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时事评述:伊拉克情报风波杀伤力究竟有多大?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7月23日 17:19 人民网

  美英为发动伊拉克战争是否制造了假情报?一场“情报门”风波在大西洋两岸越闹越大,一头牵着英国,一头牵着美国,成了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当前的挠头事。

  风波扩大的证据之一是已经出了与之相关的命案。凯利,这位英国国防部的武器专家,几天前还默默无闻,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关注的人物。因为他在7月18日清晨横尸野外,此前他被指向BBC提供了英国政府制造假情报的消息。人们急于从他的死讯中探求出“情报
门”事件的真相:他是否受到了来自英国官方的压力?他到底掌握着多少有关伊拉克情报来源的秘密?种种猜测令布莱尔政府感到空前的压力,正在亚洲访问的布莱尔被要求提前回国调查此案。

  风波扩大的证据之二是媒体的全程跟踪,不依不饶。从7月7日美国白宫首次承认伊拉克情报有误,而后中情局局长特尼特出面承担责任,直到凯利之死,“情报门”事件的一举一动,无一能逃过媒体的视线。而诸如“美英为伊拉克战争而编造的20个谎言”(见英国《独立报》7月13日)之类的评论更是随处可见,这些文章刀刀见血,直指政府的诚信问题和战争的合法性。

  风波扩大的证据之三是事件已经成了两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两国的议会均吵吵闹闹,反对党对政府的责问和嘲讽声不绝。一边是布什和布莱尔坚称伊拉克武器情报“无懈可击”,“没有误导公众”,一边是美国白宫和国务院不得不承认有关伊拉克向尼日尔购铀的文件是伪造的,使当政者的话显得缺乏底气。

  美英两国执政层也出现裂痕。布莱尔已经面临工党内部要求其辞职的压力,布什虽然有众高官轮番上阵,为其开脱责任,但在特尼特为情报失误承担责任后,一批美国前资深情报官员感到不平,致信布什,称副总统切尼应对假情报负责,要求切尼下台。

  情报风波扩大的证据之四是演化为国际性事件。关于假情报的来源扑朔迷离,目前已知的就涉及英国、法国、意大利三国。英国坚持拒绝透露情报来源,美国《华盛顿时报》称向英国军情六处提供假情报的可能是法国情报机构,而美国ABC电视网称假情报来自意大利,是一非洲小国外交官的编造之物,16日,意大利方面对此予以某种程度的证实。

  “情报门”风波愈演愈烈,可能有如下背景:第一,人们特别是美国民众对伊拉克战争的认识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当初,布什政府为实现打垮萨达姆政权的目标,似乎在奉行“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的作法,只要拿到有利的材料就用,给日后的“情报门”风波种下祸根。其实在伊拉克战争之前和之中,美当局发布虚假错误消息的情况就已经层出不穷。例如,英国在战争动员情报中抄袭网上论文,美国发布不实战报等等。但当时,美国社会主战情绪较高,媒体也有战争时期不给政府找麻烦的传统,因此这些事只是说说而已,不致扩延。但在战争之后,美国在伊拉克的善后重建并不顺利,几乎天天都有大兵死伤,前方军心不稳,美国的社会情绪也发生了变化。美国人有大国领导一切的情结,喜欢打胜仗;但美国人也有孤立主义传统,不喜欢麻烦缠身,去管纷纷乱世的糟心事。伊拉克的事态发展恰恰促进了这一情绪转换,布什的民意得分也因此有相当的下跌。媒体在社会情绪的转换期间,不会放弃任何利用社会资源的时机,于是大炒特炒,给“情报门”火上浇油。

  其二,明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在民主、共和两党放手相搏的前夜,“情报门”事件的发生使民主党第一次发现,“布什这家伙也可能被打得趴下”,当然不会舍此良机,于是动用自己的所有资源与布什一战。在美国政治文化中,对政治家的诚信品质要求较高。在克林顿的“拉链门”风波中,克林顿私德有亏,社会尚可容忍;但当众说了谎话,便无可辩解了。布什现在面对的也正是事关“造假用假”的问题,一旦被对手抓住,那将是危及政治命运的大事。

  “情报门”风波闹到这个地步,是布什和布莱尔政府始料未及的。对布什来说,情况越抖越多,手中的佐证之牌却几乎没有,只能是一味地说自己打伊战争正确云云。“腊鸭子煮在锅里,肉烂了,嘴还是硬的”,这在政治上是不大管用的,如同萨哈夫在伊战后期的表演。如果美国经济不振得不到改善,“情报门”事件不能洗刷清白,在伊拉克的美军依旧几乎一天死一个,布什总统明年的选情便有点危乎殆哉,难说不会步父亲老布什后尘。(黄晴/人民网)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