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军事评论:信息战指挥控制走向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8月16日 16:32 光明日报

  编者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成熟运用,将会使作战指挥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指挥控制机构将呈现出全新的特点,指挥控制的职能进一步拓展,作战指挥的效能将全面提高。在下面的文章里,来自石家庄陆军学院的史延胜同志将为读者进行详细分析。

  概括起来讲: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控制将主要有以下发展趋势:

  一、控制形式将由传统的“树状”结构向“网络化”结构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在作战指挥领域的应用,将会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组织而成的“树状”控制结构模式,使之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种“网络化”的指挥控制将是一个以计算机为中心,由探测系统、通信系统、武器系统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从而可以实现各级指挥员、指挥机构之间,分布于各维战场空间中的各类探测器之间,各种作战平台之间,乃至最高指挥员与单兵、单件武器装备、单个作战平台之间的“无缝隙”联接。相比传统的“树状”指挥控制机构只能自上而下地逐级了解情况、下达指令,再自下而上地逐级反映情况,“网络化”的指挥控制机构不仅使指挥员可以实时全面地了解战场各个角落、各作战集团的情况,部队在对敌情了如指掌的同时也能及时了解上级的意图,从而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战场信息共享,将会极大地提高作战指挥的时效性。

  二、控制过程由传统的“指令式”向“双向互动式”转变

  传统的指挥控制过程主要是以下级贯彻落实上级指挥员和指挥机关的指令来体现的,尽管期间也需要听取下级的意见和建议,但往往时效性差,不能很好地适应战场态势快速发展的要求。如果信息化条件下指挥控制可以通过指挥信息网进行“节点访问式”传递战场信息,则不仅指挥员可以实时了解战场情况,实时监督和检查各部队的进展情况,并可对其作战行动予以及时指导;各部队也可实时通过指挥信息网给上级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直接向上级提出有关需求,实现作战控制的双向互动,使作战指挥更加符合战场实际,并能充分调动下级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指挥控制效能。

  三、控制方式将由传统的“直线式”传递指令和反馈情况向“节点访问式”实时传递信息转变

  “网络化”的指挥控制机构不仅使战场成为一个互联互通的大系统,而且把单兵、单件武器和单个平台都作为一个子系统而不是单个实体。从网络技术的角度讲,这就使得从最高指挥员到单兵、单件武器和单个平台都成为整个战场信息网中的一个相对平等的节点,从而有别于传统的只能“直线式”传递指令和反馈情况的控制方式。不论处于那一级,大家都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地访问网上的任何一个节点,这样就可以实现指挥的实时化,确保及时控制各个作战空间部队的作战行动;可以实现指挥的精确化,能够及时针对当前态势发展给部队以恰当的指令或指示;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的作战指挥难以及时全面了解战场情况的问题,使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在及时全面了解情况、权衡利弊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确保指挥决策的科学化;从而保证控制的全面化、有效性,提高作战指挥的整体效能。

  四、控制方法由以发布命令为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作战指挥中,控制方法主要是发布指令,即指挥员和指挥机关根据任务、企图和态势发展,不间断地以指令的方式调控部队行动。由于网络化指挥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战场信息共享、上下左右之间互联互通,控制的方法也将由以发布指令为主向网上协调指导、监督执行、检查评估等多元化方向转变,以更好地适应信息条件下作战指挥控制的特点和要求:一是网上协调指导。实施网络化指挥,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可以通过指挥信息网实时调控部队行动,网上调控对情况把握更加及时准确、指令更加方便快捷,因而控制的时效性强。二是网上监督执行。网络化指挥控制过程中,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可以全程通过网络监督部队作战情况,而且可以随机与任何单位进行直接联络。这样,通过网上监督执行可以确保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对战场态势发展了如指掌,以便随时根据发展变化了的情况采取应对措施,从而可以确保控制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三是网上检查评估。有效地控制战场、调控部队行动,需要对部队作战效果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对策,以确保指挥控制的针对性。因此,充分发挥网络化指挥上下互联、实时互通的优势,随时根据需要对部队作战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进行效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判断作战进展情况、部队战斗力发挥程度及目标毁伤程度,就能有针对地确定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增强指挥控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为下一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史延胜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