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英美特殊关系”受冲击 伦敦再尝苦涩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8月5日 16:01 中新社网站

  中新网8月5日电英国国防部武器专家凯利自杀事件,正演化为布莱尔上任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情报门”风波更使布莱尔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新加坡《联合早报》分析认为,这一系列事件将在两个层面对英国政治形成冲击:第一层面是对现政府信誉,尤其是对布莱尔本人政治前途的冲击;第二层面则是对所谓“英美特殊关系”的冲击。第二层面的冲击将更为深刻和长远。

  文章指出,“情报门”风波直接起源于英国对美国的亦步亦趋。不管美国如何解释,公众得到的基本资讯却是:“情报门”风波骤起后,美国将发动战争的主要责任全面推给了英国,布莱尔到头来既要背起黑锅,又要面对国内舆论和公众的质询。

  凯利自杀,不啻将矛盾激化到了极点。此刻的布莱尔,因忙于应付国内压力,已经无暇埋怨华盛顿推过来的黑锅。

  文章认为,布莱尔落得如此境地,这不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英国的悲剧;一个没落的帝国,为了留住昔日光环而试图抱住一个新兴帝国的大腿。战后英国历届政府所遵循的“英美特殊关系”的准则,便是这一尴尬境地的最好写照。

  “英美特殊关系”一词最早出现于1944年的英国外交文献;当时英美两国共同抗击德国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美国作为新兴大国迅速崛起,而英国的地位则日渐衰落。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力争在战后获得所谓“准超级大国”的地位,英国在外交上的唯一选择是紧随美国。

  1948年,英国保守党领袖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理论。三环的内核是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第二环是英国和美国的关系;而最外面的一环则是所谓大欧洲。按照丘吉尔的设想,战后英国只要紧紧抓住这一“三环外交”策略,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趣的是,在英美两国外交界,“英美特殊关系”常常是英国提得多,而美国提得少,或者根本不提。这凸现了英美两国地位的明显反差,以及英国可怜又可悲的处境。

  英国紧抱“英美特殊关系”不放,曾经获得一些益处,尤其是在50年代确实有过“准超级大国”的地位。然而,随着欧洲统一进程的展开,英国的处境日益尴尬。英国在欧洲和美国之间,两头都想兼顾,但最后两头不讨好。

  布莱尔日前表示,美伊战争后,英国与法国和德国的关系正在趋于缓和。这是一厢情愿。根据法德等国在美伊战争后的内部评估,由于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欧洲主要国家与美国之间将形成长期的潜在冲突。如果布什在明年大选后连任,那么,欧美间的冲突可能会白热化。

  无独有偶,英国《金融时报》周前发表文章,评论美伊战争后欧洲国家的分裂情况。文章认为,曾经因伊战分裂的欧洲国家,现在到了重新弥合分歧的时候了。文章认为,英国的错误是“不具批评性的亲美”(uncritically pro-American),法国所犯的错误则是“本能式的反美”(instinctively anti-American)。文章认为,如果英国今后少一点“不具批评性的亲美”立场,而法国则少一点“本能式的反美”,那么欧洲国家便可能消弥分歧,走向融合。

  这一观点,与布莱尔日前表示英国与法德关系正在趋于缓和的说法如出一辙。它忽略了英美关系和法美关系中最为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如前所述,英国出于自身的历史和现实处境,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还无法承受脱离美国的代价,更没有勇气放下身段,融入欧洲;而法国出于其一贯的民族主义至上的情绪,尤其是欧洲统一形成的态势,导致欧美之间必定形成长期的潜在战略利益冲突。

  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英美特殊关系”一再迫使英国吞下苦果,但要伦敦立即放弃这一准则,滋味恐怕更为苦涩。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