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人物专题 > 正文

军营人物风采:敢于挑战经典的王雪松博士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8月31日 11:17 中国青年报

  王握文、本报记者吴湘韩

  坐在记者面前的王雪松,清瘦白净,声调不高,眼睛却炯炯有神,眉宇间透出一种军人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

  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王雪松无疑是优秀的。27岁获得博士学位,迄今已发表论
文100多篇,其中40多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面对成功,他很谦和,“这得益于国防科大创新的环境,得益于导师指导培养,使我面对权威和经典,敢于挑战。”王雪松说。

  1996年,王雪松被国防科大批准提前一年半攻读博士学位,导师决定把雷达极化问题作为他的研究方向。而熟悉这一领域的人都知道,雷达极化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近半个世纪没有大的突破。有人劝王雪松选择放弃,因为弄不好连博士学位都拿不到。

  可面对导师信任的目光,王雪松应承下来。他坚信,世上没有越不过的高山。

  既然传统的极化理论体系使极化信息的应用难有进展,那么,是否理论本身就有缺陷?

  王雪松一开始就用挑剔的目光,审视被认为是经典的极化基础理论。经过几年艰苦的探索,他逐渐发现了极化基础理论的许多局限性,而这些局限性却被传统的经典掩盖了,很少有人提出质疑。

  于是,他大胆突破经典,提出全新概念,并从概念入手,进行深入研究。他像盖房子一样,从挖地基开始,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

  从此,王雪松没有了节假日,没有了花前月下的浪漫,有的只是挑灯夜战和寒暑假的留校攻关。1996年暑假,长时间的劳累终于使他病倒了,患上严重的心肌炎,20多岁的小伙子,心跳每分钟只有48下。躺在病床上,王雪松仍没有停止学习与思考。

  有了这段经历,王雪松治学更加严谨,特别是对于一些长期被人们认可的传统经典理论。1999年博士毕业后,他带领课题小组研究箔条云的散射问题,没有照搬前人的结论,结果出乎意料地证明了箔条偶极子的平均雷达散射截面是0.213倍波长的平方,而非前苏联科学家所说的0.17倍波长的平方,而这一经典结论已经被人们默认使用了近30年!

  如今,已走上研究室主任岗位的王雪松,工作更忙了。从学生到老师到研究室主任的角色转换,要更多地考虑教学研究工作和队伍建设问题。谈到这些,王雪松打了个比方:如果说过去攻博有股敢于“入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气概的话,那么,现在还得像当初老师培养自己那样,给学生更多的指导和指点,让他们少走弯路,超越自己。

  采访中,记者在王雪松的博士论文最后,看到下面这段感人的致谢词,他这样写道:“如果说这篇论文是我几年研究心血的结晶,那么它所折射的光芒中,更多的是我身边诸位师长、家人、朋友的殷殷期望之情和拳拳关爱之心,正是有了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才使我得以在无涯的学海中苦苦泛舟,迎风击浪。”在这段致谢词中,被他感谢的老师、同事、朋友竟达42人之多。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