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神舟五号 > 正文

心随“神箭”冲九霄: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0月17日 13:55 舰船知识网络版

  心随“神箭”冲九霄---记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

  杨虹沙志亮

  烈焰升腾,惊雷滚滚。2003年10月日,倚天神箭直冲九霄,将我国首次载人的“神舟”五号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就在这一刻,“神箭”总设计师、在航天战线上奋斗了40余
年的刘竹生,蹭地站起身来,痴痴地遥望着浩瀚的天际,他那高高的身材如挺拔的劲竹,睿智的目光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清矍的面庞上满挂着民族的自豪和神州的骄傲。飞天梦,强国梦,一切皆在不言中。

  对世界有所承担,对时代有着责任,刘竹生--

   千磨万击还坚劲

  竹生,像竹子一样挺拔、顽强、坚韧。这名字,饱含着父亲对儿子的一种企盼和希望。“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郑板桥的咏竹诗。刘竹生很小就背会了,牢牢记在心中,并做为一生的座右铭。

  刘竹生是个地道的东北汉子,东北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情,他放在了骨子里,刚韧性情在童年时就注入了他的灵魂。那时,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6个孩子,高粱米、大白菜是刘竹生家里的当家饭菜,孩子们过生日时收到的最大“贺礼”是一个鸡蛋。生活的贫苦,让家中排行老二但又是长子的刘竹生从小就跟在姐姐后面,像个小大人似的照顾着弟弟妹妹。再苦再累,能够撒着欢儿地在父母身边跑来跑去,也是一种快乐。但是,就是这一点点的幸福也很快被命运剥夺了。

  先是竹生上小学五年级时,母亲因患肺结核永远地离他而去;后是上初中三年级时,竹生的父亲从家乡哈尔滨远赴甘肃兰州支援边疆,一去便是数年。家里就只剩下年迈的姥姥和6个尚未成人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命运,小竹生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再难的情况下父亲也要让孩子念书的固执,这种固执,在他心中燃烧起的是对读书的渴望,产生的是可以摧毁任何障碍的动力。

  在那一段记忆里,一次,竹生从贴身的口袋里拿出还带有体温的、舍不得上学坐车的零花钱交给书店的老板娘,以换取他的“最爱”——一本渴望已久的习题集,那情景他一辈子也忘不了。高中毕业时,他就近报考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这所被乡亲们视为科技殿堂的著名学府里,他先是选择了精密仪器系,后又改考化工系。1959年,因化工系“膨胀”,刘竹生服从安排去了数理系读力学专业。念着念着,哈工大又成立了导弹工程系。刘竹生所学的力学专业转到这个系。就这样,命运之神带着他几经辗转,把他带到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强度研究所,进入了航天的大门。

  生活和命运冶炼了刘竹生的性格,也造就了他对家庭、对事业、对时代的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使他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困苦,都瞄准目标奋力向前,向前……黑白颠倒的年代,刘竹生被遣送到东北一家农场劳动改造,田头沟畔,留下了他用树枝草棒演算的数据公式……唐山大地震波及京津,刘竹生家在天津的一间房子被震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挤在学校操场上搭的窝棚里。屋漏偏逢连阴雨,大女儿又得了肾炎。身在异地攻关的他两头牵挂,用拼命的工作来化解心头的痛苦和内疚……20世纪最后一天,2000年的12月31日,耸立在发射测试现场的火箭,被意想不到的误动作“撞了腰”。这是刘竹生这辈子从未遇到过也是最棘手的事。当他不顾年过六旬的高龄一口气爬上几十米高的11层平台,从上至下逐层地查看完火箭受伤的情况后,心中的疼痛和焦灼溢于言表。他怎能不心痛,这是枚发射“神舟”二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他怎能不焦急,这是中国航天在新世纪的第一飞。他不知疲倦地在现场调查,当专家“会诊”确定调整计划推迟4天发射,在原地修复,领导让他表态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可以按新计划发射。”此时他心中多少有了点底,火箭外表最难更换的两根导管没有被挤坏。

  一场科技攻坚战拉开了战幕,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酷战、恶战,在和平盛世里显得是这样地艰苦和悲壮。火箭被撞部位是非正常受力,修复后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是,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中国航天人进军太空疾疾前行的步伐,没有什么重负能压垮中国航天人钢浇铁铸的肩膀。在这4天里,白天刘竹生和其他几位副总师亲临现场指挥处理工作,晚上组织讨论和反复研究有关的技术问题、确定技术方案、组织编写和审查评审报告,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为了确定火箭的碰撞过程和变形,夜深了,他还要驱车前往现场,在各层工作平台间跑上跑下,对火箭与平台的间隙反复测量、计算,直到找到满意的答案。经过4天夜以继日的工作,一份50余页的《碰撞后火箭受损结果分析及处理措施》报告呈现在领导和各级专家的面前。这份经过众人多次严密紧张的论证比较及反复设想之后,得出的慎之又慎的结论,每一行,每一页,都凝聚着刘竹生无数缜密严谨的思索和沉甸甸的责任。奇迹出现了,火箭重展芳容,按时耸立在发射塔架旁,于2001年1月10日,将“神舟”二号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

  洋溢着思维激情的碰撞,闪烁着灵感火花的明亮,刘竹生--打造金牌争气箭

  刘竹生是我国运载火箭捆绑分离技术的开拓者,他攻克的助推捆绑分离技术,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捆绑技术的空白,使我国进入了世界捆绑运载火箭的先进行列。该项技术在后续的多种火箭中得到推广使用,为提高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实现载人航天奠定了基础。那是1990年的夏天,刘竹生接受了攻克新型“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技术攻关的重任。那时,中国航天第一支脚刚刚迈向国际市场,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能否成功地将“澳星”发射升空,成为中国航天能否完全进入国家发射服务市场的一块问路石。要在没有成型产品、没有成功先例的情况下,18个月内拿出全新的“长二捆”,这一仗怎么说都带有背水一战的味道。那时,刘竹生是火箭总体设计部总体室结构组副组长,要完成的工作是怎么样把“长二捆”身上的4个助推器牢固捆绑,在发射过程中又能可靠地将助推器与火箭彻底分离。

  “长二捆”的“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不易。18个月!时间犹如上紧了发条,给设计工作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加之当时我国火工品研制水平尚不尽人意,而火工品又是分离的主角:要在助推器与火箭分离时将两者的连接件炸开。此时的刘竹生,比谁都急,急得心里直冒火,饭吃不香,觉睡不着,牙床子上也急起了大包。为了这一“绑”一“松”,他曾在灵感突发后,半夜三更去擂响过同事的门,黑灯瞎火直奔办公室,在堆得像小山的办公桌上,连夜勾画蓝图。如果说在“长二捆”的研制中,刘竹生夜不能寐拿出的捆绑分离技术方案,是他从事火箭工作的“代表作”的话。那么完成整流罩分离工作就是他的“锦上添花”了。

  在研制中,长二捆火箭原有效载荷整流罩分离方案试验受阻,在按期完成合同任务的重压下,他带领其他同志,用极短的时间研制成功了平推反转方案,为长二捆火箭的研制如期完成,立了一大功。1997年,刘竹生挑起发射飞船的长二F火箭总设计师的重担。他是从副总设计升任总设计师的。在刚接任长二F火箭副总师时,首先要解决的是火箭整流罩由于设计经验不足造成的严重超重的问题。整流罩是逃逸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超重,将会直接导致航天员在零高度逃逸时,飞船达不到救生高度的要求,使逃逸救生难以成功进行。如何为整流罩“减肥”?

  刘竹生带领设计师系统重新复算了载荷,进行了结构件重设计和对逃逸发动机提出增加总重的要求。此时,他们的眼里已没了别的东西,除了数据就是图纸和计算公式,面对显示屏,日月星辰似乎停止了变化,白天与黑夜不再有分别,黑发中生出的一根根银丝和额头上新添的一轮轮皱纹,鉴证了他带领研制人员,披星戴月,用智慧和汗水攻克的一道又一道难关。在发射神舟号飞船的日日夜夜里,为了使这项“不败工程”,只能成功,真正牢靠,他不仅要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永无止境地谋划,还要不停地找设计员,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设计复核和一次又一次的论证,殚精竭虑,如履薄冰。

  刘竹生一般不轻易说话,但不说则已,一说便语出惊人。尤其是讲到火箭,他简直有些眉飞色舞:“在我心中,火箭最美。”当火箭要转入发射阵地时,看到昂首待发的神箭,刘总对火箭的难以割舍的柔情就愈发强烈,怅然若失的感觉使刘总舍不得离开“她”半步,他要爬上十几层的平台,从上而下地仔细地端详、抚摸他心爱的“孩子”。站在火箭前,怎么看他都觉得火箭哪儿都美。尽管拍拍是金属的,摸摸是冰凉的,但是,他总觉得火箭像个人,也是有生命的。他常痴情地说:要用最好的火箭送“神舟”上天。“一分钟准备!”“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随着那扣人心悬的倒计时声和大屏幕数字的闪烁,刘竹生的喉咙如同着了火一般,让他不停地往嗓子里灌凉水,拳头也握得越来越紧,手心的汗也在不知不觉中越出越多,这大概就是他说的“火箭综合征”吧!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也许是对火箭太一往情深了,在长二F火箭把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到空间轨道上后,他情不自禁地和朝夕相处的火箭总指挥黄春平,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在众目睽睽之下,老哥俩尽情地挥洒了一把热泪。“神箭”也没有辜负刘竹生的深情和厚望,在此后发射“神舟”二号、三号、四号、五号飞船时,都稳稳地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爱注神箭确保安全,情寄青年后继有人,刘竹生--魂牵魄绕强国梦

  驾云飞天,是中国华民族的悠悠长梦。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万户献身的不朽记载,东方古国对浩瀚太空的痴心神往代代相传。刘竹生从担任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那一刻起就深知载人航天工程意义的重大,千载飞天梦凸显万代强国梦!同时,他更深知载人航天必须把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作为飞船运载工具的火箭必须把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放在重中之重。为此,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与其它型号相比增加了逃逸救生系统和故障检测系统。

  刘竹生为了保险再加保险,提出了火箭增加尾翼的设计方案,以确保足够时间的静稳定性,从而保证逃逸系统和航天员逃出危险区域。在他带领科研人员进行故障检测系统攻关时,他们采用“故障树”模式,建立数学模型,统筹分类筛选,并利用计算机仿真系统,仿真了数千条弹道,分列出故障模式。为了增加故障判据的可靠性、快捷性,他提出了只考虑一度故障,故障具有可检测性及区分快(箭上处理)慢(地面处理)故障发展速度的原则,使故障横向简化成十余种,为故障判据顺利制定创造了条件。

  为了使“不败工程”真正安全可靠,刘总常常提醒每一位科研技术人员,一要不断地仔细地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不断地请人给自己挑毛病,拿着“双面放大镜”,用“最严、最细、最慎、最实”的作风保安全。他还按照载人航天质量管理要求,结合火箭的特点,主持制定了“长征2F运载火箭靶场测试发射岗位责任表”等一系列控制设计、试验、生产和飞行试验质量的措施,确保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在这次载人飞船进入发射场前,他们进一步制定了“加严”措施,严格控制火箭技术状态。使每台设备、每件零部件、每项技术指标都必须处在最佳位置。用刘总的话说:“上天时,必须都是青壮年。”“一台设备的寿命指标出厂时不能超过一半,一根导管不能重复第二次安装,一台仪器指标不能临界,要留有20%以上的限量等等……刘竹生做为一名资深火箭专家,在载人航天工程中还十分注重培养年轻人才,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在攻关中淬火。他深知:只要有了人才,民族的飞天梦和强国梦才有希望。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现任总经理张庆伟就曾在刘竹生的手下工作过,当张庆伟从大学毕业分配到他所在的总装和地面工程组时,第一次找张庆伟谈话,他客观地介绍情况,分析了业务发展的利与弊,并和其他同志一起制定了培养新人的计划。刘竹生认为,要在火箭总体设计部门站得住脚,光坐办公室不行,必须到发射现场实践。张庆伟刚来不久,就派他到发射一线去,临行前又叮嘱到:“你这次去,主要是学习,什么都要学,不但要学习发射流程,还要了解各个系统的作用。”“长二捆”助推器捆绑技术有个项目要解决,刘竹生又点名张庆伟留下来,带着他攻关,安排他进行助推器分离计算工作。刘竹生不但注意在实践中锻炼张庆伟,还要求他在理论上钻研,每年都安排他做一两个题目,这些研究论文大多在部、院评比中获了奖。张庆伟脱颖而出,显露出才华,很快得到了提拔重用。一批批青年才俊在刘竹生的精心培育和扶持下迅速成长,像在逃逸救生系统研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总体设计师张智及年轻女科研人员石玉红等。每每提起张庆伟等这些年轻人时,刘竹生就一脸的骄傲;每每看到自己亲手铸造的神箭扶摇九霄时,心中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慰籍。可是,刘竹生还有不知足的地方,他说:“我现在已经站在离地球3.6万公里以外的地方,可这还远远不够,我应该站在离地球39万公里和更远的地方,此生最大心愿,就是将我们的火箭打到月球上去……”

  英雄暮年,壮心不已!飞天梦,强国梦,魂牵魄绕!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神舟五号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