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名家观感:被净化和被激励的冲动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0月30日 10:27 人民网

  唐晓渡

  我想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还算合格的观众,这样一部军旅题材的主旋律正剧,事先大家都会意识到他的优势和危险,这个优势就是这种重大题材,内涵非常大,包括民族、国家、文化,个人的情感,理智等等方面,众多层面的诸多纠葛,这都是出戏的地方,还有这种与生俱来的现代感,这个剧他本身是一个精英荟萃的戏。他的观念的交锋,大的戏剧冲突
,带有很强烈的现代性,包括他可能激起的观众的好奇心,就象我们的广告语所说的:全景揭密驻港部队,这都是他的优势。但是他的优势本身也隐含着这样一种危险。第一个,他很有可能被意识形态化,被宣传化。这个是我当时最担心的,很可能会成为一种粗陋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颂歌。或者是成为一种偏狭的民族主义导引下的历史狂欢---就是让大家来参与,来回味这场历史狂欢。另外,还可能还面临着被商业化的危险。片子好看,是肯定的。像这些俊男靓女,读者、观众都对这种幕后的东西都特别感兴趣,像纪实文学发行量一直居高不下,这种好奇,可能会变成一种窥视欲。他知道幕后的东西,可能感觉就变味了,他可能变成了现在眼球经济时代,那种取悦观众、可能会成为这样一种消费心理的易碎品。一口气看了后直接的感觉是:打电话去祝贺他们。像一个傻乎乎的读者一样,感觉很过瘾。过瘾是因为它满足了你各个不同层面的审美期待。我初步想一想,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是人物的魅力。尤其是时涛和何志远,一个军中俊少,一个军中“教父”。这两个形象,应该是充满魅力的。然后是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包括他们的命运感。整个围绕能不能进港,牵动着很多人的命运,包括他的浓郁的人情味;

  第二个方面是它的对话。一般的电视剧都是那种拉家常式,调侃式的,这个电视剧的对话有个特点是博义式的,智性的成分很高。这与编剧的文化素养关系很大,正好也契合剧中人的角色。不是流水帐式的,而是平行的。他有的时候是对搏的,有时是旁敲侧击的,对话充满警句格言,在我看过的电视剧里这是很少见的。

  第三个是:画面和音乐是很讲究的。画面的切换和转接,一点都不粗糙,都做得很到位。包括近景和特写运用得比较多。这对于刻画人物起的作用非常大。时涛的笑,带有一点讽刺意味,有点居高临下,就是那种很微妙的笑,反复用近景和特写来表现,确实表现了主人公一个优越感,又有很有意味的东西在里面。还有音乐是一种“蓝调”式的。它那种荡气回肠的效果。

  第四是行进的节奏感。电视剧大家认为是娱乐的,本身好像是归为大众文化,但实际上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他跟诗歌一样,要寻找唯一的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找到他内在的一种节奏。这个作品的行进速度有运动曲式的阳刚节奏,也有很极致的抒情。这种行进的速度很舒服。

  第五,细节的描写。细节的描写比较结实和饱满。特别出戏。像小螺号接电话的那一段,我觉得这个编剧真是会用细节来升戏。他会平地生波。他在看似不好出戏的地方突然就柳暗花明。当然也包括语言上的细节。何志远的两句话,我的印象很深刻。一句是:看我怎么收拾你。反复出现。还有就是:“时涛出列”,这对两个人物塑造都是很重要的细节。常凯平皮鞋的细节,确实很精彩。

  我从五个方面讲,包括对她的形式分析,觉得很过瘾。但不是那种过把瘾就死的,消费式的。这可能是现在军中剧、日常剧最大的毛病,看完了就完了。完全是一次消费。这个剧你在看的过程中被提升,被净化,被激励的感觉。

  看完了以后,你会想很多问题。你一直会沉浸、回味在这种氛围里。这种过瘾是一种深度过瘾。因为这个深度从哪儿来,首先是思想的力量,思想性很强;第二,我更多愿意说他是来自梦。这种深度是来自梦。这个梦是什么梦呢?如果仅仅把这个梦理解为香港回归之梦,那我觉得是太狭隘了。可以说是梁启超当年的少年中国之梦,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之梦,毛泽东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梦,也是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以来,一代代知识精英,想借助于德先生、赛先生洗雪国耻、洗雪自身耻辱的梦。也可以说生活在中国这个土地上,芸芸众生祈求和平安居乐业的梦。用一个诗人的话来说,是一个“高梦”。这个梦的背后他存在一个反梦:可以讲它是近代以来,国家、民族所遭受的凌辱。也可说是当下这个消费的技术时代的一种无梦状态。也可以说是主题歌里所讲到的——什么都没有,就是不能没有梦;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英雄。听起来很雄壮,但背后有一种很深的焦灼感。危机的和忧患的意识。这种梦,是因为这个作品触动了这个梦。他使得这个梦不再是一种无根的漂移;不再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无根漂移;相反是从内部揭示了这个现实的深度。用一句古话来说,以大观小,这部作品就是从梦的高度、深度来进入这个题材的。仅仅是从军事题材的角度来理解这部作品是远远不够的,他实际上触及到的问题要广泛得多,深入得多。

  也是因为在这个梦和反梦之间,他一方面保留了导演给自己提出的风格要求,现代、大气、浪漫;而且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回归。第二,还有就是贯穿在里面的激励的心理机制。读这个作品不断的受到激励。包括何志远实行的淘汰制,包括他的耻辱教育,孤独教育,进港以后中英军队的一系列的较量,甚至包括南珍内心的蜕变。特别注重在淘汰语境下人格的塑造,主要是一个人道德的质询,升华。其实是在一种隐形的激励下,对人格的一次全面检测。这个梦是把个人的梦和国家、民族的梦,个人的成长和国家、民族的成长联系在一起。把历史和今天,过去和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它还表现为一种毫不含糊的精英立场,体现得非常鲜明,这和他的主旨有关。在这部作品里面精英被重新定义,精英并不是讲一些技能特别优秀的专家。首先是在梦的那边来讲,精英首先是大梦先觉者,就是敢于作梦,坚守自己的梦,并敢于把自己的梦转化为现实,就是说他的实践品质。这里面包括对两代精英的塑造。何志远和时涛。一个可以讲是酒神时代的英雄:主要他的胆略和勇气。他们有他们共同的东西,比如说技能这是肯定的,没有专业技能就谈不上精英。相对于何志远的这种胆略和勇气,时涛更多的是智慧。每一个精英人物,包括记者林嘉仪、劳伦斯,都是一种人格的象征,都是一种文化的结晶。或者背后是一个价值范行,这是一种精英意识,导致了不同的价值系统同时在场。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有冲突,又有交流。这个作品还有重要一条,就是有一种价值的重新整和。导演希望故事和人物都是健康的,这正好是在价值上的一种开放态度,形成了一种交流的态度,才导致了他的大气、健康的呈现。

  当然有他的特定性,在精英层面上的博义式的交流,因为这里也包括对军队传统、对文化传统的重新的反思和整和。这不同的价值系统,不仅表现在中英之间,也表现在军队内部,但是他们之间不是一种僵硬的对峙,不存在这种对立的关系,他是变化的,并存的,处在交流当中的。时涛光说他是一个军中俊杰是不够的,更准确的说他是新式精英。他的思维方式的特异性,他在现实当中的寄予,他好像被慢慢接纳,但是他内心深处那种孤寂感,作品没有回避。另外,从价值的整和角度来讲,那个梦反过来也是对现实的质疑。

  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应允一些问题,同时又提出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在作品里面给出了一些回答,实际上是没办法回答的。不足之处是常凯平这个角色应该是一个军中诗人,不考虑到演员表演的因素,台词是很棒的,但是这个角色没有出来。他诗人气质的内涵不够。特别是有一段独白,没有处理好。还有,作品里面的一些灰色地带,可以进一步的开掘,这并不会影响作品健康、纯洁的主调。(电视连续剧《归途如虹》座谈会:唐晓渡作家出版社著名文艺批评家)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