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评论:伊拉克战争中的传媒战给我们的启示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8月26日 10:28 解放军报

  ●洪和平

  伊拉克战争虽然已经尘埃落定,但围绕伊拉克战争的传媒战留给人们的思索却是深刻而长久的。这场战争,既向人们展现了信息化战争的新景观,又创造了人类社会新闻传播历史的多个第一:它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电视直播的战争;它是参与报道的新闻媒体数量和记者数量最多的战争;同时,它也是全世界由于新闻媒体传播而受众最多的战争。人们
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战争的进程,坐在家里就能看到硝烟弥漫的战场。新闻媒体使人们与战争形成“零距离”。这些现象说明一个事实,在信息时代高技术战争中,新闻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大大超过以往的机械化战争。正如《日本经济新闻》所说,“今后人们必须从多种视角思考媒体与战争的关系”。

  透过伊拉克战争,研究新闻媒体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在信息时代高技术战争中,新闻传媒已经成为战争机器的一只关键性轮子,成为高技术战争中的一支“新军”。必须从战略层面上来认识传媒战,把传媒战作为战略决策的重要环节来谋划。自从新闻传媒这种载体形式出现于人类社会,它便与战争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百多年前,拿破仑曾经说过:“报馆一间,犹联军一队也。”“一支笔,能抵三千毛瑟枪。”毛泽东同志也说过:“共产党是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这些话,都精辟地阐明了新闻传媒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产生,不仅使信息的传播比以往任何时候覆盖面更广,辐射力更强、渗透性更深。而且在更广阔的领域,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对信息时代的战争产生着更加广泛和更加深远的影响,为战争决策者们使用传媒武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为此,战争决策者们开始重新审视传媒在战争中的作用,他们不再满足传媒在过去机械化战争中仅仅为战争进行战况报道类服务,也不满足传媒仅仅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战争配角,而是从战略上对传媒的作用进行整体谋划,使传媒成为信息时代战争机器的一只关键性轮子,成为高技术战争中的一支“新军”。

  认真分析伊拉克战争中的传媒战,我们便可以发现,美国政府在对传媒的使用上是经过精心谋划的。美为了保证“先发制人”战略的顺利实施,减少世界舆论的压力,在战争打响之前,兵马未动,舆论先行,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对伊拉克政府和萨达姆的“失道”进行大量的宣传,为战争做好铺垫。在战争打响之后,让传媒成为战争机器上与军队并驾齐驱的另一个轮子,使媒体战场与军事战场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美国这场战争的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府,因此,在作战指导思想上,以“斩首行动”贯穿整个战争始终。为了配合“斩首行动”,对巴格达首轮轰炸刚过,美国主流媒体便纷纷报道萨达姆可能在首轮空袭中被炸死或受重伤。4月7日,美空军又对萨达姆及其两个儿子出席会议的一个住宅区投下4枚号称“碉堡克星”的巨型炸弹。当天,美国主流媒体很快报道了萨达姆可能被炸身亡的消息,美国媒体与军事行动配合之密切由此可见一斑。

  伊拉克战争中的传媒战启示我们,在信息时代高技术战争中,新闻传媒已经成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由战争的观察者、记录者变成战争的参与者和协助者。因此,我们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必须把传媒战放到战略层面上来重新定位,改变过去机械化战争中把新闻传媒只是当作为战争进行战况报道类服务的工具来看待的传统观念。虽然在未来战争中媒体的这种作用还需要,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就显然不合时宜了。必须把传媒战作为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精心谋划。这样,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我们才能文武兼备,相得益彰,从而牢牢把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在信息时代高技术战争中,新闻传媒已经成为一种特殊武器,成为现代战争的“战斗力倍增器”,因此,传媒是影响乃至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也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指挥员必须学会使用传媒武器。

  信息时代的高技术战争,由于战争的信息化特点,决定了心理威慑将在战争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展开,心理威慑因此作为“撒手锏”被提升到战略高度。心理威慑的重要载体是新闻传媒,新闻传媒是心理威慑最快捷、最有效的武器。战争双方要实现心理威慑战略,就必须在更广泛、更深刻的程度上利用传媒武器。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将领声称,此次战争与1991年海湾战争最大的区别在于征服对方心理,而不是摧毁现实力量。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达到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效果,美国政府利用新闻传媒,对伊拉克展开了全方位的心理威慑。战前,美国媒体进行了一年多的“倒萨”宣传,今天看来,这种宣传其实就是一种心理威慑战略,企图以此摧毁萨达姆政权的决策意志,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开战前夕,美军又通过传媒大肆渲染精确制导炸弹的威力,企图迫使伊军“不战而降”。战争开始后,美国媒体又反复宣传美军势如破竹的气势,其目的也是为了打击伊方士气,逼迫伊军放弃抵抗。伊拉克战争后来发生重大转折,美军轻取巴格达,应该说,美军借助传媒实施心理威慑战略,是取得了先声夺人、震慑心理、不战而胜的效果的。

  伊拉克在利用新闻传媒进行反心理威慑上也达到了历史空前。战争开始后,伊拉克不断向国际社会报道美军轰炸造成的平民伤亡惨景,意在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迫使美英结束战争。伊拉克还通过电视台不断宣传伊军胜利的消息和美军伤亡情况,播放美国战俘的画面,希望以此增加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伊拉克在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心理威慑上还创造了经典之作:伊拉克官方电视台一次播放萨达姆和高级将领开会的画面,将有“炭疽夫人”之称的女将军阿马希安排在萨达姆身旁,此举在美军中引起恐慌,以为是伊拉克发动生化武器攻击的先兆,于是紧急命令前线官兵穿上防化服。有人戏言:一位伊拉克女性露面电视,“吓坏”美军一个“师”。

  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威慑与反威慑告诉我们,在信息时代高技术战争中,利用新闻传媒进行心理对抗已由以往的战役、战术层次上升到战略层次,并且贯穿整个战争始终。新闻传媒作为一种特殊武器,在实施心理威慑战略中一旦被激活和放大,它的作用有时会远远超过高技术军事武器,成为现代战争的“战斗力倍增器”。军事武器的作用一般表现在局部上,而传媒武器经过倍增和放大以后,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影响。所以,新闻传媒也是影响乃至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也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谁忽视了新闻传媒的作用,谁就无法赢得战争。作为现代战争指挥员,不但要学会掌握高技术军事武器,还必须学会掌握新闻传媒这种特殊武器,这是信息时代对现代军人提出的新要求。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