和火箭的良好状态。

  发射塔平台、摆杆适应性改造成功,光学测量设备安装调试成功,发射场区寒潮预报系统研制成功……为确保这次发射圆满成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对发射场进行了21项适应性改造,执行这次任务所使用的3400台(套)设备设施80%以上为新引进或经过全面技术改造的。

  经过一个多月日夜奋战,12月30日凌晨,发射时刻终于来临。

  3时6分18秒,“长征”二号丙/SM型运载火箭喷射出熊熊烈焰,在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中拔地而起,直刺苍穹,将“探测一号”卫星送上了太空。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