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把党的形象印在百姓心坎上——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村支书李元龙追忆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0月27日 07:26 解放军报

  新华社记者 徐机玲

  李元龙,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党支部书记,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在任职的4年间,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走致富路,使全村经济迅速发展,人均收入增长了一倍,昔日一个曾经远近闻名的穷山村,一跃成为全镇的先进村。

  今年8月27日,年仅47岁的李元龙积劳成疾患胃癌病逝,全村老少上千人自发为他送行,众口皆碑称赞他是“农民的好支书”。

  东云组村民季金元说,村里大人、孩子都夸李支书好。在他心里,老百姓的事情没有小事,谁有难事找到他,他都热心帮忙。提起李元龙帮自己脱贫致富,徐庄组村民李文兵泣不成声。他说,3年前我从外地搬迁到大泉村时,穷得叮当响,只能靠政府救济过日子。李支书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为我担保贷款2000元,买了30只羊。他还拿出500元钱,帮我盖起了羊舍。现在我已养了100多只羊,仅这项收入一年就有8000多元。

  大泉村组村民仇明兆特别难忘李元龙在去世的前一天,紧紧拉住他的手难过地说:“我还有好多事没有做啊!”我知道他计划着给每个村组建一个当家塘,解决山区村民灌溉难的问题。他还想着要给几位五保老人翻建房屋,可这些事他都来不及做了。至死,他心里放不下的还是村里的百姓。

  与李元龙搭档多年的原大泉村村委会主任、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阚和平认为,学习李元龙最重要的是像他一样,要有一颗真心为民谋利的“百姓心”。

  阚和平说,李元龙1999年3月从乡镇工业公司经理的岗位上,调到大泉村任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矛盾多、负债重,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2200元。李元龙带领群众改造了1600多亩低产田,流转土地800亩,种植经济林木2000亩,输出劳力900多人,还修建了3.2公里的水泥路、5公里的沙石路。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4200元,偿还了23万元的村级债务,村民几乎家家装上了电话。

  李元龙相濡以沫的妻子李平说,丈夫是吃“皇粮”的干部,1个月有千把元钱的工资,可这些钱家里总是拿不到,都让他“帮穷”去了。

  然而,令李平诧异的是,李元龙病倒后,有许多人陆续找上门来还钱。这些钱少则数十元、上百元,多则有几千元,总计数额竟有一两万元。仔细询问病中的丈夫,才知道这些钱都是他平时为群众解难、救急主动付出的。仅去年春节前,李元龙就为夏春付等16个困难农户垫付农业税费4300多元。

  李元龙对群众慷慨解囊,对自己却十分“抠门”。一辆已骑了20多年的永久牌自行车,无车铃少刹车;一只破旧绽线的黑色手提包伴随他多年;在他陈设简陋的家中,最显眼的家用电器是一台14吋的黑白电视机……“我一无所有”,这是李元龙留给妻儿的最后遗言,表达了他对家人深深的歉疚之情。

  (据新华社南京10月26日电)(解放军报 2003年10月27日 第4版)


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