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俄报披露前苏联一起航天事故 宇航员亲述惊魂4秒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9月27日 12:48 中新社网站

  中新网9月27日电9月26日,前苏联宇航员根纳吉·斯特列卡洛夫和弗拉基米尔·基托夫首次向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披露了20年前(1983年9月26日)发生在拜克努尔航天发射场的一次鲜为人知的航天事故。

  “儿子,别飞了”

  “早在飞船发射的前两天我就感觉到有些不对劲,”斯特列卡洛夫回忆说,“为什么有这种预兆呢?应该说,一切都准备得相当好。为了不让我们分心,在我们下榻的宾馆房间的门上甚至挂上了这样的告示:《除医生及教练外,任何人不得入内》”。

  “离点火发射还有6小时,我按照往常一样给母亲拨了电话。她对我说:‘儿子,别飞了。’——在此之前,每次我要乘飞船升空时,母亲从来不劝阻我,只是祝愿我能平安着陆。可是那一天她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但是发射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火箭已矗立起来整装待发,这时候怎么可能临阵退却呢?一切还是得按计划进行:发射前2小时,基托夫和斯特列卡洛夫已在《联盟T-10》(飞船的顺序号)的飞行座椅上就坐。航天工程师们报告说:系统正常。

  “点火!”

  “我们感觉到火箭一阵剧烈的抖动,就像电车驶过时书桌的颤动,”基托夫回忆说,“时间只持续了3-4秒,不会更长。然后一切归于平寂。‘可能是有阵风吧’,我当时想。”

  其实当时第一级火箭的一个燃料箱里的涡轮泵因承受不了压力而迸裂,碎片四处飞散,击穿了火箭的燃料箱。

  “过了3秒钟后,又是一阵颤抖,比上一次更猛烈。我们这才明白:出事儿了……”

  接着,在飞船下方30米处,燃料箱轰然爆炸。滚滚烈焰直往上窜,点燃了火箭箭体。

  危险!

  在地面指挥中心,两位航空专家正紧张地注视着发射台。这两个人,一个是航空发射场的负责人阿列克谢·舒米林,另一位则是萨马拉“进步”设计局(“联盟号”飞船即是由该设计局研制生产)的主任工程师亚历山大·索尔达坚科夫。

  出现如此异常情况,发射计划必须放弃。载人“联盟号”飞船装备有应急回收系统,以备发射时出现不测。但是为了避免出现差池,设计师们设计了重复命令系统——只有在两个人(航天发射场负责人和产家代表)同时下达“启动”指令后,应急回收系统才会启动。

  情况紧急,容不得多想:火焰越窜越高,眼看着火箭就要毁于一旦。控制台上的人马上反应过来——危险!可是,应急回收系统能否奏效?要知道这一系统以前在“实战”中还从未用过。

  舒米林第一个反应过来,转动应急系统的操纵杆。几乎是同时,索尔达坚科夫也摁下了控制按钮。

  “从火箭着火到应急回收系统启动只短短10秒钟时间”,基托夫回忆说,“后来我才得知,当时火苗已经窜到火箭的最顶端了。而顶端部分安装有救援系统天线,一旦天线受损,地面发出的信号将无法接受。幸运的是:当指挥中心发出指令的时候,阵风刚好把火焰稍稍压下去了。”

  死里逃生

  “4秒钟之后,火箭便爆炸了,”基托夫说,“这4秒钟使我们与苏联英雄的称号(指的是牺牲后被追认为‘苏联英雄’)无缘。当时过载已经达到了人的极限,幸亏我们聚拢在一起,所以也没有失去知觉。后来,我甚至感到很自豪——当时我们表现出了应有的风度,并没有惊慌失措、哭天抢地。”

  应急回收系统将飞船提升至1400米的高空,仪表舱成功分离。降落伞在下降舱上方打开。宇航员们获救了!

  ……从此以后基托夫和斯特列卡洛夫如同对待般亲生父亲尊敬舒米林和索尔达坚科夫,正是这两人在火箭爆炸前瞬间下达了启动应急系统的指令,将宇航员从死亡线上硬生生地拉了回来。而9月26日也成了基托夫和斯特列卡洛夫的第二个生日。

  舒米林因为这起事件而被授予“勇敢”奖章,他说,在他获得所有奖章中,这枚是他最钟爱的。

  火箭爆炸的消息随及被封锁。数月后,另一艘飞船挂名“联盟T-10”被送入轨道。只是在最近编撰的航天大事记中,这一航天事故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联盟T-10-1”号发射事件。

  小档案:弗拉基米尔·格奥尔吉耶维奇·基托夫

  苏联英雄,1947年1月1日生于赤塔州斯列坚斯克市。曾四次遨游太空。1987-1988年在“和平号”空间站逗留了365天。曾两次乘坐美国飞船升空。

  根纳吉·米哈伊洛维奇·斯特列卡洛夫

  曾两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10月28日生于莫斯科州梅季希市。有过五次太空之行,曾在“礼炮-6”、“礼炮-7”及“和平号”太空站工作过。(春风)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