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朝鲜半岛局势紧张 > 正文

国际评论:从古巴导弹危机看朝核危机的解决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8月7日 13:19 《环球》杂志

古巴总统卡斯特罗


朝鲜人民军导弹部队在阅兵式上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在朝鲜西海岸御敌

  人们常说,历史有时惊人地相似,观察今天的朝鲜核危机,不禁使人回想起40多年前的古巴导弹危机。40年后,许多当时的资料已经解密,因此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回顾那段历史,有助于今天的人们了解美国统治者的思维规律,更好地应对朝鲜问题。

  古巴导弹危机的背景

  整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全世界反殖民主义浪潮风起云涌的时代,很多前殖民地或半殖民国家纷纷独立。远在加勒比海的古巴,也发生了革命,推翻了亲美卖国、贪污腐化的巴蒂斯塔政权。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就是著名的菲德尔·卡斯特罗。

  在古巴革命胜利之初,并未引起世界的重视,因为中、南美州一向是动荡不安的,各种政变和革命不断发生。最初美国试图拉拢古巴新政权继续走半殖民地道路,希望能继续维持美国在古巴的特权:如驻军、治外法权、特殊商业利益等等。但是古巴人民的理想是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的古巴。于是美国就开始着手颠覆古巴新政权了。

  1961年1月,美古断交。4月,发生了著名的“猪湾事件”,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下,由美国海空军提供支持,1400名全副武装的古巴流亡分子在猪湾登陆,企图突袭并推翻古巴革命政权。然而这次行动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古巴军队全歼了这些叛徒,400名叛徒被打死,1000人被活捉。当时中国与古巴的情况非常相似,东南沿海地区也不断受到美蒋特务武装的骚扰,有时规模达到上万人,但总是被中国军民打得落花流水。因此,菲德尔·卡斯特罗特从猪湾缴获的战利品中特地挑选出一件礼物送给毛泽东主席,现在陈列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的礼品馆里。这是一支美军制式的M1911A1型手枪,枪柄上镶有一块灰色的金属牌刻着它不凡的来历。

  按美国颠覆外国政府的惯技,低成本低风险的代理人战争失败之后,就轮到美国军队赤膊上阵了。当时的古巴军队非常弱小,主要装备是轻武器,显然无法抵挡美国的入侵。因此只有求助于苏联的帮助。

  苏联向古巴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派出了顾问团。但这远远不够,因为古巴距美国仅140公里,距苏联11000公里,苏联也没有能力在如此遥远的地方和美国对抗。正如后来的历史证明美国没有能力在越南和中国对抗一样。

  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面对美国的核优势,一直热衷于发展火箭核武器,一直对常规部队建设采取压制的态度。因此,当时赫鲁晓夫手中只有一张牌可打——中程弹道导弹。苏联决定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弹道导弹,这一行动如果成功,将改变苏联在美国核武器包围之下的不利地位。对古巴来说,苏联导弹可以平衡美国的军力优势。因此,1962年6月,苏联和古巴签署了部署苏联导弹协定。揭开了古巴导弹危机的帷幕。

  古巴危机过程

  1962年7月,第一批苏联导弹运抵古巴,但当时美国情报机关认为这些是萨姆-2防空导弹。这批货物中确实有萨姆-2防空导弹,但它们的任务是建立掩护中程弹道导弹的防空网。8月29日,美国U-2侦察机发现了建设中的地对地导弹发射阵地,这些阵地和防空导弹阵地有很大差异。此后美国又发现了运输巨型导弹的专用货船,其货箱尺寸远远超过萨姆-2防空导弹。这些迹象越来越引起美国的怀疑,直到10月15日,由鲁道夫·安德森少校驾驶的美国U-2飞机拍摄到了中程弹道导弹的照片。美国最后确认苏联已经在古巴部属了16~32枚导弹核武器。

  10月16~1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连续召开会议讨论对策,当时提出了7种方案:(1)不采取行动(2)外交行动,把问题提交联合国(3)派特使去苏联,私下解决问题(4)用威胁和利诱手段离间古苏关系(5)进行封锁(6)空袭(7)全面入侵

  当时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空袭和封锁二策上,最终温和派占上风,决定对古巴进行海空封锁。为此,美国调动了180艘舰船(包括8艘航母),68个空军中队、另外有5个师的部队集结在佛罗里达准备入侵。

  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公开宣布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导弹,美国决定开始封锁。同时,美国摆出一副核大战的样子,战略空轰炸机带核弹升空、战略核潜艇出海,全球美军处于核战备状态。

  在肯尼迪打出他的“王牌”之后,就轮到赫鲁晓夫出牌了。但在海、空军方面苏联无好牌可打。在以后的几天里,美苏高层交换了很多充满火药味的信件,10月26日,苏联提出建议:美国公开宣布不入侵古巴,并从撤走土耳其导弹;苏联公开宣布不入侵土耳其,并从古巴撤走导弹。

  在美苏高层相持不下的时侯,10月27日短短1天里发生了多次“擦枪走火”事件。在苏联远东地区一架U-2飞机几乎引起了美苏空战,在古巴上空,另一架U-2飞机被苏联防空导弹击落,10月14日曾发现苏联导弹的鲁道夫·安德森少校当场毙命。同日,美国准备轰炸古巴进行报复,而苏联则试爆了一颗原子弹。此时此刻,核大战一触即发。

  10月28日,形势发生了戏剧性变化,美国同意了苏联建议,肯尼迪给赫鲁晓夫回信:“亲爱的主席先生:

  我非常仔细地阅读了您10月26日的来信,对您表示愿意迅速谋求一个解决办法的声明表示欢迎。然而,需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是,在联合国的有效安排下,停止在古巴进攻性导弹基地上施工,并使古巴一切可供进攻之用的武器系统都无法使用。

  在假定此项工作已迅速完成的情况下,我就指示我在纽约的那些代表,要他们在本周末——在取得代理秘书长和你们的代表的合作下——按照您10月26日来信所提出的方针制定出一项永久解决古巴问题的计划来。看了您的来信后,觉得您的建议——就我的理解,这一建议一般说来是可以接受的——的主要精神有下面几点:1.您同意在联合国的适当的监督和核查下,从古巴撤走这些武器系统;并以适当的保证,答应不再把类似的武器系统运入古巴。2.我方则在通过联合国建立适当的安排以保证这些义务得以履行和继续履行之后,将同意:(1)马上取消目前所实行的隔离措施,(2)保证不进攻古巴。我确信西半球的其他国家将同样准备这样做。如果您将给您的代表发出类似的指示,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说我们不能完成这些安排,并在一两天内将此事向世界宣布。这样一种解决办法对缓和世界紧张局势所产生的影响,将使我们能够像您在您已公开发表的第二封信里所建议的那样,为在"其他军备方面"作出更为广泛的安排而努力。我愿意再说一下,美国对减少紧张局势和停止军备竞赛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您的信件标志着您已准备讨论影响到北约组织和华约间的缓和问题的话,那么,我们也已完全准备同我们的盟友考虑提出任何有用的建议。但是让我强调一下,其首要的因素还是要在有效的国际保证之下,停止在古巴的导弹基地上的工作,以及采取措施使这种武岂不能使用。使这一威胁继续存在下去,或者使这些问题同欧洲和世界安全的一些广泛问题联系起来而拖延这一有关古巴问题的讨论,肯定将会加剧古巴危机并严重危害世界和平。因此,我希望我们能按照此信和您10月28日的信件中提出的办法迅速取得一致意见。

           约翰·肯尼迪”

  由此,古巴导弹危机进入多云转晴阶段,虽然后面还发生了许多事情,但是问题的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来。最终苏联从古巴撤走了42枚导弹,危机结束。

  回顾

  古巴危机对美把世界拖到了核战争的边缘,最终又以美苏互相妥协而告结束。对此事件的评价,美苏双方各执一辞:美国认为自己以强硬手段逼迫苏联撤走导弹是一次胜利,而苏联军方则认为古巴危机是“战略火箭军打赢的第1仗”。

  在美苏双方处理危机时,有很多技巧可圈可点。比如最终的解决条件中,都提到了本来与此无关的土耳其。土耳其成分的加入,把一个以苏联撤出导弹换取美国不入侵古巴的交易,变成了美苏双方各自从某处撤出导弹,并各自保证不入侵某处的交易。这样就顾全了双方的面子。其实苏联并未计划入侵土耳其,而美国1963年从土耳其和意大利撤出的“朱庇特”导弹也是本该淘汰的旧型号。双方外交人员都表现了应有的技巧。

  即使在擦枪走火时,双方也表现了很大的克制,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激化。美军逼迫苏联潜艇上浮使用的是小威力的练习深弹,6艘F级潜艇只炸伤了1艘。苏联部分货船在到达美国封锁线前折返,而美国对部分不可能运载导弹的货船也给予放行。

  在这次危机中,双方的战争措施都同时带有强烈的威慑色彩,如:美国战略空军的全面战备命令是用明码发出的,很明显是为了让苏联方面收到。苏联在10月27日最紧张的时刻试爆核弹,这是给美国的一个强硬的警告,因为美方明白,这不是研制新式核武器的试验,而是对库存核弹可靠性的临占检验。

  就美苏核能力而言,美国处于绝对优势。美国核弹头数量是苏联的6倍(5000:300)。美国核运载工具数量是苏联的5倍:(洲际弹道导弹294:75;潜射弹道导弹144:0;远程轰炸机600:190)。当时美国的军事基地包围着苏联,可以威胁苏联的心脏地区。而苏联大部分导弹只能威胁欧洲而不是美国本土。然而美国依然无法承受几十枚苏联核弹的打击。正如戴高乐对某国领导人说的那样:你们的核弹可以杀死我们1千次,而我们的核弹只能杀死你们1次,但1次就够了。

  美苏双方的弹道导弹都是从纳粹德国的V-2火箭起步的,不同的是,美国的到了德国的人才,苏联得到了德国的工厂。到了60年代,苏联的导弹技术仍然很落后。苏联战略火箭军首任总司令涅捷林炮兵主帅(苏联特有的军衔,高于兵种元帅)就是因为发射事故被烧死在发射场上。据叛逃到西方的苏联军官说,当时苏联导弹还需要依靠从美国购买的精密仪器,比如精密滤油器。这样苏联生产的某种导弹的数量就受到限制。虽然这种说法未经证实,但是当时苏联的导弹种类确实特别多,至少说明苏联没有一种理想的导弹。2002年古巴危机40周年时,卡斯特罗对BBC记者透露当时苏联运到古巴的导弹并没有核弹头。

  无论双方公开说法如何,由于涉及核武器这种国家核心机密,很多真实情况外界是永远无法知道的。但是可以肯定,双方都有各自的成果与失误,而且都不希望再发生类似事件了。1963年,肯尼迪被美国军火商利益集团暗杀。1964年,赫鲁晓夫也遭遇“宫廷政变”被迫下台。惟有长着大胡子的菲德尔·卡斯特罗依然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尽管美国情报机关曾千百次想暗杀他。

  威慑战略的基础

  威慑战略得以成功,有理论和事件两方面的基础。

  《孙子兵法·形篇》中写道:“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在这里,孙子用称量来比喻力量对比是作战胜负的基础。然而战争一旦发动,其战争计划的变更就不可能象使用天平增加砝码那样轻易。因此,如果在一个大国准备对一个小国发动战争之前,天平的一端又增加了一个重量未知的砝码,则该大国在执行原计划方面就必须谨慎从事,否则就可能面临灾难性后果。这就是古往今来威慑战略屡屡成功的奥妙。

  古巴危机期间,肯尼迪还没有忘记中国,他问道问:“如果我们进攻古巴,中共会进攻台湾吗?”腊克斯回答中国正在和印度打仗(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1962年10月20日~11月20日),但无法预见北京会干什么,正象朝鲜战争中国务院没人预料到中国会出兵一样。

  朝鲜核危机与古巴危机

  今天,朝鲜半岛又陷入核危机,现在新闻里满天飞的核查、海空封锁、预防性核打击、核报复等等名词,其实都是40年前古巴危机里重复过的老套路。如果有关各方能够用明智的手法处理的话,朝鲜核危机也是可以最终得到解决的。参考古巴危机的经验,最佳解决之道是:以美国公开做出不入侵朝鲜的保证,换取朝鲜放弃研制核武器。

  但是即使美、朝双方都可以把上述条件作为底线接受,由于双方实力悬殊,互不信任,特别是美国统治集团具有强烈的霸权主义,浓厚的侥幸心理,所以不会轻易接受一个公平的条件。美国官方最近对于是否不入侵朝鲜的说法自相矛盾,实际上正反应了这种侥幸心理。毛主席评价美国统治集团时说:“他们能不讲理就不讲理,如果偶尔讲一点理,那么一定是不得已了。”

  美朝之间的死结,最终需要在周边大国的影响下解决。中长期内,中国需要加强军事力量,恢复朝鲜半岛军事平衡。而短期内,面对危机,需要采取威慑战略,迫使美国放弃颠覆朝鲜的军事冒险企图,公正合理的解决朝鲜核危机。(作者:严冬)

  本稿件为《环球》杂志独家供给新浪网的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