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长篇报道:护卫战场生命的最后防线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0月12日 09:02 中国青年报

  李健、秦伟

  试验证明,戴防弹头盔,穿防弹背心和迷彩服,可以防护武器对全身60%以上要害部位的伤害,伤亡率可以减少70%以上。愈演愈烈的战场上,所有这些装备,都被集成在一名战士身上,这就是国际战争研究课题上炙手可热的单兵防护装备系统。

  未来战场上,杀伤因素逐渐增多,单兵生命面临严峻挑战。单兵的生存能力,是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单兵防护装备系统,从头到脚一般包括头盔、迷彩服(有时候加穿防弹衣)、携行器具、防护鞋靴等。

  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茫茫丛林深处,一队“隐形人”正在秘密穿行。

  他们戴着新型作战头盔,身穿四色斑斓迷彩服,脚蹬新型防水作战靴。“假设敌”一遍又一遍地搜寻,“隐形人”仍然在眼皮底下穿梭自如,他们潜伏在一条河边的树丛中,等待天黑,伺机突破“敌人”的防线。

  4天3夜,“隐形人”在与“敌人”21个课目的强对抗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这群“隐形人”,就是参加“爱尔纳国际侦察兵”竞赛的中国军人。

  在这种高强度的各国军事实力的对抗中,我军每次都要组队参加。以前,由于防护装备不理想,穿旧的作训服,伪装效果较差,队员们成绩一直不太好。自从配上新的防护装备,队员们的成绩有了质的飞跃。这些防护装备,就是国际战争研究课题上炙手可热的单兵防护装备系统,它们均出自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近日,记者带着好奇,走进该研究所,走近这些新装备。

  战场上,头部因为面积不大,不易受伤,可一旦受伤,大都致命。保护大脑成为头盔的重要作用,未来的头盔就是要实现多功能、数字化。

  “头盔,一般由盔壳和悬挂系统组成。盔壳就是大家平时看到的头盔的外层部分。悬挂系统,包括佩戴头盔的带子,以及佩戴其他设备的绳带。”黄献聪,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士兵研究中心头盔组的成员,拿着一顶迷彩头盔,还没有坐稳,就开始讲了起来。

  据她介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都没有正儿八经的头盔。据统计,抗美援朝期间,由于没有头盔防护,我军头颈部战伤死亡率高达50.8%,约是二战期间装备了头盔的美军战斗死亡率的1.6倍。

  经过研究人员的努力,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我军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头盔,也就是大家俗称的钢盔。有了钢盔,单兵的防护能力大大增强。“一般说来,速度400米/秒以下的子弹击打时,应该没有问题”,黄献聪解释,这种钢盔的缺点,在于子弹速度再加快时,要么直接把钢盔击穿,要么就击碎。由于钢盔的制作材料是钢,击碎的碎片,很容易在高速飞散的时候,伤害到自己和他人。

  另一方面,钢是金属,是热导体。行军、站岗时,当外界温度持续达到30摄氏度以上时,钢盔里的温度将会达到60摄氏度左右,这样的温度,让人无法忍受。

  为了改变钢盔防护性能落后的问题,头盔组的研究人员,开始了新的探索和研究。1996年,一种用“芳纶”纤维为材料、重量不超过1.3千克的非金属头盔研制成功了。“这种头盔,防护面积大,能够覆盖耳朵的大半部分;传热性能差,钢盔内温度不高;同时,耐腐蚀性能大大提高。它更可以防护速度630米/秒的子弹。”黄献聪强调,这种头盔的悬挂系统,还预留了很多可以悬挂数字装备的地方。

  新型头盔在重量、防护面积等方面,都可以与美军并驾齐驱。但是,随着数字化部队的出现,在未来战场上,单兵头盔的发展方向如何?头盔组的博士后陈晓笑着说:“国际上,未来的头盔,就是向着多功能化发展,更加集成化、数字化。”

  陈晓介绍,数字化头盔一般包括7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计算机显示器,用来显示各种信息。“比如说,一个班长带着两个兵,通过这个显示器,班长可以看到兵的位置,兵也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

  第二部分是GPS天线,装在头顶。单兵用来给自己定位。第三部分是数字化电台,一般是在1000米范围内,可以实现兵与兵之间、兵与上级之间的相互交流。第四部分是夜视仪,一般包括红外夜视仪和微光夜视仪,能够在黑夜里的100米内分清敌我。“美国打伊拉克时,美军士兵的头盔上面,已经装备了夜视仪。”陈晓说。

  第五部分是激光告警器。激光告警器指甲壳大小,共有8个,环绕在头盔上。利用这个告警器,当单兵周围出现他人时,单兵本人可以识别来人是敌人还是战友。第六部分是激光及破片防护眼镜,主要用来防护激光和破片对眼镜的伤害。第七部分是安装支架,支架上可以根据战场的不同情况,随意安装其他设备。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单兵少而精,将来到了战场上,一个单兵,威力就相当于一个小坦克。大脑永远是指挥中枢,所以头盔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陈晓充满信心。

  不管穿什么防护装备,现代战场,只要你被狙击手捕捉到,就不可能逃脱。所以,保留战斗力的基本条件,就是不让敌人发现,迷彩服就显得很重要。

  军需装备研究所士兵研究中心,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片丛林中,站有穿着迷彩服的10个战士,离丛林100米处,请10个侦察兵,寻找丛林中的目标。结果,找的最多的一个侦察兵找到6个人。相反,如果穿普通的草绿色军装,每个侦察兵,基本都能把10个人找出来。

  士兵研究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张旭东,一直从事迷彩服装的研究。他介绍说,我军在历史上没有正式的迷彩服,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研究。和单兵防护的其他装备比较,迷彩服通过色彩的掩护,带有伪装效果,降低了被敌人发现的概率。因此,是间接性防护。部队大量集结时,如果伪装不好,就会被敌人集中火力进行打击。

  “在普通人看来,迷彩服就是染上花花绿绿的色彩,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实际上,大有学问,从迷彩服的发展来看,图案和颜色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布料和染料才是最重要的。”张旭东介绍,图案和颜色是针对肉眼的,白天起到很大的伪装作用,可到了晚上,在夜视条件下,就不那么重要了。现在的染料,就是要在红外夜视仪和微光夜视仪的观测中,让单兵隐身。

  “没有穿迷彩服的人,在夜视仪中显示的是一个人的形状。如果穿上迷彩服,和人周围的背景相融合,这种情况下,透过夜视仪看上去,显示的就是一块一块不规则的发光小块,无法看出是一个人形,让人判断失误。”检测结果和实战证明,有了迷彩服,被敌人发现的概率降低了20%—50%。

  张旭东说,迄今为止,我军曾经研究过的迷彩服,有沙漠迷彩、城市迷彩、海洋迷彩、荒漠迷彩、雪地迷彩和林地迷彩,但现在真正装备到部队的,只有林地迷彩服。“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还是以林地为主,其他的迷彩只是作为储备。”

  “未来的迷彩服,第一个就是要发展变色龙迷彩,这种迷彩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自动变化服装的图案,这样,隐身起来更加方便。”谈起迷彩服未来的发展趋势,张旭东显得很兴奋。他表示,除了要防红外线和微光夜视侦察外,现在也要防雷达侦察,所以对制作迷彩服的材料要求就更严格了。

  说到底,迷彩服也是件衣服,只不过给它增加了伪装的功能,所以从衣服的角度来说,耐穿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通过对布料以及军队试穿的调查,目前,我军装备的迷彩服一般可以穿半年。

  携行具,就是携带作战用品的背包。作战能力越持久,就越要求单兵带的东西多,可重量大了,肯定影响战斗力。携行具,也是惟一具有主动攻击作用的单兵防护装备。

  “很多人说,你们研究的不就是几个包包,有什么好说的!”军需装备研究所士兵研究中心装具组的工程师王庆春表示,很多人对他们的工作不以为然。“美国打伊拉克时,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美军士兵,背着大大小小的包包,这些都是我们研究的范围。没有这些,单兵在战场上就没有了保障。携行具能携带弹夹等各种进攻武器,所以,它也是惟一具有主动攻击作用的单兵防护装备。”

  王庆春介绍说,我军历史上没有携行具,以前打仗,只是背一个水壶、一个子弹袋就可以了,作战的持续能力和单兵的生存能力不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单兵携行具到现在,已经有大批的单兵携行具装备部队。

  一般说来,单兵携行具一般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叫作训包,里面携带干粮、给养,还可以携带几种不同型号的瞄准器,以及受伤后使用的急救包等等。

  第二部分叫携行袋,主要携带手榴弹和子弹,同时配有一条小腰带,腰带的上面可以悬挂刺刀、水壶、防毒面具等随时需要取用的东西。

  王庆春强调说:“这种携行袋,经过几次改进,更加先进了。一个是放弹夹的地方设置了不同型号的插口,保证单兵上战场以后,可以携带更多不同型号的子弹,抓起任何一支枪都可以使用。另一方面,携行袋可以水陆两用,涉水作战中,单兵登岸后,携行袋里的水,可以通过专门的通道,自动排到袋外。”

  第三部分叫生活携行具,主要是携带被子、帐篷、雨衣、牙刷、牙膏等野战军需品。王庆春特别强调,这一部分重量不小,作战状态下,单兵需要扔掉这部分,以免影响战斗。

  “如果既要增强持续作战的能力,又要减轻装备重量,增加作战灵活度,这就是一对矛盾,但未来发展的趋势,就要在尽量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提高战斗力。”王庆春说,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整合,需要资源的优化配置。

  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原来,各个不同的部门要把功能不同的东西,挂在一个单兵身上,可能需要11条带子,“你想想,11条带子绑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还有多大的活动能力,基本就动不了”。另外,各种东西由于位置不合理,经常出现一种东西压着另一种东西的情形,比如想喝水时,可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拿出来,“等你拿出来,战机已经没有了”。

  现在的研究方向,就是把这11条带子进行整合,用最少的带子携带更多的东西,把两者之间的矛盾尽量降到最小。“当然,这种整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说人的舒适度,比如说作战的方便,像弹夹就应该放在前面等等。”

  别看鞋子小,可同样影响战斗力。鞋子对于人,不仅要考虑其耐用性、美观性,更重要的还是舒适性,尤其是军鞋。

  解放鞋,说起这个名词,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用新型作训鞋替代已有50年历史的解放鞋,更是一个轰动新闻。

  “传统的胶鞋,鞋面布及鞋里布的复合,采用常规的刮涂方法,封闭了所有出气孔,脚因运动产生的汗气无法排出,从而凝结成水,使人有湿闷寒冷的感觉。战士活动量大,出汗多,解放鞋不仅出汗排不出去,而且干得慢。这样,鞋内滋生了大量细菌,造成战士的脚出现各种疾病,同时气味很大。”军需装备研究所士兵研究中心军鞋组的工程师梁高勇,对鞋的了解很深。

  针对以前解放鞋不透气的现状,新型作训鞋采用独创的新型复合设备、新型材料、特殊的复合结构,使汗气很快被织物吸收,并及时排出鞋外。

  解放鞋由棉帆布制成,强度较低,使用寿命短,战士按计划配备量穿用往往不够。新型作训鞋,鞋面及鞋里材料,大部分采用特种变形涤纶长丝,强度高,耐磨性好,使用周期也是解放鞋的3倍,鞋底不仅有弹性而且耐磨性好。“采用特种高强短纤进行橡胶发泡,使橡胶鞋底既轻便,又有弹性,又耐磨,同时也增加了鞋底厚度,大大提高了鞋的舒适性。”

  单兵负荷量,对战士的作战能力影响很大,新型作训鞋在提高舒适性的基础上,大大减轻了鞋子重量,减少了单兵负荷,同时,新型作训鞋还采用了特殊的防滑胶底和防滑结构。

  “军鞋也要讲技术,讲工艺,讲设计,只有这样,才有时代感,符合年轻指战员的需要,符合战斗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的设计理念!”梁高勇最后说。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