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往事回忆:我与张爱萍将军的一段文缘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7月17日 09:10 解放军报

  柯蓝

  从电视上看到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不幸去世的消息,彻夜不眠。

  1958年,我在上海文联工作时,通过当时东海舰队政治部易丁同志,去拜访张爱萍同志。易丁同志担任过张爱萍同志的秘书。他带我去找张爱萍同志,是因为我和我的爱人王文
秋正准备创作一部反映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长篇小说,取名“风满潇湘”。除了翻遍1926年至1927年的各种史料和当年国民党地区的报纸之外,我们还想访问当年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红军干部,增加一些真实情节。易丁知道后,连声说,我们去找张爱萍同志,他一定会热情帮助你,他非常热爱支持文艺工作。我们早就听说张爱萍同志会写诗,更写一笔好字,素有儒将之称,对他非常敬仰,便请易丁马上联系。

  张爱萍同志第一次召见我们三人,是在上海东海舰队司令部。见面后张爱萍同志声明,他本人没有参加过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但他却十分热情地表示,他可以负责介绍、引见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红军同志。我提出我们的长篇小说的提纲拟出之后,也想请他审阅、提出修改意见,他也一口答应了。随后我们的秋收起义长篇小说,中国青年出版社愿意出版,并派责任编辑张羽负责,要我们去北京创作。在1960—1963年四年之中,张爱萍同志对我们这个革命历史长篇小说非常关心,并先后三次召见我和文秋面谈,听取汇报,提出修改意见。一次是在北京三座门军委他的办公室,一次是在北京北海后街他的家里,一次是他利用他在北戴河休假,叫我俩去北戴河见他。张爱萍同志在他的工作时间,以及休假和在家的空隙,如此认真仔细地培养我们,扶植文学创作,还叫我们带着小女儿唐璐去他家吃饭,招待喝茅台酒。亲如师长,又是文友。这种亲密无间的革命情谊,使我们克服了困难、坚定了信心,终于写出了60万字的初稿,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印出样书一百本,分送中央及湖南省委审查,提出修改意见,那天我和文秋把印出的厚厚的样书,双手送给张爱萍同志的时候,由于对他的感激,我俩眼含泪水,说不出话来。万万没有料到,正当送审样书之际,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样书成了罪书打入冷宫,一切付诸东流。可是当文革结束,我和易丁去总参招待所见张爱萍同志,那时他刚刚平反,腿被打伤还扶着拐杖。见面时他第一句话就问我,你那本60万字的秋收起义样书,保留下来了没有?我说书稿是我的命,跟我流浪了10年。他高兴地笑了,还说:留下了就好。我南下深圳后,和他失去了联系。后来中国青年出版社将该书分印成上下两册,向全国发行,先后发行3版,印了15万册,反映热烈,成为被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年推荐的十大小说之一,和《红旗谱》、《红日》等一同摆在北京新华书店橱窗之中。本来我应带着新书向张爱萍同志汇报,并再致谢意。由于此时我的合作者文秋已经去世,极度伤感,就拖延了此事。直到毛主席诞生一百周年,中央文献室组织“我和毛泽东”的回忆征文。在征文颁奖会上,我的征文有幸获奖,同时也发现张爱萍同志的征文也获奖。我看见张爱萍同志派他的秘书来领奖,我便趁机把《风满潇湘》上下两册请秘书代呈,并在书的扉页上写了长长的文字记述了对他的感激。又是几年之后在电视和报刊上看到张爱萍同志的形象,以及人们传诵他在我国两弹一星方面的巨大贡献。他那高大的身影、风趣幽默的言语、爽朗的笑声,虽经历岁月沧桑,却仍然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令人感奋不已。张爱萍将军一生身经百战,历尽艰辛,为党为人民一片忠诚,对同志对朋友无限关爱,为后人树立楷模。今日张爱萍将军乘风西去,天地同悲,我心戚戚。献上我的心香祭奠,愿明月清风、万里芬芳送将军远行。

  (作者为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