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青年时讯:一个美国恐怖分子与哈佛的不解之缘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6月25日 10:21 青年时讯

连环邮包炸弹杀手凯辛斯基


被凯辛斯基自制的邮包炸弹爆炸后被震碎的门窗

  “9·11”恐怖袭击事件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了,美国人不仅对恐怖袭击的场面记忆犹新,而且开始反思这些参加袭击的人为什么都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一些人甚至是在美国、英国接受的高等教育。最近,美国的畅销书《哈佛和邮包炸弹恐怖分子:一个美国恐怖分子所受的教育》从高等教育这个侧面探讨了这一问题。

  连环邮包炸弹杀手凯辛斯基在美国几乎成为一个传奇人物。他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在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任数学系教授。他在《纽约时报》发表过批判工业化社会的长文,而他所撰写的抨击工业化社会和历数技术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的长达三万三千字的论著在美国大学校园里被广为传阅。很多人认为他精神不正常,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也有很多人却对他顶礼膜拜,他有很多的追随者,他的故事在美国不断被写成畅销书,被拍成电影和戏剧。

  最近由美国曼克莱斯特大学哲学系教授艾尔斯顿-蔡斯(Alston Chase)撰写的畅销书《哈佛和邮包炸弹恐怖分子:一个美国恐怖分子所受的教育》(Harvard and the Unabomber)在美国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书中的主人公凯辛斯基——一个遁世的数学家成为制造多起邮包炸弹事件的恐怖分子——在当年美国引起的轰动。在书中,蔡斯教授对导致凯辛斯基走上恐怖袭击道路的原因进行了全新的解释,他认为凯辛斯基当年在哈佛大学所受的教育和剧变动荡的60年代才是对凯辛斯基走上暴力道路影响最深的因素。

  1996年当联邦调查局的特工钻进蒙大纳州的山林中搜寻制造多起邮包炸弹的恐怖分子时,他们找到了一个头发脏乱不堪,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根据初步审讯,联邦调查局发现这就是他们耗时18年,花费高达五千万美元和无数人力捉拿的“邮包炸弹恐怖分子”。在过去的20多年中,这位神秘的恐怖分子一直以美国各大院校和研究所的科技领域知名教授为袭击目标,通过把炸弹藏匿于邮寄包裹或者把炸弹伪装成书等等手段杀伤了26名教授及其他无辜市民。

  一位隐居的数学天才

  认识凯辛斯基的人都称他是一个天才。凯辛斯基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在密歇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曾在伯克莱分校任教,后于60年代隐居在蒙大拿州的山林中。正是这样一位知名教授在20年中策划了一系列震惊全美的爆炸案。凯辛斯基的档案其实很清楚:1942年5月22日出生在芝加哥工人家庭。少年聪慧的他,3年就念完中学,16岁进哈佛攻读数学和物理专业,1962年毕业时,他未满20岁。接着凯辛斯基前去密执安大学深造,1964年和1967年他分别拿到数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后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任数学系教授。1969年他突然辞去大学职务,1970年出版了他最后的论文集。1971年,凯辛斯基放弃了城市生活,在蒙大拿州首府海伦娜市西北100公里外的林肯镇定居。

  林肯镇是个牛羊集中的小镇区。1971年,凯辛斯基买下了山脚的一块地,他亲自动手盖了间小屋,约20多平方米,没有电话,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他自己种蔬菜。小木屋外面看上去很杂乱,蔬菜、啤酒罐随意堆在院子里,可他的“小木屋内是一墙一墙的书”,邻居们说。这是惟一与他的哈佛学历有关的痕迹,“他的书从不被乱扔,而是整齐地放在墙边。”住在一公里不到的邻居里-马森回忆道,“其它我所能看到的只是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曼德-威尔逊曾给凯辛斯基送过木柴,回忆起看到凯辛斯基小木屋的情景,“他屋里有许多蜡烛,看样子是看书用的。他出门总是步行,或者就踩一辆破单车。下雪天时,凯辛斯基就在自行车上装一条雪链。”接受采访的林肯镇的居民说,“他每月进城几次,买些必需品,或到洗衣店去洗衣服,但他经常买报纸,去镇上的公共图书馆”,事实上,卡辛斯基在这里住了二十几年,从没人和他交往过,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沉默寡言,是一个害羞的人。在林肯镇百货公司工作的21岁的特卜萨-布朗对这点很肯定。“他不找人搭讪,和人的交流也不进入任何具体领域,比如只谈谈天气等等。”林肯镇的镇民们不见他有什么工作,他们猜想他靠家庭资助来生活,因为他从不欠账,总是准备好买必需品和木柴的零钱。他还曾在当地布莱克福特市场上的百货商店找过工作,但老板对他说不缺人手。“他不可能会干零售,他的话实在太少。”

  在森林里度过很长时间隐居生活的凯辛斯基被捕后被判终身监禁,一直“独居”在美国克罗拉多州联邦监狱的单人牢房中,感到非常“自在”。美国联邦监狱中终身监禁者的生活之“优裕”、沟通之自由一直另世人感叹。凯辛斯基所住的牢房是八个被称做“庆祝”的单人牢房中的一间,他能够免费获得《洛杉矶时报》、《纽约客》、《纽约图书评论》、《国家地理》等杂志和报纸,而且他的单人牢房中还有电视机。在一次接受外界采访时,作过教授的凯辛斯基实事求是地表示,“监狱中吃得好,不用上班,不用作饭,也不用自己洗衣服。不用在人生的竞技场上防范小人的攻击、暗算和人格的侮辱,狱卒们都对我彬彬有礼。我现在可以安安静静地写作自己的畅销书了。”

  反工业化与技术社会的愤怒宣言

  1995年,《纽约时报》以及《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匿名撰写的批判“科技工业社会”的长篇檄文。在文中,作者以犀利的笔触渊博的学识论证了工业化以及科技给社会带来的种种恶果,并以坚定的语调表示要向此宣战。这篇文章在全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当时有关这篇文章作者的猜测则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如今联邦调查局发现这篇文章竟出自这位恐怖分子之手。这就是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数学家西奥多-凯辛斯基。于是乎,这篇文章在美国的教授和学生中广为流传,人们都希望从这篇文章中找到一丝线索,并希望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天才的教授走上了恐怖主义的道路。凯辛斯基的文章发表后,有人对他嗤之以鼻,也有人却开始对他顶礼膜拜。而一家杂志社的主编甚至邀请凯辛斯基开辟专栏,但遭到了凯辛斯基的拒绝。

  在这篇长达3万3千字的反技术社会的文章中,凯辛斯基历数当今美国工业化时代技术带来的种种罪恶,并深入剖析了工业社会中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在绪论中他写到:“工业革命及其后果对于人类来说是场灾难。尽管工业革命延长了我们这些生活在所谓“发达”国家的人的生命,但是它却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使人生没有实现感,使人类屈从于种种种耻辱的行为之中,最终导致大范围的心理失衡而且对自然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技术的持续发展将使这种情况更加恶化。它将进一步使人类屈从于更为无耻的行为并对自然界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这种工业技术社会或者生存或者灭亡。假如它生存,那么也许人类将维持一种低水平的生理和心理痛苦的状况,但是这却只有在以经过长时间痛苦的调整以及付出人类以及其他生物数量不断减少为代价。而且,假如这种社会能够存活的话,某些后果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将永远无法对这一社会进行改革以阻止它对人类的奴役,对人类尊严的剥夺。假如它灭亡,这仍将是非常痛苦的。但是这种社会体制越壮大,它毁灭所带来的后果也就越严重。因此假如这种工业技术社会必将灭亡的话,它灭亡的越早越好。因此我们需要发起一场对工业社会的革命,这场革命也许会采用暴力的方式也许不会。这场革命也许将在瞬间完成也许将是一个需要几十年逐步改变的过程。我们对这些无法预料,但是我们却能够为那些对工业社会不满的人提供革命前的准备措施。这不是一场政治革命,它的目标不是去推翻一个政府而是去颠覆现今这个社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在文中凯辛斯基几次提到了使用暴力的目的,他写到:“为了使我们的理念能够传达给公众,并获得持久的影响里,我们不得不杀人。”

  凯辛斯基在被捕后接受美国《时代周刊》的采访时一再向记者强调自己是为“信仰和理念”而杀人的。他认为自己在为理念而战斗,他时刻准备着为理念而死,而不愿意苟活。他说:“我宁要死刑也不要终身监禁”。而且后来,凯辛斯基在狱中曾试图用自己的内衣上吊自杀,但是未成功。

  凯辛斯基狱中仍然在继续宣传自己的“反工业社会”理念,他认为这场运动远没有终止。在狱中他经常和狱外的一名崇拜他的无政府主义者通信。这位无政府主义者在一些大学里不断发表演讲,抨击科学技术的种种罪恶,并提到连环邮包炸弹案件的问题。他的演讲在学生中反响很大。凯辛斯基在得知后表示如果自己能够出狱外演讲的话,一定会更受欢迎。

  哈佛——一个美国恐怖分子受教育的课堂?

  凯辛斯基成为恐怖分子的经历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心理学家撰文分析指出他性格孤僻、社交能力弱,这是导致他走上恐怖道路的主要原因,也有人甚至撰文说他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不正常,是个疯子等等。但美国曼克莱斯特大学哲学系教授艾尔斯顿-蔡斯在其撰写的《哈佛和邮包炸弹恐怖分子:一个美国恐怖分子所受的教育》书中却认为,凯辛斯基之所以成为恐怖分子并不是由于公众猜测的那样归因于性格孤僻或者精神不正常,而更多是由于他早期在哈佛大学所受的教育与当时美国政府的政策。

  艾尔斯顿-蔡斯教授一直致力于美国思想史方面的研究,他曾在耶鲁、哈佛等多家知名学府的任教。他在几年前所著的《在一片黑暗的丛林中》被评论家和公众视为当代美国经典作品。和凯辛斯基一样,蔡斯也毕业于哈佛大学,他们只相差几届,随后蔡斯也选择了在大学继续深造,并最终在大学中任教。这些和凯辛斯基众多的相同经历使蔡斯教授对凯辛斯基事件一直非常关注。同时他一直希望写作一本关于剧变的60年代对于当时年轻人世界观影响的书。通过对凯辛斯基事件的深入研究,蔡斯发现,凯辛斯基的行为正是那个动荡的60年代对一代人心理影响最为极端的表现。

  蔡斯教授对凯辛斯基当年的同学、一起共事的同事、朋友以及学生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并对凯辛斯基当年在哈佛大学所修的课程进行了仔细研究。通过大量详尽的研究,蔡斯教授对凯辛斯基有了全新的发现,在书中他写到:“凯辛斯基一生都在反抗那种造成冷战的黑幕,当他在哈佛校园时,那种对核冲突的危机感使当时很多大学生产生了对科学技术的恐惧与失望。而同时也正是在这些校园里,联邦调查局招募了一批心理学家试图找到一种能够控制人的思想的技术,并对一些毫不知情的学生进行了实验。……同时,他在哈佛选修了一些对于他的一生都产生了致命影响的课程。”

  《哈佛和邮包炸弹恐怖分子》不仅对这个曾另美国人迷惑和震惊的恐怖分子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同时也对隐藏在当今美国社会背后的危机进行了深入探讨。正如蔡斯在书的序言中所指出的,“那种曾经促使凯辛斯基疏离于社会并最终走上恐怖道路的环境仍然存在着,正如当年的冷战对凯辛斯基一代人的影响一样,美国的反恐战争也将使很多人对美国政府的政策产生敌意,而且情况恐怕更糟。”而我们从美籍塔利班战士约翰-林德、从那名刚刚被捕的试图帮助基地组织发动恐怖袭击的美国俄亥俄州卡车司机都看到了这一点。(作者:北斗工作室)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