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航天员心理教练刘芳:用“心”打造“晴朗天空”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1月17日 16:29 科技日报

  董建昌

  2003年10月16日6时51分,“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太空遨游21小时后,微笑着步出“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圆满成功,这一刻让世界惊殊、国人自豪,辉煌而永久地载入史册。

  此时此刻,杨利伟的心理教练、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心理选拔与心理训练子系统业务主管、主管设计师、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刘芳,正在航天城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上飞船着陆的画面。当她看到杨利伟伸出了胜利的手势时,这位多年从事心理学教学和研究,一向心静超凡的心理学专家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和喜悦,连连赞叹:“杨利伟的心理素质好的出乎我的意料!”

  是啊!从中国航天员大队组建那一刻起,刘芳作为堪称国宝的14名航天员的心理教练,在整整5年的时间里,用“心”为航天员打造“晴朗天空”,与他们“一路同行”。从火箭腾飞的那一瞬间,到飞船返回舱平安着陆的那一刻,飞船飞行全程在考验杨利伟技术、操作、生理素质的同时,也在检验着杨利伟的心理素质,换句话说,也就是验收刘芳对杨利伟心理训练辅导的成效。

  前无古人的事业

  今年40出头的刘芳,言谈文雅,举止得体,既有专家才识,又有学者风范。也许职业使然,与她交谈,她创造的那种特有的亲和力,很能感染和征服你,使人心情轻松愉悦,达到无我的境界。认识她的人都有这种感受。

  刘芳出生在河南邓州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凭着自己的刻苦勤奋与诚恳执着,她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成绩优异。几年的大学执教经历,使博学善钻的她有了与众不同的思维和胆识,她意识到心理学将是一个天地广阔可大有作为的热门学科。1989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又参加了“国际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在系统家庭治疗理论与技能培训、精神分析理论技能培训和心理创伤治疗理论技能培训过程中,接受了国际知名心理学专家面授和督导,先后并有多部著作和成果获奖,很快成为全国心理学界知名的青年专家。1998年初,刘芳被特招入伍到解放军总装备部,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心理选拔与心理训练子系统的业务主管,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的心理教练。

  作为迄今风险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尖端科技工程,载人航天是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创举。虽然美国和俄罗斯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相当成熟和发达,注定我国载人航天走的是自主创新之路,完全凭自己的实力和技术水平来实现这一壮举。如同这一工程涉及的诸多高新技术领域不能依赖别人的支持和帮助一样,对航天员的心理训练同样像白纸作画。“虽说心理训练在航天员美、俄的载人航天中普遍应用,但从他们那里能够得到的资料,全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东西。”刘芳饶有风趣地说,“这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啊!”

  几年时间,为搜集心理学方面的资料,刘芳跑遍了国家图书馆和有关大学图书馆,遍访京内外的名师学者。为准确地译出外文资料,她查阅外语工具书,请教他人,常常挑灯夜战,甚至黎明;为赶写对航天员心理训练的施训方案,她常常牺牲双休日、节假日,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她在微机房连续加班7个多小时,忘了吃午饭。饭凉了热,热了凉,仍不见她回家吃饭,爱人便让孩子找了过来……

  为了更好地了解航天员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提高心理训练的效果,刘芳常常置身于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等14名航天员的工作和训练中间,认真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了解他们个人性格、爱好、专长等,还与航天员家属们一道上街买菜、商场购物,一起送孩子上课外辅导班,说说笑笑间,许多宝贵的资讯自自然然地就汇入了她的“资料库”。多侧面地了解了航天员,她便因人制宜地拟定心理训练的施教方案。不仅如此,刘芳还反复琢磨国外航天员工作的资料,仔细观察辨析他们的对话,认真研究分析对他们进行心理训练的流程。

  在中国,航天员系统的各专业教练员中没有人做过飞行员,更没有人涉足过太空。对航天员进行心理训练也同样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一有机会,刘芳就与航天员大队两名曾赴俄罗斯留学进修的教练员攀谈,让他们谈在国外的培训情况,讲见闻、感受、体会,她边听边记,不明白的地方,就不厌其烦地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编写的各项航天员心理训练实施方案及考核细则,无论是原则、内容,还是程序、方法,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符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实际需要。

  为航天员锦上添花

  14名航天员是从初选后的1506名飞行员中层层遴选出来的,就全国人口来算,约1亿人中产生一名航天员,可谓是千挑万选,沙里淘金。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都非常突出,远远好过一般人。刘芳说:“准确地说,我们不是心理医生,而是心理指导老师。对航天员进行心理调适、评价和训练,对航天员执行各阶段任务时的心理表现进行预想和设计,并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应对方案,让他们的心理素质好上加好,锦上添花,而不是有了问题被动地去治疗。”

  航天员在太空将面临失重环境下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乃至生与死的极度考验,因此必须有着超强的心理调节与控制能力,心理状态必须十分稳定,才能执行航天任务。在航天技术及装备已成熟可靠时,航天员的心理素质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要把一名优秀飞行员训练成合格的航天员,需要进行的心理训练是非常复杂的。刘芳和同事们先后系统地为航天员讲授了《心理健康知识系列讲座》,进行了包括心理放松训练、强化自信训练、强化记忆训练、心理相容性训练等。

  航天员每天的训练负荷较大,如何让他们心理放松,尽快投入下面的训练,是心理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刘芳将适合于不同场景的放松方法教给航天员,成为航天员克“敌”制胜的“秘密武器”。她用自己独创的“言语引导法”进行施教,“你已经回到童年生活的地方,看到了童年的住房,听到母亲的轻声呼唤……”在刘芳柔缓、低沉的言语引导下,杨利伟和他的同伴翟志刚、聂海胜等渐渐放松了,一个个打起了小呼噜。这时监测仪器显示,他们的皮温逐步升高,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表明他们完全放松了。据刘芳观察,训练前他们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才能达到完全放松,现在,一般只需要7、8分钟,有的5分钟就“着”了。

  航天员工作有竞争有合作,心理相容性训练必不可少。心理教员必须首先了解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成为航天员无话不说、信任的朋友。刚开始进行心理相容性训练时,大家还有所疑虑,谈话放不开,话题不深入。但随着训练的开展,每个航天员都敞开了心扉,许多平日的误会、矛盾都消融在彼此真诚的交流中。事后,有的航天员真诚地对刘芳说:“真想不到,这个训练解除了我背了好久的包袱,我对别人理解得更多了。”

  每次训练,刘芳都会设计一张特别的表格。一次航天员飞行程序训练,她为参训航天员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故障出现后,是看飞行手册操作,还是迅速判断,不看手册自行处理;处理动作是一次成功,稳、准有效,还是两次以上重复;处理故障所用时间,及处理故障前、中、后的心率,表情,进入模拟器前后心率……来分析判断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心理教员像是航天员的“心理加油站”,随时用智慧为航天员助推加力。

  “神舟五号”发射前,刘芳走进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她们的行话叫“进场”。进场后不久的一天,刘芳给杨利伟做了一个小试验。她对杨利伟说:“你看着我的眼睛,5分钟内不能咽唾沫。”杨利伟试了试,说:“刘老师,你没提到唾沫之前,我还没感觉有唾沫,现在反倒有唾沫要咽了。”由此,刘芳启发杨利伟进一步思考:这个现象说明,当我们把心理能力集中投向担心的某种结果时,反而事与愿违。于是对他“面授机宜”一番。等到发射前夕,杨利伟已经调适得非常好了。10月14日晚上,杨利伟在接到正式通知第二天由他执行航天任务的时候,非常平静。晚上8点准时入睡,第二天凌晨还是医保医生把他叫醒的呢。

  在谈杨利伟如何以过硬的心理素质赢得成功时,刘芳教练赞不绝口:杨利伟有一种明确的以“任务为中心”的职业动机,很少考虑个人名利,一切为了完成任务,“私心杂念”便少之又少。杨利伟思维深刻、灵活,记忆准确,感知敏捷。杨利伟的考试答卷上,教员们很难找到扣分的地方。杨利伟勇敢、果断,坚持性好,不受外界干扰。父母年老体弱,妻子身体有病,儿子年幼上学,都要人照顾,他又工作训练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他能不为这些事情影响、分心,一心投入训练,这样磨砺出来的一定是一个心理素质非凡的人。杨利伟的自我认知出众,他对自己认识非常全面、客观,心态平正,对自己与他人的差异认识也很清楚,知己知彼,能很好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刘芳介绍说:“杨利伟乘飞船在距地球数百公里的太空绕地高速飞行,在整个航天的21小时中,心率基本保持在75—85次/分。飞船临发射前1分钟,心率还只有76次/分。在太空遨游、万众瞩目,又不能百分之百排除意外发生的情况下,他照样平静地熟睡……这样良好的心理素质太难得了!”

  成功顶点也是起点

  首次载人航天的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是几代航天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全国大协作的结晶。杨利伟在太空遨游60万公里后从天外安然归来,是他过硬素质也包括心理素质大放异彩的真实记录,也是刘芳和她的同伴倾心航天员心理训练和辅导成果的一次大检阅。

  首次载人航天成功以后,刘芳对杨利伟执行任务前后及飞行阶段的录相进行了详细的心理学分析,为今后航天员训练积累宝贵的材料。“有了一次成功的实践,就像‘0’与‘1’,解决了一个‘有’与‘无’的问题,‘0’与‘1’是质变,是一个飞越,‘1’的递加只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和数量的增加。”刘芳的思辨总是与众不同,首次载人航天的成功,揭开了中国“航天心理学”的新篇章,也褒奖了刘芳和她的同事在这一学科领域所做的开创性工作,确立了她们在这一领域的独特地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航天心理学作为一种“软科学”,有更为广阔的天地任刘芳和她的同事们去驰骋,勿庸置疑,她们的成果也将随着辛勤的劳动和付出而日渐丰硕。首次载人航天成功以后,首都不少院校、科研院所纷纷邀请刘芳进行心理学方面的学术交流并举办讲座,她所到之处受到广泛而热烈的欢迎,研究成果备受心理学界的极大关注和好评。

  “成功顶点也是起点”。刘芳说,这些年,她们总处在“回想”和“预想”的“双想”当中,不断总结过去的工作,又不断为未来的工作做出预案。首次载人航天的成功是她们事业的分水岭。刘芳对过去几年的航天员心理训练的实践、经验、成果进行回顾总结,整理成数十万字书稿,为未来的航天员心理训练和辅导,储备了宝贵的财富。

  成功只能代表过去。中国航天人迈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第一步,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如“嫦娥工程”探月计划、建立空间站,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和空间交会对接等。航天医学专家指出,随着载人航天逐渐发展为中长期飞行,这一阶段的载人飞行与短期飞行相比有很大不同,在轨工作时间长,航天环境对航天员肌体影响更大,造成的心理影响也会变大。杨利伟这次所执行的首飞太空任务,只是未来航天员工作的一小部分。航天医学表明,短期飞行以前庭神经系统和体液电解质变化为主,而长期飞行则会引起明显的心血管功能失调、骨钙丢失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而更易发生心理障碍。刘芳和她的同伴在未来的日子里,将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挑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