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经营报特稿:广角镜头中的电影分级制度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7月5日 09:37 中国经营报

美国的电影分级宣传海报


在分级标准上引起众多争议的电影《蜘蛛侠》

  2003年3月,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著名编剧王兴东就“中国电影实行分级制”提交了议案。这份1500字的议案顿时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7月2日,电影局副局长吴克宣布,7月起将在全国随机选择2060名电影观众进行电影调查,观众的声音将成为政府部门决策电影分级制、开办付费电影频道等项目的重要参考意见。据悉,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有关电影的调查。

  在一个感官暴力日益兴盛的时代,面对好莱坞电影的“长驱直入”,在国内对电影实行分级已经逐步提上了日程。在国外,由于文化市场产业化的成熟,已经逐步形成对包括电视、电影、广告等等一系列的文化产品的分级保护意识。西方国家对进入公众传播领域包括电影、电视等文化产品实行分级审查制度的历史非常久远,并且有些国家通过专门的立法对审查分级工作进行了保障和规范。许多国家政府根据法律设立了专门的审查分级部门和机构,制定了审查分级的指导原则和标准,规定了严格的审查分级程序,制定了详细的收费标准,招聘各方面的专门人才从事审查分级工作。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不同的分级标准,各国分级的标准大抵集中在暴力、色情、意识形态以及社会道德等诸多方面。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电影分级的标准也面临着各种变革。电影分级制度的概念引入带来的可能将不只是对电影不同级别的区分,而且随之而来的将是对包括电影、电视以及很多文化产品在管理观念以及制度化上的反思和冲击。

  身处感官暴力极盛时代的保护政策

  很多在9月11日当天通过电视直播目睹767客机撞击世贸大楼的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这是一部好莱坞大片。这种反应是合乎常情的,虽然我们很快意识到这不是电影片段而是新闻现场直播。因为我们已经看了太多好莱坞拍摄的类似影片。暴力场面如今通过电影和电视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们的感官。这也再一次让我们严肃的思考影像中的暴力与现实暴力之间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影像暴力是否会导致现实暴力的问题。

  我们的大众文化消费者似乎充分秉承了古罗马市民的心理特征——喜欢观看暴力场面。竣工于公元80年的罗马大角斗场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共建筑之一,可容纳观众约5万名。社会各阶层都可以在这里观看恐怖的角斗场面,观众席大约有60排座位,逐渐升起,分为五区,前面一区为荣誉区,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的席位,中间为骑士等地位较高的公民享用。当时的讽刺作家尤维纳利斯对喜爱这类庆典的罗马民众十分失望,他说,这些民众曾是自由的,如今他们什么也不做,只热衷于两件东西——面包和娱乐。娱乐的主要内容是到大角斗场观看充满悬念的恐怖角斗:动物之间的残杀,人与动物的残杀,人与人的残杀。享受这特殊娱乐时罗马人兴奋无比,大声叫喊(要求宽恕或惩罚某位角斗士),吵闹几小时后他们心满意足地回家睡觉。一代又一代的罗马统治者都利用了民众的这种阴暗心理。公元106年,图拉真皇帝为庆祝他对达西亚人的胜利,在大角斗场拉开马拉松式的恐怖场面,持续达117天之久。近万名角斗士(包括大量被俘的达西亚人)参与殊死搏杀。罗马人从元老和神庙中的圣女到平民百姓忘情于这类残酷的场景,一位史家说:"观看表演的人群如此巨大,以至于许多异乡人不得不沿街搭帐篷而居,人群拥挤不堪,许多人被活活踩死。"在17、18世纪,观看作为公众景观的行刑场面一度成为欧洲市民阶层日常生活的重大仪式,但是时至今日,这种将肉体惩罚进行公众表演的场景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作为法制社会里的普通人,如果没有发生战争,终其一生我们很少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观看到真正的暴力场面,街头偶尔发生的打架斗殴场景就足以令多数人驻足观看。事实上,在今天,唯一能够以"合法"的方式来表现暴力行为的就是电影和电视中的暴力场面,罗马人的陋习被改头换面地传了下来。

  电影的发明为观众提供了视觉上最为恐怖的筵席。电影发明不久恐怖片就应运而生,而电影以及较后的电视在大众文化中传播之广、影响之大是当年人们所始料不及的。观众对恐怖片的胃口一旦被吊了起来就想得到更为强烈的刺激。萨缪尔-韦伯曾精辟地指出了我们在讨论暴力时的尴尬处境:"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当我们看见暴力或者当我们认为我们看见暴力的时候我们总是而且毫无疑问地知道暴力是什么。我们所看到的,或者更重要的是,我们看的方式,在今天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依赖于媒体,特别是电视。一旦我们超越我们无助的感觉所能及的经验领域,电视就过来补充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事实上,它几乎取代了它们。”

  几十年来,好莱坞的天才导演和编剧为制造恐怖效果几乎是挖空心思。从早期恐怖片中更多的对人性中潜在的恶的探索,到如今21世纪感官上极具冲击力的恐怖场景,人类对恐怖场面的想象力被充分展现了出来。而且暴力恐怖影片已经形成了独立的门类,作为类型片中的一种,暴力影片(包括电视节目)的产量比其他影片大得多。对此,心理学家的解释是认为暴力冲动是人类本性的一种冲动。西方现代行为学创始人康-洛伦茨认为人类的暴力行为具有先天性的基因,在《论侵犯性》一书中,他写到:“人类的好斗性是一种真正的无意识的本能。这种好斗性,也即侵犯性,有其自身的释放机制,同性欲及其他人类本能一样,会引起特殊的、极其强烈的快感。”而一些电影经营者则解释说,暴力镜头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和那些道德伦理片、喜剧或者艺术电影相比,暴力电影无须更多的背景性理解,它是最容易获得最大多数观众认同的一种表达方式,国籍、文化或者宗教背景的差异性对接受暴力影片影响甚微,所以生产暴力影片就成为收益最快,也最容易进军国际市场的电影手段之一。

  暴力冲动其负面后果如同洪水猛兽般可怕,因此有些专家建议最好的方法就是疏导和转移这种暴力冲动,比如实用主义者威廉-詹姆斯就曾建议安排那些最具暴力冲动性的年轻人到煤矿和商船上做工,或者去建造大楼和修筑马路,以转移其暴力冲动欲望,类似的方法远的有古罗马角斗场上的暴力娱乐,近的有现代社会中的媒体暴力。这也成为了很多好莱坞制片商津津乐道的籍口。但是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媒体暴力不仅没能有效地宣泄人们现实中的暴力倾向,而且在观看完暴力电视和电影后,人们的自制力下降了,并由此导致了更强的暴力倾向。

  最近的几十年中,全世界总共进行了3000多项调查,利用各种方法研究电影以及电视暴力与现实的暴力行为是否存在联系,其中最新的一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02年3月29日的《科学》杂志上,结论是那些每天观看电视节目超过3个小时的孩子长大后更倾向于使用暴力行为。心理学家甚至相信,媒体暴力与现实暴力之间的关系要比铅中毒与智力下降、抽烟与得肺癌或者钙缺乏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都密切的多。心理学家认为长期观看暴力电视和电影对孩子的成长尤其不利,其负面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孩子们或许会变得对其他人的疼痛和感受越发麻木;

  2,孩子们或许会对周遭世界更加害怕;

  3,孩子们或许会更倾向于对他者采取攻击性的行为。

  正是基于对影象暴力与青少年成长关系的理解,很多国家都实行了电影分级制度,在照顾到青少年在观看电影的需求的同时,通过制定不同限制级别保护青少年。但是给电影分级毕竟只是一个辅助性手段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与根本。因此在积极完善电影分级制度的同时,世界各国也在探索其他方式与电影分级制度相配合,有的导演甚至提出制作“反暴力电影”,以期抵消暴力电影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这个“保姆”不好当——德国电影分级制度改革引起的风波

  电影的分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发挥了保护青少年的作用,但是在很多实行电影分级制度的西方国家,电影分级一直都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去年年底,德国准备对其原有分级制度进行改革,在原有分级的基础上增加父母指导级(PG级)。但是这项提议却遭到了德国天主教会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将使儿童更容易获得观看本来是为成人制作的电影的机会。在德国原有的分级制度下,像《惊声尖叫》(Scream)这样被评为12级的电影六岁的儿童是不能观看的。但是,如果新的电影分级提案获得通过的话,六岁的儿童在父母的指导下却有望观看《惊声尖叫》这样的电影。德国原有电影分级制度主要根据观看者的年龄进行划分。假如一个电影被评为6级代表6岁以上的儿童可以观看。12级则代表12岁以上可以观看,还有16级和18级。另外如果一个电影被评为普遍级,那么这就意味着任何年龄的观众都可以观看。

  与德国现有电影分级制度不同的是,英国和美国在电影分级中都设有家长指导级(PG级),但是家长的指导和陪同并没有通过强制实行。但是德国这次推出的电影分级制度新提案中家长指导级(PG级)则是强制执行的,即孩子们只有在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的陪同下才能观看。德国一家制片厂的员工福克-霍恩格(Folker Hoenge)在接受德国之声广播电台的采访时表示:“在新提案中,家长指导级必须有家长陪同,因此家长在为孩子购买电影票时还需要出示相关证件。”

  由于对电影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可参照性,因此对具体影片的评级极为困难,电影分级的标准总是“众口难调”。当英国电影《比利-艾利略》在美国上映之时,美国电影协会给的评级是R级,而不是更宽松的PC-13级。R级电影不适合17岁以下青少年观看,而PC-13级电影则不适合13岁以下青少年观看。《比利-艾利略》一片情节非常感人,演员表演出色,是一部艺术水平很高的影片,该片讲述了一个很有芭蕾舞天赋的11岁男孩执著奋斗的故事。可这样一部影片却被评为R级,而充满暴力打斗的《X-战警》和色情笑话满天飞的《肥佬教授Ⅱ》却获得了更为宽松的PC-13,对于《比》片的评级很快引来了众多不满。但美国电影协会主席瓦伦蒂却认为,该片出现了将近40次脏话,虽然它们不涉及暴力或色情内容,但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不能低估。因此很多人指出,美国现有的分级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需要,很多优秀的影片都成了这个制度的牺牲品。

  很多国家在制定和实行电影分级的标准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电影分级的标准一直很难定,很多实行电影分级的国家都定期进行调查并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讨论,不断对电影分级的标准进行完善。例如电影业非常发达的香港,为使电影分级标准切合社会尺度,香港定期进行民意调查,并征询由大约300名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法定顾问小组的意见.2000年电影分级制度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市民均接受现行的分级制度和评级标准。电影的评级决定,可由审核委员会(电影检查)复审。该委员会是法定机构,根据《电影检查条例》成立,由9名经行政长官委任的非官方委员组成。香港实行电影三级制:第I级适合任何年龄人士观看;第II级细分为IIA级(儿童不宜)及II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第III级只允许18岁或以上人士观看。第IIA级及第IIB级的评级属劝戒性质,并没有法定年龄限制,其主要目的是向观众提供更多资料,协助他们为自己或子女挑选影片。但第III级影片则有年龄限制,并强制执行。

  “戴妃事件”引发的思索——强制执行还是建议指导?

  当年戴安那王妃带着未满15岁的哈利王子观看被定为“15级”的电影魔鬼同行(The Devil's Own)时,在英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当时涉及的那家伦敦电影院曾面临遭起诉的厄运。与很多欧洲国家和美国不同,英国的电影分级制度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效力。

  英国从1909年开始通过立法对视听产品实行审查分级制度,历史非常久远。负责审查分级的机构是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British Boark of Film Classfication),简称BBFC。它于1912年正式成立,其前身是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一个独立的非政府机构。该委员会目前共有40多名工作人员。英国电影目前基本分为六级,其中U级:普通级,适合所有观众,此级影片偶尔使用轻微咒骂语言;Uc级:特别适合儿童观看;PG级:家长指导级;12级:适合12岁以上青少年及成人观看;15级:适合15岁以上青少年及成人观看;18级:适合18岁以上观众观看。

  1909年英国开始实施《电影法》对电影拍摄和放映进行检查,实行许可制度。1952年英国对原《电影法》进行了修改,新的《电影法》规定了未经分级的影片不得进行展示和广告宣传,电影展示、宣传和放映时必须显示其分级标志,并禁止儿童观看不适合他们的电影。在1982年和1985年的立法中,还要求BBFC在审查节目时要遵照有关刑事方面的法律,如1959年和1964年的《淫秽出版物法案》;1937年的《电影拍摄法案》,该法案禁止在拍摄电影时伤害动物或有表现残害动物的镜头;以及1978年的《保护儿童法案》。这些法律都专门规定在电影中不能表现的内容,BBFC不能让任何这方面的内容在审查分级时予以通过。1984年英国通过了《录像制品法案》规定所有销售或出租的录像制品必须经过内务部授权的机构进行分级审查,内务部把审查分级的职权授予BBFC,并任命了BBFC的正副主任。BBFC每年都要就这项政府职能向议会提交报告。

  在实行电影分级制度的国家,审查分级工作有的是由独立的非政府组织负责,如象英国的BBFC;有的是则是由行业协会下设的自愿性组织负责,如美国的电影协会下设的电影分级管理部门;有的是政府的专门职能部门,如新西兰的分级办公室。一些国家的审查分级有强制性法律效力,没有经过分级或拒绝分级的产品不能进入流通和大众传播领域,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也有的国家只是对社会公众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没有强制性法律效力,如美国的电影审查分级。也有一些地区对采用了强制执行与建议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些级别通过强制性法律来实行,而其他级别则采用建议指导的方式。

  但是如今随着互联网等其他新兴媒体的普及,很多实行强制性电影分级的国家开始考虑更多的采用建议型指导方式。英国目前正面临着越来越多要求对强制性电影分级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英国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负责人罗宾-杜沃尔(Robin Duval)在接受英国《观察家》杂志的采访时说到:“我们恐怕是少数几个仍然采用法律手段来强制执行电影分级制度的国家。在北欧和美国,电影分级是劝诱和指导性的而不是命令强制性的。英国的这种制度到底还能实行多久?随着互联网和其他新媒体的普及,公众都会对为什么电影这种媒体要通过法律来强制执行而其他的则不用感到困惑。”

  曾长期担任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主任,执掌电影的生杀定夺大权弗曼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在接受采访英国《卫报》的采访时说到:“1975年我进入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时,送审准备在英国影院放映的电影中,需要剪切的作品占40%;到我离任时,这一比例降到不足4%。我认为,二十年之后,像我管理电影那样严密地管理任何媒体都是不可能的。如今年轻人有了更为多样化的选择。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越来越普及,互联网正逐步成为这个世纪人们最关心的问题。网上的东西目前正毫无管制地进入人们的家中,世界各国需要找出一种办法,通过某种国际条约或联合国行动,对此加以控制。尽管如此,只要有一个国家拒绝签署条约,网上传播就无法制止。而光有家长的控制是永远不够的。而且我对目前暴力电子游戏日益流行非常担忧,尽管研究人员说,玩暴力电子游戏的人并不是在体验游戏本身,更多地是在享受使他们能取胜的技术操作,然而我对这种影响仍然感到忧心忡忡。正如我们对电影的管理一样。如今通过强制手段来控制已经变得越来越难。真正要使孩子们远离暴力,除了电影分级以外,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这需要电影制作者以及电影发行商等等各方共同的努力。不过对于主流电影中的暴力,我却比较乐观。仿佛突然之间,人们的欣赏口味改变了,顶尖的明星不再是史泰龙或施瓦辛格,而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这使人人都感到惊奇。”

  中国在电影既要符合市场规律又要承载着先进文化传播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因此中国的电影分级制度应该在参照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中具有足够的进步活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电影分级制度的引进也会伴随着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载着中华民族在新的世纪中创造更多的文化辉煌。(作者:北斗工作室)

  本稿件为北斗工作室独家提供给《中国经营报》和新浪网的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