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中国记者战地见闻之四:采访美军规矩多多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7月9日 14:10 新华网

  4月28日,也就是我们进入巴格达的第二天,伊拉克各政治、宗教和民族派别召开筹建过渡政府的会议。得知消息后,马晓霖和我打车前往巴格达会议宫。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指了指我们身旁的公告牌,上写“与会代表与新闻记者勿入”。一名为美军工作的伊拉克人拿着巴格达会议宫的平面图,告诉我们必须从另外一个入口进会场。

  穿过曲曲折折的街道,又过了一道立交桥,经过被当地人抢掠后纵火焚烧的原伊拉克
外交部。十几分钟后终于来到我们要找的地方。老远就见一辆美军坦克,虎视眈眈的士兵在警戒。我们说明身份,一名美军士兵告诉我们,我们没有被列入采访名单,所以不能进入,只能在下午四点以后会议快闭幕时进会议宫采访。我们一再解释刚到巴格达,没有去美军新闻中心登记。“老中东”马晓霖告诉美军说,我们是在约旦得到会议消息,专门不远千里赶来采访的。可是美军根本不吃我们这套,任我们磨破嘴皮就是一个劲摇头说不行。看着后面的记者接受检查后鱼贯进场,心里着急,可是谁也不会同情我们的。没有办法,这就是美军制订的“游戏规则”。

  站在美军坦克前拍照,身后坦克上的美国兵直吆喝,嫌我挡了他的视线。我马马虎虎拍了几张照片,美军的当地翻译帮着拦了一辆又破又旧的出租车,劝我们赶紧走。不巧这辆老爷车停下来后就熄了火,怎么也打不着,惹得几个美国兵端着枪过来看个究竟。也许司机从来就没有这么近和美军接触过,心里有点发虚,越是紧张就越是发动不了出租车。

  我们下了车,帮司机把车推到路边。我乘机又拍了美军检查与会代表车辆的照片,估摸着差不多可以预先发几张。正好这时候出租车发动起来了,才心有不甘地坐上车回分社。

  下午,终于可以进会议宫采访了。远远地就望见长长的车队等待美军安检后进会场。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下了出租车。本来讲好让出租车等我们直到会议结束,不成想出租车司机嫌美军检查麻烦,拉了一位等不住的记者径自走了。

  美军担心恐怖分子捣乱,安检格外严。一位士兵让我把摄影包里的大小镜头掏出来,摆在一个桌子上,用设备一一检查,确信我没有携带危险品后,示意我收起来。接着开始搜身。从我裤兜里摸出一盒清凉油,端详了好半天,打开来闻了闻才放手。我对搜查我的大兵说,这是中国制造的。旁边的马晓霖朝我直乐。

  会场内外处处可见荷枪实弹的美军警戒。进了会议宫,美军只允许极少数西方主流媒体进会场。一些阿拉伯国家的记者愤愤不平,凭什么伊拉克人开会,美国人还要控制记者采访。我们也都愤愤不平。采访完会议,一看手表快10点了。巴格达会议宫因为停电陷入一片黑暗,不少记者已经乘车回住地去了。我和马晓霖相视苦笑,后悔不该让出租车走。会议宫是美军高度警戒的地方,其他出租车根本不可能入内。夜里11点是美军规定的宵禁时间。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头脑一片空白。

  还是马晓霖经验丰富。我正在发愁之际,马晓霖已经瞅准了一辆车冲过去搭话。我随他过去,车内坐着个亚洲模样的人,原来是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真应该感谢这位日本记者,让我们搭他的车,送我们到分社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在车上一打听,这位记者曾在复旦大学读过四年书,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在宵禁前回到分社。

  5月6日上午,就是我和马晓霖在巴格达城北舒阿勒区采访黑市枪支交易之后,回分社的路上经过巴格达的伊拉克两伊战争纪念馆,远远望见两个蓝色半桃形的建筑前一辆美军坦克。这个画面很漂亮,足以让我把上午遇到的惊吓忘到九霄云外。于是让司机停车,仔细观察了周围,并没有发现任何禁止拍照的标志。

  刚拍了一张照片就有一名美国大兵冲过来,要没收我们的相机。一打听,原来这里是美军营地。面对荷枪实弹的美国人,我们只好乖乖把相机交出。美军检查我们数码相机里的照片,让我们在一边等着。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抗议。美国大兵毫不理会,告诉我们要把照片全部删光。我们申辩说就拍了一张照片。美国人坚持必须全删,说美军新闻中心早有规定,这里不可以拍照。我们说明情况,我们是刚来,还没来得及到新闻中心去登记。

  我们足足等了两个小时,结果简直令人不能相信,好几名美军士兵中居然没有一个人会删照片。我一再告诉美国士兵,我可以自己删掉照片,如果他们坚持自己动手,我可以教他如何删照片。结果一名美军士兵说,我们不能相信(TRUST)任何人。最后美军扣押了三张数码相机储存卡,让我们第二天下午四点过来取回。

  我心想美军既然答应归还数码卡了,应该不会失言。4月7日下午,我满心希望赶到前一天被扣卡的地方,结果被告知三张数码卡已经全部销毁。6号一上午的辛苦就这样被一句话给打发掉了。还好我还带了好几张备用的卡,工作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是心理的疙瘩怎么也解不掉。数码卡是真的被销毁了吗?这就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后来每次拍摄美军,我们都要不厌其烦地询问是否允许拍照。如果不让拍照,再好的画面也只得眼睁睁地看着。6月9日下午,离开巴格达的前两天,我们在巴格达街头“扫大街”,在曼苏尔区的库尔德民主党办公大楼前,一队美军拘捕了六七名工作人员。美军照例不让拍照,也不告诉我们这里发生了什么。这时来了一位巴格达人,要向美军说明一些情况,可是他的英文太差,美军听不懂。

  马晓霖会阿语,他问明情况,原来是这位伊拉克人发现了一个居民点有火箭弹头。马晓霖告诉美军,美军商量之后请他作翻译,让伊拉克人带路找弹头。我趁机偷偷在库尔德民主党办公大楼前拍了几张。后来还拍到了美军收缴反坦克火箭弹弹头的画面。回到分社,一看外电,原来是美军在库尔德民主党办公大楼内查获一批重武器,可是外电没有照片。我拍的拘捕场面以及收缴弹头的画面都是独家。(新华社记者韩传号)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