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寻找与扩大战略利益交汇点——纪念中日缔约25周年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8月12日 08:52 文汇报

  ●努力寻找和扩大中日两国共同的战略利益的交汇点,是维系两国关系的最有力的纽带。问题是在中日关系出现麻烦和争议时,不能感情用事,要冷静分析,从长计议。

  ——吴寄南

  ●历史认识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原则问题,如何解决历史认识问题,固然可以有新的
探讨,但是就这一问题在中日关系全局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这一认识而言,却难容什么新的思维。

  ——臧志军

  ●中日关系一条腿(如经济关系)长,一条腿(如政治关系)短的状态已经是一种常态,其存在有其合理性,短期之内不可能改变。我们应该防止中日关系的泛政治化,如不管条件是否成熟而机械地要求政治关系的发展必须与其他方面的关系的发展相同步。

  ——臧志军

  ●我们对中日两国间出现的一些分歧和对立,包括日本国内不时出现的反华逆流,应处惊不变,从容应对,不要被日本一小撮右翼势力牵着鼻子走。

  ——吴寄南

   

  今天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问世是继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中日关系史上又一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与1972年9月的《中日联合声明》、1998年11月的《中日联合声明》一起,为中日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沪上两位日本问题专家展开了一场对话,就当前中日关系中的重要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5年间中日两国都已变化

  吴寄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室主任、研究员)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25年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恰恰是在这25年里,国际环境、中日两国自身乃至两国相互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条约》问世的1978年,还是美苏紧张对峙的冷战时期,“反霸”条款带有这一时期的鲜明特征,如今,冷战已经结束十来年,苏联本身也不复存在了。《条约》问世之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如今中国已崛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发展势头令世界惊讶。在这25年里,日本保持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但也在寻求新的定位。就中日关系而言,两国间高层互访日益频繁,政治对话和磋商机制基本形成;而两国在经贸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摩擦和冲突中的人为因素

  臧志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教授)

  与以往充满热情和憧憬的纪念活动相比,今年人们在隆重庆祝这一盛典的同时,多少也感到了一些局促和尴尬。

  这些年来,中日关系在总体上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也历经了许多摩擦和冲突。这些摩擦和冲突的产生,既有环境因素的作用,也有人为因素的作用。

  尽管上一世纪70年代后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也给日本提供了而且势将继续提供巨大的商业机会。但作为一个历史上与其有过许多恩怨的邻国,中国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日本的某些焦虑和不安。

  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先后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台湾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不断发展,中国民众的国家意识逐步形成,但是,尽管日本是东亚地区最早完成民族国家化的国家,不少日本人却没有正确地认识中国民族国家化进程的必然性和其方法的合理性,反而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的民族国家化必将导致其和近代史上的日本一样走上对外扩张和寻求霸权的道路。

  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的经济利益遍布世界各地。如何维护和扩大日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利益,已成为日本外交的重要课题。由于历史、现实、主观、客观多种因素的作用,日本统治集团基本上沿袭了近代欧美的路线和方法,采取了通过广泛参与海外武力干预行动来维护和扩大日本利益的路线。由于历史上日本曾经以维护日本国家利益的名义对中国等亚洲国家发动过侵略战争,迄今仍有一些身居高位的日本政治家在历史认识问题上表现出言行不一,加之目前国际社会尚缺乏对于海外武力干预行为的合理和合法的认定机制和制约机制等因素,日本的这一路线很自然地引起了中国人民的警惕和谴责。

  上述不良环境因素本来就有待于两国政治家以极高的政治智慧和极大的政治努力予以改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日本的某些政治领导人和政治家从一己或特定利益集团的私利出发,不仅没有作出应有的努力,反而人为地加剧了双方业已存在的冲突和不信任,毒化了中日关系的气氛,导致出现今日“庆而不喜”的尴尬局面。

  健康的中日关系意味着什么

  吴寄南:未来一二十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在过去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起来的物质基础上,进一步开创新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为此,我们需要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需要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而这两条都与日本有关。

  对中国来说,一个稳定的、健康的中日关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第一、中日睦邻友好可以稳定我国的周边环境。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互为对方最重要的邻国,只有与对方和睦相处,才能为自己争取到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只有中日两国坚持睦邻友好,共同为推进地区合作,缓和“热点”冲突作出贡献,本地区才有希望保持长期和平与稳定。其次,中日两国在经济上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与中国近在咫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是美国、俄罗斯等大国所难以替代的。中日两国要努力争取“双赢”,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范围内推进双边经贸合作。第三、只有中日两国通力合作,亚洲的经济整合才有实现的希望。第四、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日本,是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力量之一。日本不可能永远戴着顶“战败国”的帽子,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可以说是大势所趋,难以阻遏。

  寻找共同战略利益

  努力寻找和扩大中日两国共同的战略利益的交汇点,是维系两国关系的最有力的纽带。毋庸置疑,中日两国间幅员、人口和经济实力相差悬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差异,还有着复杂的历史恩怨。彼此的国家利益除了有重叠、交汇的一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抵触、矛盾的一面。中日关系从邦交正常化以后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考验,未来也必然会有许多磕磕碰碰、冲撞顶牛。亲兄弟也难免拌嘴。更何况中日两大民族和国家了。问题是在中日关系出现麻烦和争议时,不能感情用事,要冷静分析,从长计议。任何一个国家在评估其对外关系时利益因素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局部利益总是要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非核心利益要服从核心利益。对中国来说,未来一二十年能不能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的重要性超过了一切。其他的一切矛盾和对立都要服从这一大道理。有鉴于此,我们一定要努力寻找和扩大中日两国共同的战略利益的交汇点,促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加深民间沟通消除误会

  臧志军:要实现未来中日关系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首先必须坚持中日关系三个基本文件,努力贯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历史认识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原则问题,不仅关系到两国之间国家关系的大局,同时也关系到各自国家建设的未来走向。如何解决历史认识问题,固然可以有新的探讨,但是就这一问题在中日关系全局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这一认识而言,却难容什么新的思维。

  另外,应该尽可能地照顾各自国家的核心利益,不要不负责任地以挑战对方核心利益的方式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在这一方面,对于中国而言,当前最重要的核心利益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日本的政治家和政治领导人在这方面应该更加注重中国的基本立场。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日本对于朝鲜半岛核问题有着极大的关注,中国以负责的态度,为和平解决核问题作出了巨大努力,今后势将继续为实现半岛的无核化而继续努力。

  其次,应该进一步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广泛和深层次的沟通。中日关系的现状,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确实也包含着双方国民之间的某些误解,这就需要开展更加广泛和深层次的沟通。一项主张或政策之正确,离不开大多数人的接受和认同,人是感情的动物,同时又是理性的动物,沟通有助于形成共识。我们希望有更加多的日本朋友了解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人民心中的历史,了解他们的理想中的未来。

  确立互信机制假以时日

  吴寄南:中日两大民族间既有历史的恩恩怨怨,又有现实的利益对立,要真正做到确立互信机制恐怕要假以时日,作不懈的努力。而且要双方共同努力,这决不是一厢情愿地来场什么“革命”便一蹴而就的。

  不过,对中华民族来说,似乎要用一种更自信、更大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展望未来。中国已经不是一百年前那个国势衰落,受尽欺凌的“东亚病夫”了。中华民族已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取得了自己应该有的位置。我们应该摆脱“百年悲情”和“受害者意识”,要有泱泱大国的胸怀和气度对待周边邻国。要做到斗智不斗气,得理也让人。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按照这一精神,我们对中日两国间出现的一些分歧和对立,包括日本国内不时出现的反华逆流,应处惊不变,从容应对,不要被“浮云遮望眼”,更不要被日本一小撮右翼势力牵着鼻子走。

  防止中日关系泛政治化

  臧志军:近来,中国各界对于中日关系有许多议论,总体上说,这是一种积极的现象。它既显示了中国国民国家意识的增强,同时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此外,中日关系引起如此多的人们的关注,也显示了其具有的进一步发展的广阔空间。

  我认为,国家应该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角度全面分析和处理中日关系。首先应该防止中日关系的泛政治化。所谓泛政治化指的是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对政治的狭隘理解出发审视和决定中日关系的其他方面,以政治关系不佳为由拒绝发展其他方面的关系;另一种是,因为其他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于是不管条件是否成熟而机械地要求政治关系的发展必须与其他方面的关系的发展相同步。中日关系一条腿(如经济关系)长,一条腿(如政治关系)短的状态已经是一种常态,其存在有其合理性,短期之内不可能改变。再者,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从来就是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或许人们可以将对外关系本身理解为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即便如此,它也不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全部,对外关系的处理应该有利于促进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