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军人的天职就是打胜仗——记某部团参谋长张帆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8月31日 11:12 中国青年报

张帆(左)在与战友商讨如何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潘张摄

  本报记者李雪红、通讯员马颖、特约记者樊增民

  张帆,身高1.82米的西北汉子,眼睛却奇小。“我在兰州军区发现过一个眼睛比我还小的人呢!”张帆不服气我们说他眼睛小。

  别看张帆此时嘻嘻哈哈的大男孩样儿,一上战场,他可是个勇敢无畏的人。初秋时节
,他率兰州军区某装甲团战车编队千里奔袭,渡黄河天堑,踏贺兰山阙,穿戈壁大漠,两昼夜全程进行高原作战模拟演练,成功处置17个战术情况,未掉一车、未伤一人、未漏收一份指令……

  对于毕业于西安陆军指挥学院、30岁就担任团参谋长的张帆来说,这是“小菜一碟”。问他还有什么得意之作,他眯缝着眼睛,想了一会儿说:我是一个军人,责任就是在战场上打败对手;我是团参谋长,责任就是训练一个能打败对手的装甲团。

  3年前,刚刚担任参谋长的张帆心里很不平静:部队的主要作战地在高原,可训练地却长期在低海拔地区。有人直言不讳地说:在这种地方(指低海拔的驻地)打赢算什么本事!

  这也是张帆的忧虑所在。他曾随军区高原地形勘察组在高原上跋涉了40多天,清楚地知道,未来的作战环境与部队现在的训练环境差异很大,没有经过高原训练的部队,到了高原将会“不经打”。

  经过两个不眠之夜后,一份《关于部队成建制到高原进行适应性训练的建议》出炉了。令张帆感到特别振奋的是,他的建议与集团军首长的决策不谋而合。

  当年6月,张帆开始实践他的建议。他率团队跨黄土高原,翻雪山草地,越冰川峡谷,首次踏进数千公里外、昼夜温差达30多摄氏度、氧气含量仅为正常值60% 80%的昆仑山,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高原实地训练。

  适应高寒缺氧、抗击沙尘暴、防风雪袭击、耐饥渴……60多个日夜下来,他们探索完成了高原训练试验课题30多个,采集某型坦克、导弹和火炮作战等数据1200余组,梳理出一批制约高原作战的难题。

  从担任参谋长到现在的3年时间里,张帆3次带团队到昆仑山,逐步将训练高度从海拔3000米提高到海拔5000米,创造了全军装甲兵部队有史以来的3个第一:第一次成建制上高原;第一次成建制在海拔4500米完成适应性训练;第一次成建制在海拔4500米至5000米之间的“永冻层”成功完成实兵、实车、实弹合同战术演习。

  然而,如此辉煌的成绩,并没有让张帆感到满足。他认为,短时间的高原驻训,对作战环境的了解很有限。因此,他再次建议:让驻内地的部队干部轮换上高原代职锻炼,以便全面熟悉、了解未来作战环境的地形地貌和社情民情。

  他的建议又一次被采纳。去年8月,兰州军区数百名各级指挥员和军医踏入高原边防一线部队代职。有人称张帆是“眼睛小,看得远”。

  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险象环生,往往一个问题刚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这不,被誉为“开路先锋”的某新型装甲综合扫雷车刚配发到团里,张帆就发现,该车没有配备防护装置,在敌前沿开辟通道时极易遭受打击。

  “开路先锋”岂能成为挨打的靶子?张帆当即带领大家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经过20多次论证实践,最后将研制出的烟幕抛射装置嫁接到扫雷车上。从此,“开路先锋”如虎添翼。

  高原旋钮校炮调整器,牵引车自动挂钩装置,坦克射击电流放大器,导弹简易发射模拟器,新型坦克、导弹、火炮训练仿真模拟器……一个个难题的不断解决,换来了装甲团战斗力的节节提高。

  “对手的装备、战法不断在变,我们要以变应变。对军人来说,打败对手的使命没有结束之日。”休息时爱穿耐克便服、为人爽朗的张帆说这话时,斩钉截铁,一脸的严肃,透出干将之勇。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