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神舟五号 > 正文

九天圆梦领军人:“神舟”飞船总指挥袁家军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0月17日 13:18 舰船知识网络版

“神舟”飞船总指挥袁家军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九天圆梦领军人--记全国十杰青年、“神舟”飞船总指挥袁家军

  目光炯炯,身板挺拨,年轻英俊,潇洒倜傥,沉稳干练。袁家军,41岁的年龄将航天人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也给初次见面的记者带来一片惊奇。他就是国际宇航联副主席?他就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院长?他就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他就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飞船系统的总指挥,一个重要方面军的领军人物?当我们看到他不经意间按压着手指
思索问题时;当我们看到他沉定稳着地指挥着他的一支队伍时;当我们看到他和航天员谈笑风生时;当我们对他的理想、性格、管理模式及思维方法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这一个个问号都被拉直了,从内心里发出一声“舍他其谁”的赞叹。我们的航天事业就应该有他这样的年轻俊杰!我们的“神舟”号飞船就应该有他这样的掌旗人!2003年10月X日X时,坐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个重要系统总指挥位置上的袁家军,目送“神箭”将“神舟”托上九天,他虽然面如止水,但心潮却汹涌澎湃……袁家军今夜无眠……记者今夜无眠……全中国今夜无眠……

  袁家军的理想--

    圆我九天梦当今世界殊

  袁家军从不把理想挂在嘴上,也很少慷慨激昂,他是那种认准了方向,就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求的人。童年是多梦的年代,童年是理想驰骋的疆场。袁家军的飞天梦想源自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袁家军才刚刚8岁。发射卫星,举国关注,全民振奋。幼小的他和全家人一起围在饭桌旁听收音机里传出的《东方红》乐曲,牵着父亲的手,在吉林通化的长白山脚下仰望星空,寻觅卫星的轨迹。“爸爸,卫星在哪?卫星在哪?”他急切地问。父亲袁承维满腹诗礼,在通化有“第一文人”的雅号,可对天文懂得并不多,只能凭着感觉指着茫茫夜空回答儿子,“大概是最亮的那一颗。”那时候,袁家军并不清楚自己今后要干什么,也不知道他会走进研究卫星、飞船的队伍,更没想到他会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指挥者之一。但是,一颗飞天的种子已经悄悄植根在心中。种子萌芽了。1980年,袁家军填报高考志愿只填了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北京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其它均为“不服从”。他如愿以偿。理想之舟已经起航。1984年,他又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就读飞行器设计的研究生。1989年,他赴德国宇航院力学研究院进修。1990年回国后,他担任结构室副主任、卫星型号主任设计师,主要负责我国空间飞行器总体结构的设计工作。时光的脚步踱到1995年。北京,夏夜。袁家军翻来覆去睡不着。“你折腾什么?”妻子问他。“太难了。”他回答的没头没脑。“难就别干了。”“不干还行。载人航天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梦想,载人航天是一个跨世纪工程,意义重大。报国的壮志不能光说在口头上,这个时候我不能退缩,我不干谁干?……”他滔滔不绝说出一千条理由一万条道理,像是在说服自己也像是在说服妻子,像是在给自己鼓劲也像是在给妻子打气。原来,这天上午,院长戚发轫和党委陆书记分头找他谈,准备调任他当院长助理和“神舟”飞船常务副总指挥。他当时没敢表态,心里直打鼓,他反反复复问自己,能行吗?当航天城建设的“大总管”,自己没抓过总,能行吗?自己一直搞卫星设计,转到飞船,隔行如隔山,能行吗?贤慧的妻子明白了他的意思,笑说:“那就干吧,我支持你。”“干!”决心定下,他呼呼大睡。2002年10月25日,是北京航空航天学院50周年的华诞,袁家军作为8万余名海内外校友的代表做大会发言,他说:“我记得一入校时看得第一部电影叫《驯火记》,俄罗斯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科罗廖夫对我印象最深,也影响最大。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到,自己将要从事的航天事业,是这样的与国家的荣誉、民族的希望紧密相联,也将自己一生的理想锁定在蓝色的第四天疆。在酒泉不远处的敦煌,有许多古人描绘的飞天壁画。我和我的同事们朝思暮想的,就是要圆梦九天。我们也一定能够九天圆梦!”这铿锵的誓言和宏伟的理想让所有在场的人热血沸腾。也就是在当月,还不满40岁的袁家军虽然没有出席在美国休斯顿召开的第53届国际宇航联大会,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的副主席。这位叫做袁家军的年轻面孔代表中国航天界出现在世界面前,充分说明,中国航天人正以令世界惊奇的速度续写着有数千年历史、属于中国的飞天辉煌,进一步奠定了中国做为航天大国的地位。袁家军的性格--

  追求卓越挑战第一

  袁家军有句格言:“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卓越造就辉煌。”袁家军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每进入一个角色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准备。为了能当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有史以来最大工程-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的“大管家”;为了能干好研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飞船的掌旗人。他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还必须大量地“充电”。那些日子里,他跟随戚发轫等老科学家后面,如饥似渴地学知识、学管理……那些日子里,他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他正埋头翻阅各种技术资料。他的小家离办公室骑自行车仅有15分钟的路程,他觉得这来回半个小时的时间太宝贵了,那得看多少资料、学多少知识啊。有时,就索性吃住在办公室,累了就在地板上铺一块塑料布,倒下就睡。袁家军渐渐进入角色。航天城建设规模之大、要求之高、建设项目之多、时间之紧、施工协调之困难,都是史无前例的。它与一般的土木工程建设不同,如果不能赶在飞船研制完成前完工,后续的大型试验就无法进行,不仅飞船系统的研制计划被打乱,载人航天工程“争八保九”的目标也将会付之东流。同时,飞船的研制他也不能当甩手掌柜。真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袁家军临乱不慌,他的性格就是干什么都要干好它,都要瞄准世界一流水平。试验中心包含了飞船研制的十大重点试验室,难度最大的要数真空环境模拟器,它是飞船上天前做太空模拟实验的关键设备。相当一个人造小太空,飞船在里面模拟的太空环境中逐一经历考验,才有把握上天翱翔。袁家军瞄准了这个需用600余吨不锈钢焊接的庞然大物,一个焊缝一个焊缝地查,一个接点一个接点地抠,一个工艺一个工艺地验,终于使它一次调试成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五大真空容器之一。“神舟”飞船返回舱是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研制中最关键部位之一。它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返回舱体积大、外形不规则,发动机安装面及对接密封面精度要求极高,局部焊接时易变形,达不到技术要求,许多国内的顶尖技师都败下阵来。袁家军要啃这块硬骨头,带领试验队员废寝忘食地攻关,并把院士、专家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请来做高参。试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从失败中杀出一条血路,终于在1996年9月28日,打造出了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飞船返回舱。很短的时间里,他在实践中锻炼了才能,他在指挥中树立起权威。但是巨大的压力,超负荷的运转,几乎拖跨了他的身体,长期的失眠,经常呕吐。领导关爱他,家人心疼他,同事关照他,劝他悠着点。他性格不服输的因子异常活跃,他不从工作忙累中找原因,而在自身上查问题。这说明自己还不过关,还不能完全挑起这付担子。他在加强体育锻炼恢复身体的同时,更加有目的的学习先进管理方法。追求卓越必须战胜自我!追求成功不能心存侥幸!袁家军以他特有的性格魅力感染着他带领的队伍,他带领的队伍也洋溢着争创第一的豪情。“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神舟二号”发射成功!2001年9月,“神舟三号”飞船又进驻试验场,在电测试验中,发现电气设备接插件存在问题,1000余个触点只有一个点不能导通。我们的“神舟”万分之一的瑕疵也不行!袁家军与其他决策者还是做出决定:撤出发射场,排除故障。作为一个指挥员,做出这样的决策,要承受多大的压力,需要多大的勇气?

  袁家军的管理模式--

    实施系统管理打造“品牌”文化

  袁家军担起院领导和副总指挥的重任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处于大决战阶段。袁家军负责七大系统中的飞船系统,犹如一个战区的指挥员。飞船研制和航天城建设问题是同时进行的两大战役。基建和4艘分别用于考核飞船的力学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和电性能的初样飞船试验是,也很少慷慨激昂,他是那种认准了方向,就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求的人。童年是多梦的年代,童年是理想驰骋的疆场。袁家军的飞天梦想源自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袁家军才刚刚8岁。发射卫星,举国关注,全民振奋。幼小的他和全家人一起围在饭桌旁听收音机里传出的《东方红》乐曲,牵着父亲的手,在吉林通化的长白山脚下仰望星空,寻觅卫星的轨迹。“爸爸,卫星在哪?卫星在哪?”他急切地问。父亲袁承维满腹诗礼,在通化有“第一文人”的雅号,可对天文懂得并不多,只能凭着感觉指着茫茫夜空回答儿子,“大概是最亮的那一颗。”那时候,袁家军并不清楚自己今后要干什么,也不知道他会走进研究卫星、飞船的队伍,更没想到他会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指挥者之一。但是,一颗飞天的种子已经悄悄植根在心中。种子萌芽了。1980年,袁家军填报高考志愿只填了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北京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其它均为“不服从”。他如愿以偿。理想之舟已经起航。1984年,他又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就读飞行器设计的研究生。1989年,他赴德国宇航院力学研究院进修。1990年回国后,他担任结构室副主任、卫星型号主任设计师,主要负责我国空间飞行器总体结构的设计工作。时光的脚步踱到1995年。北京,夏夜。袁家军翻来覆去睡不着。“你折腾什么?”妻子问他。“太难了。”他回答的没头没脑。“难就别干了。”“不干还行。载人航天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梦想,载人航天是一个跨世纪工程,意义重大。报国的壮志不能光说在口头上,这个时候我不能退缩,我不干谁干?……”他滔滔不绝说出一千条理由一万条道理,像是在说服自己也像是在说服妻子,像是在给自己鼓劲也像是在给妻子打气。原来,这天上午,院长戚发轫和党委陆书记分头找他谈,准备调任他当院长助理和“神舟”飞船常务副总指挥。他当时没敢表态,心里直打鼓,他反反复复问自己,能行吗?当航天城建设的“大总管”,自己没抓过总,能行吗?自己一直搞卫星设计,转到飞船,隔行如隔山,能行吗?贤慧的妻子明白了他的意思,笑说:“那就干吧,我支持你。”“干!”决心定下,他呼呼大睡。2002年10月25日,是北京航空航天学院50周年的华诞,袁家军作为8万余名海内外校友的代表做大会发言,他说:“我记得一入校时看得第一部电影叫《驯火记》,俄罗斯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科罗廖夫对我印象最深,也影响最大。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到,自己将要从事的航天不行。”这话还真让人言中了,到了最后半个月,还有一个多月的工作量没有完成。袁家军带领技术人员拼上了,许多小伙子索性连家也不回,就在工作间支上一张床,困了就倒班睡,醒来就继续干,终于完成了任务。倒排时间表的做法推而广之:航天城建设的几项重大试验室建设倒排时间表;“神舟”号几艘初样船研制倒排时间表;各项综合测试倒排时间表……倒排看似逆向,但归根到底是超前,超前定出目标,超前完善计划,使队伍心中有底,齐心协力奋斗。被“神舟”队伍称为“双想”的“回想和预想”工作,又是袁家军逆向思索和超前预想相结合的创意。他要求进行重大试验和执行重大任务前,各个部门都要静下心坐下来进行“回想和预想”工作。回想自己所做过的工作有没有差错,有没有疑点;预想型号进场后可能发生什么问题,万一发生什么故障,怎么办?“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试验场前,他要求科研人员牢牢树立“载人意识”,围绕“载人”做好“双想”工作,为我们的航天员上天再加一道保险。为此,他们“双想”出万一的万一问题100多项,一项一项的试验复检,一项一项的作出结论,使“神舟五号”真正做到了“三零”。袁家军善于思索,勤于思索,他思索的是成功。袁家军观念新奇,观念超前,他展望的是明天。袁家军有许多经典名言,常常脱出而出,“成功才是硬道理!”“使命因艰巨而光荣,生命因奋斗而精彩!”袁家军是伴随着祖国的航天事业成长起来的年轻指挥员,他对航天事业的未来有着许多奇思妙想。联合国外空司与国际宇航联召开“国际空间技术应用研讨会”,袁家军代表中国进行主题演讲,真是声情并茂,妙语连珠,构想奇奥,全体代表站起来鼓掌,大会主席也连赞“精彩”。“国际空间商业研讨会”,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滑雪胜地召开,袁家军就空间成本效益问题及未来展望慷概陈辞,赢得好评如潮。2002年9月,袁家军到成都参加“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他赶往心仪已久的三星堆参观,他看到了古代蜀人“飞天之梦”的见证;9只大鸟在一棵宇宙树的上方朝着日月振翅奋飞。学术年会上,他神采飞扬地作了《载人航天工程现状与展望》的报告,他说:“古人就是想沿着这一神奇的通天之树攀沿上,进入浩瀚神秘的宇宙太空,今天的中国人怎样实现飞天梦呢?……一、二、三、四……既务实客观而又奇思妙想。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前途无量!年轻的袁家军也前途无量……当年,江泽民主席到北京航天城观看遨游太空归来的返回舱时,听罢袁家军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的汇报,十分高兴地说:“这位年轻人才37岁,说明航天事业后继有人。”现如今,41岁的袁家军站在“神舟”飞船系统总指挥的位置上,日渐成熟,指挥若定。2003年10月X日,遨游九天的“神舟”飞船成功软着陆,整个中国、整个世界都睁大眼睛,望着神采奕奕走出返回舱的中国航天员XXX。今夜无眠的袁家军也睁大了眼睛,也神采奕奕。中国航天史永远记住了这一天这一刻,世界航天史也因为有这一天这一刻有了中国人刻上的深深的镌痕。中华民族梦圆九天,深感无比骄傲!年轻的袁家军和他的队伍,献身祖国航天事业,也必定为我们的民族书写新的骄傲!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神舟五号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