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中国记者战地见闻之五:告别巴格达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7月9日 15:50 新华网

  6月11日清晨,巴格达街头冷冷清清,许多人还在睡梦中,偶尔有急速行驶的车辆来往。经总社批准,我和马晓霖要离开巴格达,取道约旦回国。

  临行前一天,我们和司机萨米依依惜别。亲吻时老人的胡子茬扎在我的脸上。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我们会在某个地方匆匆擦肩而过,彼此投去惊疑的一瞥吗?萨米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为了养家糊口,退休后一直做着导游。三个儿子都还没有结婚,最小的一个也已27岁
,大学毕业两三年了还没找着工作。老人伤感地说,希望还有机会能见到我们,他想念战前临时增派巴格达的新华社记者张兰华、龚兵和熊平。我安慰老人,等时局平静之后,或许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

  贾迈勒照旧在电脑屏幕前忙碌。是他抢发出了第一条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快讯,时效超过了美联、法新、路透和CNN。战争期间他将分社的资金和海事卫星埋到院子里,一边采访,一边担负起照看分社的重任。贾迈勒是参加过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的老兵,后来又在穆斯坦西里亚大学攻读英语翻译专业。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分社的另外两名雇员穆萨和穆克森也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新闻”,穆萨曾经连续多天有关于战争的深度报道。

  常驻巴格达的王波和梁有昶仍然要在这里坚持采访,延续他们每天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和生活。我们与每一位同事和朋友依依惜别,向这座孕育过古老文明的城市说再见。

  公元762年,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曼苏尔为了炫耀功勋,动用了大约10万名工匠,耗时四年,在这里建立都城。8至13世纪,巴格达成为西亚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十三世纪一位阿拉伯女诗人这样咏叹: 

  啊!巴格达和伊拉克

  它那羚羊般迷人的风情全在它的眼瞳

  幼发拉底附近的美景宜人,它的新月照着拱形的建筑。

  它沉湎于享乐之中,处女的爱情就是巴格达的性格。

  保卫它呀,世界之美都发自巴格达的光辉。

  《一千零一夜》里有许多神奇而又美丽的故事,巴格达就是它们的故乡。这场现代战争会给文明的腹地留下什么样的阴影,这些阴影会何时散去?

  6月11日下午,我们经巴格达到安曼的高速公路抵达约旦。发现蒋少清又瘦了一圈,李骥志依旧忙碌。约旦短暂休息之后,6月13日我们从阿布扎比转机,取道曼谷,6月14日回到北京。

  从北京到安曼再到巴格达,来往、停留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来自新华社大家庭的帮助,我们甚至不知道怎样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6月14日下午,飞机徐徐降落,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出首都机场,一张张平静的脸印入眼帘。对于我而言,“和平”这个词曾经只是空泛的概念,现在却显得那么具体和充实,仿佛分布在每一丝新鲜空气中。(新华社记者韩传号)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