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军事漫谈:探索装备建设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9月30日 07:15 解放军报

  吴玉金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军委江主席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敏锐地提出:“我们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我军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形势,加快推进军队的各项改革和建设。”这是军队建设与时俱进的时代动员令。我军的武器装备建设,必须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从中国国情军情出发,打破常规,发挥优势,
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一个显著标志是武器装备升级换代的速度陡升,一大批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兵器相继问世,形成了以高技术装备为核心的竞争新态势。目前,美军第一代装备已全部淘汰,第三代装备的比例,海军达90%以上,陆军达52%,第四第五代装备也在积极发展之中。预计至2020年前后,美国的主战武器装备将全部实现信息化,其他发达国家也将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从而将进一步加剧国际军事力量对比的失衡。

  这些年来,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与世界发达国家军队武器装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军委江主席深刻指出,一个国家军队的素质和武器装备水平不高,作战能力不强,一旦战争发生,往往陷入被动挨打的地位,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国际威望就要受到极大损害。江主席特别强调,必须首先从政治上来考虑,从国际斗争和国家安全的全局来对待装备建设问题。这就告诉我们,只有把武器装备搞上去,才能为建立强大国防提供坚实基础,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和平环境,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提供物质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加快我军武器装备跨越发展的步伐,在这方面,国际和国内都有许多成功的范例,我国自己制造的“两弹一星”,就是一次历史性跨越的成功展示。现在,我们实施“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将是又一次新的历史性跨越。确立超常规发展战略

  世界发达国家武器装备在基本实现机械化后,又相继启动了数字化建设,开始向信息化转变。我军基础相对薄弱,要完成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不能亦步亦趋,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采取超常规的发展战略,及早瞄准未来战场,准确预测军事需求重点,长远规划武器装备发展项目,力求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

  在发展方向上,瞄准前沿,超前预测。未来战争,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作战空间更加广阔。针对这一特点,装备发展首先要理清思路,准确预测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按照“打仗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的原则,搞好总体设计,努力形成地面、海上、空中相配套,战略、战役、战术相配套,作战与支援保障相配套的装备体系。尤其应密切跟踪世界军事科技发展动向,把规划的主要方向转到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的信息技术上来,通过超前设计,提高起点,以跨越争时间,以跨越抢速度,以跨越促质量,在关键领域赶上世界武器装备发展的潮流。

  在发展步骤上,科学规划,分步跨越。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信息化,装备建设应有效开发和利用与国家安全利益相关的信息资源,立足国情军情,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第一阶段,以信息化需求牵引机械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机械化装备的质量和水平,扩大机械化整体规模,为向信息化装备体系过渡打牢基础。第二阶段,在巩固和强化机械化建设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化装备体系;尔后,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力争建成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和主战武器平台的信息系统,使我军具有较高的指挥控制、态势感知、快速部署、联合作战和实时保障的作战能力,总体上达到或接近当时发达国家军队的平均水平。我们既要遵循武器装备发展的一般规律,不能凭想当然办事,又要打破常规,不能按部就班,走发达国家在实现机械化高级阶段后再搞信息化的老路。这里的关键是精心规划、严密部署,超越或缩短发达国家武器装备发展的某些环节和若干步骤。

  在项目安排上,抓住关节,形成特色。我军装备建设的经费有限,需要把有限的投入用在“刀刃”上,通过局部跃升带动整体发展。一方面,在机械化平台改造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重点解决摊子大、质量差的问题,如通过安装传感器、计算机、红外探测仪、导航定位设备等装置,尽快提高机械化平台的信息化程度,增强全天候、全时辰作战能力;又如把计算机辅助设计、柔性制造、敏捷制造、模拟仿真等高新技术,嵌入各机械化平台的分系统,实现机械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其性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另一方面,在信息装备建设上,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攻克难关,重点解决规模有限、威力不大的问题,如逐步构建实时指挥控制、全维侦察监视、数字通信传输、有效电磁压制和精确火力打击平台,力争达到覆盖面广、结构科学、贯通力强、稳定可靠的基本要求。此外,还应有重点地研制新机理、新概念装备与网络攻防技术,通过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合理开发,力争形成局部优势,真正掌握几手能有效制敌的新法宝。实行一体化发展模式

  结构要素的“组合”,实现了组织结构的合成化和作战行动的合同化,但其作战能量的释放只是各个局部能量的叠加;而系统要素的“融合”,则能提高组织结构的整体性和作战行动的联动性,其作战效能也由于系统的综合集成而呈现几何极数的增长。装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必须立足于综合集成,使系统要素有机“融合”,按照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武器装备战斗力大幅度提高。

  武器装备发展、军事理论创新及编制体制调整环环相扣,整体协调。推进军事变革是由技术进步、装备发展、理论创新以及体制调整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要素间存在着双向或多向互动关系:技术进步和武器发展推动新军事理论的形成,新理论又对武器装备发展提出新需求,引导军事技术向前发展;装备进步和理论更新促使军队编制体制发生变化,而编制体制的变化,又从制度上、组织上保证了新武器装备和新军事理论之间的统一。如果形成这种整体协调的“动力链”,跨越式发展便可以有序进行。因此,在推广先进技术,构建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满足未来战争需要的武器装备的同时,要创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军事理论和编制体制,使技术驱动、理论牵引、体制保障诸环节有效“链接”,通过多方面的交互作用,实现根本性、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变革。

  把装备体系结构的优化与功能的提高放在突出位置,横向一体。现代战争是武器装备体系之间整体能力的对抗,不能仅仅靠单件武器装备和单个战斗单元实现信息化,而必须横向联接,形成一体。为此,应紧密结合部队所担负的任务,使武器装备种类、性能的设置满足系统对抗的需要,尤其应加大C4ISR系统建设的力度,为实现武器装备种类配套、性能匹配、整体联动创造条件;应大量采用通用部件,加强模块化设计,形成系列,减少型号,提高各军兵种武器装备体系的通用化、一体化程度;还应改变以往注重纵向发展武器装备的做法,广泛采用横向一体化技术,使用共同的软件、语言,执行统一的规定、协议,注重信息接口的设计,运用战场信息网络使分散的武器装备系统实现无缝隙连接和作战信息共享,着力解决指挥部门之间、战斗与保障部队之间、武器系统与作战平台之间互通互联问题。横向一体技术把纵横交错的战场“编织”成综合网络系统,使指挥机构更快捷、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掌握战场态势,优化决策,明显提高整体对抗能力。

  主战装备、保障装备及信息系统综合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制定管理条令同步展开。机械化平台的改造和信息化装备的研制,贯穿于武器装备寿命周期各个环节,涉及火力、机动、防护和信息等多个领域,包括训练、维修、管理等多个方面。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滞后,都将影响武器装备本身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运用系统工程、并行工程原理,采用综合设计模式,强调技术标准统一,使用手册与训练法规等相关软件配套,将主战装备及其保障系统、平台及其信息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同步研制,使其达到最佳匹配,提高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和保障力;应贯彻持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策略,推行保障性信息管理模式,采用统一的标准,建立从研制、生产、使用到维修的数据库,为武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提供集成数据环境,确保装备建设尽快适应未来信息化战场的要求。采取多元化发展方法

  美国五角大楼的将军们说,他们的新军事革命是从市场“买”来的,故称之为“军事采办革命”。美军十分重视依托社会经济基础和市场,加快信息化步伐,这是值得我军借鉴的。我军装备发展的实践也表明,强化有限资源的科学重组与整合,坚持多元化协同,大范围合作,是加速我军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把新装备研制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家科技资源。当前,随着科技发展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上升,技术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快,作为此次军事变革主导技术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扩散和传播,这就为依托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发展武器装备提供了可能。如果能通过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统筹协调军口民口的科技创新,则有利于形成军品高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民品市场需求推动军事技术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国防科研与国家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使各方面科技力量优势互补,不断提高装备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民用科技力量的作用,提高装备经费使用效益。定位导航、电子对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诸多技术,都具有军民通用性,如果协同民间力量共同开发,把军用和民用技术力量集中起来重点攻关,可以缩短工时,节省资金。所以,国防科研应当与社会科技力量协作,按照优势互补、资金分摊、成果共享的原则共同开发,实现人才、技术、设备、管理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整体上降低获取前沿技术的成本。此外,还应尽量吸收民间技术或民用产品,直接为武器装备建设服务,以较少的经费投入提高军用技术的整体水平。

  打破传统体制和专业职能的界限,实现力量重组与联合开发。高技术战争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武器装备整体结构水平的高低成为制约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新军事变革中的装备建设,要求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各项工作有机衔接,摒弃墨守陈规、各自为政的做法,打破各部门间条块分割的旧框框,实现各部门力量的交叉融合与重新组合。这里,科研技术人员、理论研究人员及作战指挥人员的紧密结合尤为关键。只有突破原有的军兵种和职能界限,使三者在武器装备研发过程中密切结合,才能使武器装备发展与作战需求紧密挂钩,满足未来联合作战的需要,减少技术转移的投资风险,缩短成熟技术向武器装备转化的时间,加速新技术从实验室向战场应用的过渡。建立高效率发展机制

  当前这场蓬勃兴起的新军事变革,是对机械化战争形态的挑战,是对传统建军模式和运行机制的重塑。信息化作为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我们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新的起点和更高层次上,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确保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始终按照预定方向高速推进。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宏观调控,激励创新。推进武器装备向信息化的跨越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人们在实践中往往容易回头看,犯循规蹈矩的错误。因此,灵活运用各种调控手段进行正确引导,显得十分重要。例如,运用成本、价格、物质奖励等经济杠杆,鼓励创新,使决策向适应未来战场的项目倾斜;通过行政命令、管理制度、人事调动,调节人财物的有序流动和科学配置,确保主项目有充足的资源和经费;打破平均主义格局,对创新任务重的项目和单位给予特殊政策;建立相关法规条例,从制度上规范超常规的发展战略、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和多元化的发展方法,明确各级职责,使领导成为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有力组织者、带头实践者,群众成为积极响应者、全力参与者。

  增强改革效益,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竞争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机制,也是装备建设跨越发展中以最小代价获得最佳效益的重要手段。提高改革效益的有效办法就是在装备采购、研制和保障工作中积极创造良性竞争氛围,促进装备质量、科研水平和保障效能的提高。在依托国家科技发展和吸收民用技术时,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找到效费比最大化的先进适用技术;在装备研发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先期技术演示验证和先期概念技术演示验证效果;以一项或多项成熟技术为基础,从系统的角度加以综合集成,在虚拟作战环境中检验武器装备的各种性能,并对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对比,选优汰劣。装备使用部门应参与机制改革的全过程,为项目的改进提出意见。

  消除隐患,避免失误,强化评价和监督。评价和监督机制作为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有利于消除装备建设中的隐患,防止决策失误。因此,必须在强调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装备建设的评价、监督机制。装备建设的考核评估工作,必须由独立于武器装备研制方和武器装备使用方之外的第三方权威机构来实施,避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现象发生,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此外,还应着眼于提高跨越式发展的效率,建立科学的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因为,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机械化武器装备,是从中低层次向高层次跃升,必须有高层次效能指标,有反映国际水准的评估标准,以此保证装备建设健康发展。

  适应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推进我军装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广,既要发挥机关、部队、军队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作用,又需要有国家整体资源的支持和相关制度的保障;构成的因素多,既包括综合信息系统特别是信息数据链的突破,又包括机械化平台本身的改造、整合;系统关联性强,既有建设效能“量”的积累,又有作战性能“质”的飞跃……只有认清其特点规律,多部门多方面通力协作,才能顺应潮流,不辱使命,确保装备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解放军报2003年09月30日第6版)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