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武警部队官兵参加淮河抗洪抢险纪事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7月13日 08:51 解放军报

  “党员下水,群众上船!”——武警部队官兵参加淮河抗洪抢险纪事

  ●齐明宇、本报记者丁海明

  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又是一个战斗之夜。此刻,淮河岸边的利辛县张村镇樊寨村风雨飘摇,73岁的老人张玉森正绝望地站在房顶上,面前是漆黑夜色和一片汪洋。20分钟前,
洪水突袭樊寨村,水位陡然暴涨,2000余名群众被洪水围困。张老汉住在村尾,他的呼救声一次次被风雨淹没了,他一次次错过了被救的机会。

  “大爷!大爷!”一艘闪着手电光亮的冲锋舟仿佛从天而降,武警亳州支队参谋李晓晨率舟踏浪而来,当张大爷抓住冲锋舟上伸来的那双手时,他一下扑进了这救命的船。

  然而,这艘冲锋舟上已有9名被救群众,严重超过了载荷。就在老人登舟的时候,党员平小军跃出小舟“扑嗵”一声跳入水中,扶着船舷向岸边进发。老人感动得哭出声来,紧紧抓住平小军的手。

  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对一位老人的生命承诺,这是一位普通百姓对一名普通党员的感激与信任,这也是波澜壮阔的抗洪画卷中不断重复的镜头。在无情的洪水中,共产党员是老百姓心中的“生命之舟”。7月5日,武警安徽总队五支队在滁州青流河解救遇险群众1100人;7月10日,梅山水库告急,武警某部副部队长张盛林率领官兵,成功解救出水库下游危在旦夕的5500多名群众,第二天该部又紧急驰援霍邱县彭塔乡,解救出1万余名被困群众;7月11日,残疾人张文良家1万多公斤小麦眼看就要遭洪水洗劫,10多名共产党员驾舟抢险,硬是从洪魔口中抢出了小麦……

  在抗洪大堤上,记者见到了被誉为“敢死队长”的袁友华。

  滁河北岸的一个村庄因地势低洼,在水中浸泡了40多个小时。7月6日下午,滁河又降暴雨,全村200多户人家有一半以上的房屋倒塌。防汛指挥部一时找不到船只,而借助木筏、救生圈又无法渡河,情急之下,他们决定从官兵中挑选几名水性好、作风硬的党员组成突击队,由武警滁州支队直属中队排长袁友华任队长,携带一批照明物资泅渡过河,到对面的村庄组织疏散群众,防止夜间房屋突然倒塌殃及百姓。

  面对水流湍急、宽达数十米的河面,袁友华把一包包蜡烛捆在腰间,第一个跳入河中。连续作战了几天几夜,他已经有些力不从心,距离岸边只有30米时,一个巨浪卷来,一下子将他吞没。

  20分钟后,战士们找到了紧紧抓住一根断木的袁友华,虽然已是重度昏迷,但他身上依然紧紧地捆着10包蜡烛。

  舍小家,顾大家,数百支党员突击队、几千名共产党员,置生死于度外,用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警某部政委徐洪喜在带领官兵赴滁州灾区抢运物资的路上,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说大水已经淹到了桌面,求他带几个兵回家排险。家,就在徐洪喜行军的路边,然而没等妻子说完,他就冲着电话发了火:“我的兵是来抢运国家财产的,不是帮自己搬家的!”他带领战士苦战10多个小时,从洪水中抢出价值3500多万元的国家财产,因疲劳过度,他几次险些栽进水中。而他的妻子,也眼睁睁看着大水冲走了全部家当。

  一位村支书感慨地说:“‘党员下水,群众上船!’人民子弟兵的这句口号,暖透了淮河两岸老百姓的心。”(本报淮南7月12日电)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