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埋藏数十年近期方解密——走进神秘地下核工厂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9月5日 17:15 新闻晨报

  近日,埋藏地下数十年、号称“世界第一人工洞”的816洞体解密———很少有人知道,816洞体其实是一个位于重庆的地下核工厂。

  核工厂平面图布局如蛛网

  从1960年代开始施工,到1980年代停建,816洞体一直被中央军委视为重中之重,处于
高度保密状态。如今,这个地下核工厂即将揭开神秘面纱,作为一个旅游项目向世人开放。昨日,晨报记者被特许走进极度神秘的816洞体。

  从重庆市涪陵区城区出发,沿着刚修建的319国道,出租车在盘山公路上穿行。一边是波涛滚滚的乌江,一边是树高林密的山坡。由于刚下过一场小雨,整个山区被笼罩在一片雾气之中,背后不远处就是忽隐忽现的数不清的小山包,地下核工厂就隐匿其中。司机说,以前到这里只有乘船过来,根本没有公路可走。

  记者的忽然出现,使建峰化工总厂办公室胡主任感到十分惊讶。该化工厂由核工厂转型而来。他简单透露了816洞体的一些情况:816洞体总长约20公里,是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有关部门在多山的白涛镇选址修建地下核工厂,到80年代停工,洞体已完成建筑工程量的85%,安装工程量的60%;当时先后有6万余人参与施工建设,总投资达7.4亿元人民币。

  在记者的再三请求下,胡主任才拿出一份816洞体平面图,但只准观看,不准拍照。宛如迷宫状的建筑布局,抽屉形的建筑洞体,好像一只蜘蛛,如果没有内行指点,根本分辨不出哪是出口,哪是进口。还没等记者仔细观看,胡主任便以军事机密为由,匆匆将图纸收起。

  山体下面的秘密

  拗不过记者的执着,办公室刘秘书终于带领记者前往816洞体所在地。沿着盘旋狭窄、高低不平的公路前行约16公里。

  “那就是了!”刘秘书指着前方说。就在前方,一根笔直高大的烟筒,略显孤单地竖立在半山腰,周围是光秃秃的山体,根本没有任何奇特之处。看到记者一脸迷惑的神情,刘秘书揭开了谜底,原来这根高达150米烟囱其实是专门为地下核工厂修建的排风洞。

  从外表看来,这座小山没有任何特殊之处。路旁空荡荡的执勤岗亭和部队驻扎营区,给这座小山增添了很多神秘色彩。据刘秘书说,停建之前,这里属于军事禁区,不但驻扎部队保护,闲人不得靠近,而且这个区域在地图上也失去了坐标,当时就连外国援建专家都不准靠近。

  据介绍,816洞体完全隐藏在这座山体内部。洞体施工挖出的石方量有151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石渣筑成一米见方的石墙,可长达1500公里;山体周围共有大小19个洞口,根据不同规划,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应有尽有;里面共有大小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条。

  洞内四季恒温

  汽车最后停在了一号洞门口,据说这也是唯一未被封堵的洞口。洞口大约有两层楼高,至少四五米宽,石壁均由厚厚的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

  记者问起洞内的情况,门口执勤的老人不停地摇头,原来他虽然在洞口执勤多年,但一直没有进入观看过。他说,以前没解密时由部队看护,一般人员根本无法靠近,后来解密了,进去也需要有关领导审批,因为人员进去之前,洞内的照明、通风设备必须打开,一次至少需要耗费数千元。

  在洞口外五六米处,记者就能感到一股凉气从洞内不断涌出。门口的铁栅栏没有上锁,一扇门半遮半掩。虽然才下午4时,但洞内的光线非常暗,朝里走了不到100米,已是漆黑一团,根本看不清路面。外面刚下过雨,空气有点闷热,但洞内却异常凉爽。

  刘秘书说,洞内冬暖夏凉,四季恒温,维持在25℃左右。至于具体原因,他认为,可能与地理位置、地质条件以及洞体设计等多种因素有关。记者顺势摸了一下石壁,发现石壁很干燥,根本没有一丝渗漏的痕迹。据介绍,在闷热的夏季,附近很多居民常常跑到洞口门前乘凉。

  洞体可防百万吨级氢弹

  “洞体可以顶住100万吨级的氢弹爆炸!”刘秘书告诉记者。当时816洞体选址在此地,除了隐蔽性好、不易被发现等原因外,山体的抗打击能力也是主要原因。据悉,为了战备需要,洞体工程设计可以预防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

  记者发现,洞体内有许多钢筋混凝土浇铸的石拱,石拱外是一层特制不锈钢板,它们的作用显然是支撑加固洞体。从建峰化工总厂网站提供的数据称,洞体内厂房进洞深度400米左右,顶部覆盖层最厚达200米,核心部位厂房的覆盖层厚度均在150米以上。

  脚下,记者还可以看到曾经铺设铁轨的痕迹。据了解,铁轨分为进出两条线路,主要是为运输原料等物资修建,铁轨上面还有一条汽车道,沿着这条约2公里长的山洞,车辆可以直接行驶到核反应堆大厅。816洞体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反应堆部分和废料处理部分,反应堆部分是整个工程的核心。核反应堆大厅上下共有9层,高达69米,相当于20多层楼房那么高,大小与一个标准足球场相差无几。据资料显示,这个核反应堆洞室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除了主控台的操作仪器原样未动外,核反应堆的“大锅”也还在,操控台上还安装着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

  至于其他山洞,刘秘书称一直都处于封闭状态,根本没人进去过,里面的情况也不得而知。他说,像这样的山洞,816洞体就有19个,他也搞不清楚具体方位。在化工厂已工作10多年的刘秘书,进入洞体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且每次只能看很小一部分,还需要专门人员带路指引,否则很容易迷路。

  洞体内没有核污染

  “洞体内有核污染吗?”记者略微担心。据了解,816洞体到1984年停建,建筑工程量接近完工,而安装工程也已完成约60%。建峰化工总厂战略规划办邓先贵主任告诉记者,当时已经完成投资7.4亿元,如果再投入1亿元,核工厂马上就可以完工、投入生产了。

  “816工程规划生产核燃料,而不是核原料!”一位知情者说。据悉,816堆是石墨水冷反应堆,是生产、发电两用的洞内工程。洞体工程除了反应堆部分,还有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废料处理部分,当然包括废水、废燃料棒等有污染废物的处理。

  “工厂根本就没投产,半途就停建了!当时工程停建后,核反应堆内的1000多根燃料棒早已取走!”这位知情人士说。目前,建峰化工总厂已经把816洞的极小一部分洞体,用作其下属物资公司的仓库。

  周总理亲自审批

  “这个项目当年是周总理亲自批准的!”邓先贵向记者道出了816洞体的渊源,“19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二机部决定在西南地区建一个核工厂。”

  几乎在一夜之间,这个偏僻山区涌入了2万多工程兵,成为三线建设的大工地。工程兵主要负责在乌江边上被当地人称为尖子山的区域打一个巨大的地下洞体。从1969年开始,一直到1984年中央军委调整战略,先后有6万多人参与816工程建设。

  今年74岁的杨庆义老人,当时在二十二公司工作,从1978年开始参与洞体施工建设。谈起那段经历,电话的另一端传来老人深深的叹息。当时工程兵开凿出洞体后,他们马上进行浇灌混凝土施工,每人都有自己的出入证,而且上面标明工作地点,严格禁止施工人员在工地到处走动。

  老人感叹地说:“当时7亿多元,现在折合不下100亿元人民币,如果不利用,真是太可惜了。”

  设想:难得的国防教育题材

  “现在洞体开发已经确定,而且作为旅游产品开发!”总厂办公室胡主任对此直言不讳。他告诉记者,经过10多年的努力,816厂从一个以生产核燃料为目标的核工厂已成功转型为生产化肥为主的化工厂,但是花费国家巨额投资的816洞却因为保密等因素不能利用起来。

  去年4月,中央军委终于同意解密816洞。为此,总厂专门请来暨南大学旅游开发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董观志教授,他曾主持深圳华侨城、参与明斯克航母等旅游项目开发。董观志进洞考察后,赞叹该洞“神奇、神秘、神圣”。昨日下午,董观志在接受晨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他现在已着手开始816洞的具体规划,并称其是不可多得的国防教育题材。

  邓先贵说,他们觉得816工程作为核工厂的实体,作为旅游产品对公众开放,无论在国内还是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816洞体有很高的挖掘价值。”重庆旅游学院的黄兹柏教授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816可以作为国防旅游项目来开发,展出与战场、与武器有关的东西,另外,三线建设这段不能够被磨灭的历史也很有挖掘空间。

  晨报重庆涪陵9月4日专电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