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19秒的工作空间——记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9月14日 09:35 中国青年报

  赵启洪、苗迎春

  改变过去不同机型、伞型,要采用不同姿势进行跳伞的弊端,提出全新的一种动作、一种姿势就能保障所有机型、所有伞型跳伞的训练方式。

  鄂北某地。一架架战鹰,呼啸着掠过云层,轰鸣声中,一个个小黑点从运输机“肚子
”里弹出,变成一朵朵伞花。空降兵某部,正组织数千名新兵,进行伞降训练。

  突然,人们发现,刚刚离机的一名战士,主伞没有打开。每秒50米的下落速度,让每个人心惊胆战。50米、100米、150米……离地面越来越近,“砰”的一声,离地不到400米时,这名战士的备份伞打开了,地面上顿时响起欢呼声。

  伞刚落地,一名上校军官跑上前去,询问战士的情况、对主伞故障展开检查。这名军官就是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

  降落伞,是空降兵的第二生命。从800米高空跳下,落到地面仅19秒钟的时间。这19秒,对于空降官兵,是决定生死的19秒。李振波研究的,就是如何发挥这19秒的最佳效应,让人和装备安全降落。

  跳伞中,常常出现主伞不开、伞开不正常、伞绳绕颈、伞绳缠脚等紧急情况,这是每一名跳伞员都不愿遇到的事情,但李振波寻找的就是这样的机会。

  只要有可能,只要部队组织伞降训练,李振波总要深入空降场,只要有特情出现,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到。询问跳伞员:采取何种方式离机,当时是怎样操作的,空中的风速如何、风向咋样等等,事无巨细;检查伞具:从开伞器到每一个零部件,从伞绳到每一根保险带,350余个部件,一件一件查,一点一点看,不漏丝毫。

  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各种各样的跳伞特情。晴天的、雨天的、大风天的,不同的气象条件,他一个个研究;海岛、高原、戈壁,不同地理环境,他一次次寻找;早上、中午、夜晚,不同时段,他一段段观摩。2000年8月,部队在西北大漠进行空降演习,8名官兵因气象条件恶劣,在跳伞中不同程度受伤。为了弄清原因,李振波赴黄陂、到开封,马不停蹄,冒着30多摄氏度的酷暑,愣是找官兵一个个了解清楚才罢手。

  耕耘总有收获。对于记录下的种种特情。李振波进行归纳、总结,撰写了《改进跳伞离机动作之管见》的论文。改变过去不同机型、伞型,要采用不同姿势进行跳伞的弊端,提出全新的一种动作、一种姿势就能保障所有机型、所有伞型跳伞的训练方式。

  3年的试跳、摸索和改进,今年,这种方法首次在部队推广普及,效果良好:地面动作训练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官兵训练强度减轻一半,几千名新兵完成跳伞任务,没有一起事故,没有一人受伤,没有一例特情。

  19秒的空间,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李振波深知制约战斗力的一些“瓶颈”问题。多年来,重型装备降不下的问题,始终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机载设备落后、空投系统不完善、空投技术欠缺等等,面对困难,他带领伞训技术人员全力攻关。

  攻关没有捷径,李振波没有节假日,没有午休,军营一日三餐的号角对他也失去了约束力。论证,实验;再论证,再实验。大型装备的装载、系留、投放、脱离、缓冲和着陆防翻等关键技术问题一一化解。

  2001年4月,部队首次进行重装空投试验。没有料到的是,飞机第一次重装空投试验,就出现了空投物资还没有出机门,主伞就拉开了的严重事故。

  试验是否继续进行,部队征求李振波的意见。李振波立即带领所有技术人员,就飞行事故进行研究,直到凌晨4点,才发现空投设备的一个关键部位不符合标准。

  试验如期进行。硕大的伞花吊着伞兵突击车徐徐降落,到达地面的一瞬,脱离锁准时断开,降落伞“飞”走,伞兵突击车平稳地立于地面。

  这次空投试验,从重量到件数,都实现了质的飞跃,解决了50多年来,制约我军空降作战能力提高的“瓶颈”问题。这时,李振波的脸上才有了笑意。

  采访结束时,李振波只有一句话:面对明天,迎接挑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进入欲望都市 喝冰锐朗姆酒 体验性感新生活
  开学了,四六级、考研、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英语口语解决方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