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秋白故居拾珍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9月29日 07:14 解放军报

  文枫

  在古城常州市内,有条不宽的小街,叫做庙沿河,第84号,是幢古式建筑。雪白墙壁,栗色木栏,两边矗立着威严的抱鼓石。高高的门楼下,悬挂着邓小平同志书写的“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的巨匾,金字红底,闪光耀眼,令人肃然起敬。

  1985年6月18日,是瞿秋白同志就义50周年。从那时起,这里便辟为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它通过大量生动的文字、照片和实物,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展示了瞿秋白烈士36年伟大的生命历程和光辉业绩。这里的不少展品,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都是难得的、珍贵的革命教材。

  走进展室,首先引起我莫大兴趣的是个“白灯笼”。它,近似椭圆形,糊着白纸,冷眼看去没有一点独到之处。可它却有着感人故事。那是在瞿秋白12岁那年,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爆发了,幼小的秋白,深为革命气氛所感动,欢欣鼓舞,痛痛快快剪掉了头上的黄辫子,手舞足蹈地嚷:“皇帝倒了!皇帝倒了!辫子剪掉了!辫子剪掉了!”到了第二年的10月10日,人们随了新俗,家家户户门前挂上了红灯笼,有的还在上面写着“国庆”、“胜利”之类的词,以示祝贺。惟有瞿秋白弄了个白灯笼,毫不掩饰地挂在祠堂门上。家里人怕惹出大祸,劝他摘下,他硬是不从,就这样一直挂到天亮,并且对大人振振有词地讲了番“大道理”:孙中山已经退位,袁世凯当了大总统,掌着兵权,还有什么可“庆”可“贺”的呢!

  在这里,我还看到了一本《新青年》杂志,这是当时党中央的机关刊物,由瞿秋白主编。创刊第一期就是“共产国际号”,而且封面都是他亲自设计的:牢房的铁窗,一只大手从里面伸出。手中握着鲜红的、飘舞的绸带。铁窗下,写着“革命党自狱中庆祝革命之声”。封面右上方,是三个遒劲端秀的魏碑体大字:“新青年”,这也是出自秋白之手。翻开杂志,每章每页都在激励着读者、鞭策着读者,给读者以无穷奋进的力量。这期上发表了《国际歌》词曲。为了翻译准确、便于传唱,瞿秋白花费了多少心血和劳动啊!当时,他住在北京东城黄化门北面西妞妞房胡同的叔叔家。一边按着仅有的那架小风琴,一边一遍遍唱着自己的译词,反复斟酌修改,直到顺口为止。而且他还加了段序文:“此歌自1870年后已成一切社会党的党歌,如今劳农俄国采之为‘国歌’———将来且成世界共产国际无不唱此歌———大家都要争着为社会革命歌颂……”“中国受压迫的劳苦贫民,也能和世界的无产阶级得以‘同声相应’”。

  瞿秋白同志是《国际歌》在我国的最早传播者。不幸的是,他在翻译了这首火一般炽热、钢铁一般坚强的无产阶级战斗的歌十二年后,便在福建长汀罗汉岭从容就义了。死前,面对敌人的枪口,还在放声高唱: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解放军报2003年09月29日第7版)


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