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一代天骄——“英雄航天员大队”风采录(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1月17日 19:24 解放军报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本报记者 李选清、武天敏、范炬炜、丁海明采写
  2003年10月15日5时30分,中国,西北戈壁。

  一个激昂的声音在曙光将现的晨空回荡:“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人民军队序列中这支神秘部队一亮相,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此时,北京西北郊,中国航天城,杨利伟所在的航天员大队的战友们热血沸腾:“航天员大队———光荣的名字、神圣的使命!”

  来自五湖四海的14名飞行员,为了一个神圣的目标走到一起———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

  1998年1月5日,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北京航天城,我国第一批14名航天员面对五星红旗庄严宣誓: “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

  这一天,我军编制序列中增添了一个崭新的成员;这一天,中国航天史册翻开了新的一页。

  从飞行员中选航天员,是世界公认的一条“捷径”。14位航天员英姿飒爽,全都是空军优秀飞行员,飞行时间都在800小时以上。即便如此,选拔的过程依然漫长而艰辛。1500多名参加选拔的飞行员,历时两年反复筛选,最后只有14人入选。

  踏上中国人从来没有走过的飞天之路,无疑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

  一场空难,曾经让聂海胜与死神擦肩而过。1989年的一天,聂海胜驾驶的战机在高空发动机停车,靠滑翔无法返回机场。天旋地转,飞机翻着筋斗向地面坠落,他的眼前已经出现“黑视”,不得不在最后时刻按下了跳伞弹射开关。从昏迷中睁开双眼,自己落在一片稻田里,飞机扎进土里十几米深,烈火熊熊……

  出生入死,风吹雨打,一名技术熟练的飞行员要闯过重重险关,才能在蓝天自由翱翔。如今,又要面对陌生而险峻的飞天之路。

  何去何从?聂海胜没有犹豫,郑重地在报名申请表上填写了自己的名字。他说:“选不上我,我毫无怨言,但是如果不敢挺起胸脯去应选,我会为自己感到羞耻!”

  李庆龙,是空军某部唯一的“双学士”飞行员,副团长的提拔任命马上就到。留,轻车熟路前景可观;走,前途艰险荆棘密布。

  一天,电视台播出一段纪录片:一位前苏联航天员搭乘的飞船在返回途中发生故障,再过两个小时,飞船就要坠毁。这名航天员掏出怀中的金笔用宇航服包好,对地面上凝望他的妻子含笑嘱咐:请把金笔作为礼物,转赠给你未来的丈夫……

  看到这里,李庆龙的妻子紧紧握住了丈夫的手,两行泪水夺眶而出:“庆龙,非去不可吗?”李庆龙平静地说:“我已经报名了!”

  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吴杰、李庆龙等14人,面对祖国的神圣召唤,面对风险莫测的飞天旅程,义无反顾地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为了一个神圣的目标,他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投身于航天员大队这个火热的熔炉!

  天梯无捷径。飞向太空,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攀援———把58座“珠穆朗玛峰”踩在脚下

  在航天员体能训练中心,有一台循环式攀岩机。打开开关,岩面周而复始地转动,永无尽头。在这里“攀岩”,等于在攀登一座没有巅峰的“珠穆朗玛”。

  航天员58个专业的训练,恰似58座连绵不绝的“珠峰”,航天员们必须在5年之内全部考核合格,才有资格执行载人航天任务。

  14名航天员,离开院校时间最短的8年,最长的13年,如今先要学习10多门深奥的航天基础理论课,时限却只有两年。那两年,航天员公寓成了一座“不夜城”。一次,几名航天员为了弄明白一个轨道力学的公式,一直研究到凌晨2点。大队长申行运实在不忍心了,走到窗外有意咳嗽几声,督促航天员们遵守“作息时间”。

  灯熄了,但过一会儿又亮了。对于航天员来说,一天8小时的学习时间实在不够用啊!

  “神舟”飞船的研制与航天员的培养几乎同时展开,在试验中飞船几经改造,不断完善。一个始料未及的难关又横亘在航天员们面前:好不容易把飞船里密密麻麻、成百上千的手柄、按键、线路记熟了,不久再钻进模拟舱,舱内的设置又改变了许多。

  重新学习、重新记忆、重新消化理解……面对这样的“煎熬”,航天员们心里急啊:“照这样,什么时候才能去飞天?”

  一次,一位老科学家来到航天员大队,拿出一颗螺丝钉:“飞船上的一枚螺丝钉最初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样品,都用于破坏性试验,抗震抗压抗磨损,只有这样,最后换取的数据才能孕育一枚成品!”一句话,震撼了14颗心:天梯无捷径,要完成祖国交付的飞天重任,我们就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攀援,再苦再难也要咬牙坚持!

  抗超重训练、抗眩晕训练、抗缺氧训练,海上救生、陆地伞降、沙漠生存……道道关隘接踵而至。那年,吴杰和李庆龙赴俄罗斯加加林宇航训练中心学习,1年要学完俄罗斯航天员4年学的东西,而且要标准不降地参加考试。教官们都耸肩摇头:这怎么可能呢?1年时间能听懂俄语就是奇迹了!

  两个人默默地交换一下眼神,攥紧了拳头:“拼了!”这一年,德国、法国的受训航天员每周末都要乘飞机回国休假,他俩却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耐寒训练,他们来到北极圈,像爱斯基摩人一样钻到雪窝棚里,在摄氏零下48度的严寒中坚守48小时,每人体重减了两公斤。耐热训练,摄氏90度的干风往模拟舱里吹,汗水在脚下汇聚成水洼,他们一口气坚持了52分钟……

  一年之后,他们以优秀的成绩拿到了国际航天员合格证书。

  登上飞船,我们是飞天勇士;走下飞船,我们是普通一兵———特殊的队伍里没有特殊的军人

  杨利伟一飞冲天,航天医学研究所隔壁的北京某高校师生才明白,这座静悄悄的院落,原来一直在酝酿着一个天大的奇迹。

  有关纪律明文规定:航天员不准在外就餐、节假日不准私自外出、不准与不明身份的人接触、不准暴露自己的身份……自从走进航天城那天起,14位航天员的名字就从许多朋友的通讯录中消失了,就连孩子写作文,提起“我的爸爸”,也只能说“爸爸是个飞行员”。

  5年,他们隐姓埋名,像14枚反复打磨的箭,准备射向太空。但哪一天才能离弦而去?这对于他们却是未知的谜。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航天员们始终抱定一个信念:“登上飞船,我们是飞天勇士;走下飞船,我们是普通一兵。我们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但是这支队伍中不能有特殊的军人!”

  翻开航天员大队的荣誉册不难发现,处处当模范,时时争第一,是这支队伍的英雄本色:航天员全部是中校、上校军官,在周围20多个兄弟单位包括执勤连队的队列会操中,航天员大队回回是第一。一年一度的航天城运动会,田径大项冠军全部被航天员大队包揽。至今,1500米、100米、4×100米等多项纪录保持者全都是航天员……

  英雄不是一飞成名的。航天员大队康政委这样说:“作为航天员,上天是考验,平时更是考验,在地面上如果纪律涣散,胸无斗志,就不可能在天上令行禁止,勇往直前。”

  今年中秋节的前一天,一位航天员的母亲不幸去世,领导只批准他4天的假,因4天之后,航天员大队就要奔赴某试验基地合练。屈指一算,扣除路上的时间,只能在家里呆一个昼夜。

  当这位航天员赶回家中时,兄妹们拉住他的手哭了:“你一走几年,妈妈临终也没有见你一面,你不能等到妈妈下葬再走吗?”看着妈妈的遗容,这名航天员心如刀绞。可是,军令如山,不容变通。

  那天,他在妈妈灵前守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早挥泪叩别母亲,踏上归队的旅程……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记者采访中,很多航天员都提起歌曲《当兵的人》。5年来,航天员们每周5天在公寓集体生活,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公寓离家仅有一公里,但是5年时间里,没有一名航天员违例回家,即便是妻子和孩子的生日,也没有人破坏规矩。他们说:“作为军人,航天员与在哨卡守望国门的战士是一个标准!”

  杨利伟一飞冲天,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3名战友报以真诚的掌声。一位航天员这样对记者说:“我们一共14个战友,利伟绕地球飞了14圈,正好一人一圈!”

  (国防报 2003年11月17日 第2版)

  解放军报社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Copycenter 2000 Pladaily All center reserved.

  010-68529647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