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志愿军老战士追忆抗美援朝战斗歌曲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7月26日 13:44 舰船知识网络版

  50年前的今天,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唱着抗美援朝的战歌赴朝,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第6师第2团前卫加强第3营进行了一次遭遇战。

  这是志愿军赴朝后的首战,经约1小时的战斗,全歼南朝鲜一个营及一个炮兵中队,共毙伤俘敌470多人、俘美军顾问1人、缴获各种枪支16支、火炮12门、汽车38辆、战马3匹、报话机2部。战后毛泽东致电:“庆祝你们初战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由此揭开。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950年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半个世纪过去了,回响在老志愿军心中的,仍然是当年激励他们勇往直前的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平素不善唱歌的志愿军老战士姜平,面对记者,唱起这首《志愿军战歌》时,立刻坐直了身子,精神抖擞,用力地挥动双手,打起拍子,声音激昂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1950年10月,那时,我们高炮部队刚开到朝鲜辑安,守护辑安大桥。一唱这首歌,我就热血沸腾。”

  “唱着唱着,我心中就会有股气,一是气美国人太不讲道理,侵略朝鲜,炸弹都炸到咱家门口了;二是要为咱志愿军争口气,打败那美国野心狼。”

  姜平自小就对唱歌不感兴趣,在老家东北,一看到老老少少扭秧歌,就感到别扭,但这首《志愿军战歌》却一直烙在了他心里,至今他还能一字不落地唱完。要是当年,他还能用“双语”即朝鲜语唱呢。

  1950年赴朝作战时,他是营指导员。部队战士,有专门的文化教员教唱,而营级以上干部,是没人教唱了,他又是如何学会的呢?

  “那时,这首歌在连队到处传唱,一听战士们唱,我就跟着唱,这样就学会了。”

  50年过去了,可老飞行员孙佑民一听到《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这些抗美援朝的老歌,思绪就会立刻飞到那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我会想起在那经历的日日夜夜”。

  “那时,我才21岁。可以说,我们是唱着《志愿军战歌》上前线的。”

  1951年下半年,孙佑民随部队从福建前线步行半个月,到达江西上饶,再乘了7天7夜闷罐车,抵达鸭绿江畔。为了克服畏难情绪,渡江之前,师部举行了动员大会,集合之时,高唱的就是《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已经年过七旬的孙佑民,情不自禁又唱了起来,手舞足蹈俨然换了一个人。“这一唱啊,战士们的斗志马上调动起来了,群情激昂,对那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充满了蔑视、藐视和鄙视,因为我们是一支打不跨的胜利之师。”

  “太阳一下山,部队开始渡江。走在用木板搭成的简易铁索桥上,摇摇晃晃的,想到就要离开祖国,战士们又不约而同地唱起了战歌。”

  “在朝鲜战场的日子,非常艰苦,晚上行军,白天露宿,睡的都是荒郊野外。但不管在哪里,出发之前,只要一哼起这首歌,情绪就马上不一样。卫生科有几个女兵,背着米袋急行军,脚磨破了,走得很吃力,领导让她们上车,她们就是不肯,她们说,我们出来是‘保和平、保家乡’的,这点苦算什么。战士们守在坑道里,一口炒面一口雪,唱的也是这首歌。那时,我们心中就一个想法,时刻准备为祖国牺牲一切。”

  “那年头,还有很多抗美援朝的歌曲,如《金日成之歌》,只要一有什么歌,我们都会抄到随身带着的小歌本上,一有空就拿出来看看,学着唱唱。正是这些歌,鼓舞了我们,坚定了必胜的信念。这小歌本我还保存着呢。”

  说罢,他起身进屋寻找,不一会儿,略带歉意地出来了:“也不知藏哪了,要仔细找才找得到。那小歌本,外面包了黄布,是用破军裤的裤腿布做的,这还是我自己做的呢。上面记了好多歌,要是有空,我肯定还会再唱给家里人听听。”

  抗美援朝那如火如荼震撼人心的战斗生活,孕育产生出众多的优秀歌曲,这些歌曲不仅影响着志愿军的广大指战员去英勇作战赴汤蹈火、赢得那场战争的胜利,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由麻扶摇作词,周巍峙作曲的《志愿军战歌》,是这批歌曲的代表作,许多中国人都难以忘记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冬季,志愿军踏着浮桥,高唱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奔赴朝鲜战场的那个历史画面的情景,那歌声已经成为那段历史的浓缩和象征。

  美国纠集了所谓联合国十六个国家,而中朝两国军队和两国人民的背后却有着全世界人民作为坚强后盾。由崔德志、蔡孑人作词,张风作曲的《全世界人民团结紧》的歌声响遍全国:“嘿啦啦啦,嘿啦啦,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全世界人民力量大,打败那美国兵呀”,唱出了全国人民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信心。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需要和平的环境来建设自己的家园,但是当别人把战争强加在头上的时候,中国人民必将以正义的战争坚决予以回击,由张鲁、许文作词,张鲁作曲的女声独唱《王大妈要和平》就是这样一首歌曲。歌曲中的王大妈是一位热爱和平的妇女,但是当战火烧到家门口的时候,王大妈就不辞辛劳地到处奔走,动员青年们参加志愿军走上抗美援朝的战场。

  战争的头一年我们没有制空权,美国飞机十分猖狂,上千辆的运输车辆被炸毁,志愿军的军需补给遭到严重破坏,所以指战员们下定决心建设“钢铁运输线”,设立防空哨,千方百计打垮敌人的封锁,保证汽车运输畅通,由孙民作词,丁平作曲的男声表演唱《英雄的汽车司机员》应运而生,一时间“是谁开车到朝鲜、志愿军英雄司机员”的歌声在朝鲜战场广为流传。

  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发出组成志愿军赴朝参战的号令,广大青年掀起参军参干的热潮,纷纷走出工厂、农村、课堂参加志愿军,由集体作词,司徒汉作曲的《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就是这种情景的写照。这歌声鼓舞了千万热血青年参加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列,起到了很大的战斗动员作用。

  在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结束多年之后,文艺家们仍然还以这段历史作为重要的题材,创作了大量作品,如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战地之星》等。其中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的《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毛烽、武兆堤作词,刘炽作曲的《英雄儿女》插曲《英雄赞歌》至今广为流传,久唱不衰,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当年“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儿女,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当年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的那些人们。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这首激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不知鼓舞过多少志愿军将士奔赴朝鲜战场,浴血杀敌;也不知激励过多少人民群众,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那么,这首战歌是谁创作的它又是怎样诞生的呢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出兵入侵朝鲜,并很快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党中央、毛主席果断作出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伟大决策。面对侵略者的狂妄野心和罪恶暴行,志愿军将士们群情激昂,义愤填膺,纷纷写下请战书,有的用血书来表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此时,麻扶摇就在志愿军炮兵1师第26团5连任指导员。指战员们出征前昂扬的斗志,使他产生了写作的激情和冲动。部队出征前的一天晚上,他急不可待地趴在煤油灯下连夜赶写出一首出征诗:

  雄赳赳,气昂昂,

  横渡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

  就是保家乡。

  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第二天,麻扶摇把这首诗作为全连出征誓词的导言,写在黑板上,并进行了宣读。在团誓师大会上,团首长宣读了师党委的战斗动员令后,麻扶摇代表5连登台宣读了出征誓词。大会之后,团政治处编印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办的《骨干报》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诗。当时,5连有一位文化教员为这首诗谱了曲,并在全连教唱。1950年10月底的一天,他们连就是唱着这首歌,跨过鸭绿江的。

  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到麻扶摇所在部队采访时,在连队黑板报上发现了这首诗。第一次战役后,陈伯坚把这首诗引用到了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的开头部分,并作了个别修改: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把“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当时陈伯坚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只是说“这是记者在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听到的广为流传的一首诗”。

  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了这篇通讯,将这首诗醒目地排在标题下面,引起国内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共鸣。著名音乐家周巍峙,读了这首诗后赞不绝口,半小时就谱出了曲。不久,这首歌以“打败美国野心狼”为歌名,署名为: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先后在《人民日报》和《时事手册》半月刊上发表。

  歌曲发表后,周巍峙一直觉得歌名不够理想。恰在这时,他看到《民主青年》杂志以《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战歌》为题刊载了这首歌,连连称赞“战歌”一词用得好,就将这首歌曲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从此,这首歌便回荡在朝鲜战场,响彻在神州大地。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纪念抗美援朝停战协定签定50周年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