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观察:科索沃——北约轰炸停止四年来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6月20日 12:38 光明日报

图为科索沃地区的难民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宋文富

  1999年6月9日,对南斯拉夫全境进行了78天的轰炸之后,北约与南政府代表在马其顿境内的库马诺夫斯基小镇正式签署了《军事-技术协议》,俗称为《科索沃战争停火协议》。第二天,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开会通过1244号决议,规定科索沃仍然保留在前南塞尔维亚共和国范围之内,但在该地区一切恢复正常之前,安全事务应由联合国维和部队负责,所
有民事事务交由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进行,从此科索沃战争正式宣告结束。决议作出后,科索沃境内陆续进驻5万名国际维和部队和1万名联合国科索沃民事特派团人员。迄今,已经整整有四年时间,科索沃目前状况如何?联合国1244号决议是否得以彻底落实?记者进行了采访。

  国际机构接管科索沃

  记得在1999年6月12日凌晨,联合国决议刚一通过,出乎美国及其他北约国家的预料,在1:30分左右,约300名俄罗斯军人分乘10辆装甲车和10余辆吉普车,人不知鬼不晓地自波黑出发,穿越塞尔维亚全境后,于当天上午出现在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迪纳街头。车队穿过城市时,上万名塞族居民走上街头,他们将无数鲜花和飞吻抛向俄罗斯士兵,抛向希望能够为他们的今后权利和自由作出保障的俄罗斯军人。

  然而俄罗斯军人并未停止自己的脚步,他们匆忙穿过城市,直接奔向位于普里什迪纳市郊的“斯拉迪纳”机场。俄罗斯军人的这一行动使西方震惊了,促使他们也不得不加速行动,同一天傍晚17时左右,英、法士兵自马其顿出发,相继赶至科索沃。

  此后,科索沃全境迅速被划分为5个区域,中区面积最大,由英军的约13000名士兵防护,指挥部设于普里什迪纳。美军约7000名士兵,负责与阿尔巴尼亚接壤的东部地区。德军8500人,负责科索沃南部地区。法军7000人,负责北部地区。而意大利军队约5000人,负责科领土的西部地区。尽管俄罗斯尽可能力争,但仍未能得到自己的防区,约2500士兵主要驻扎于“斯拉迪纳”机场一带。

  除武装人员外,另有1万名联合国驻科索沃民事事务特别机构成员,以及5千名联合国警察相继进驻科索沃。4年时间里,从英军的杰克逊到目前意大利军方的法比奥·米尼,先后共有7名将军出任国际维和部队指挥官。联合国科索沃民事特派团团长也已换任3次,现任团长施泰纳来自德国,将在今年7月结束自己的任期。

  阿族回来了,其他民族却离开了

  紧随北约军事部队,仅在3天之内即有80万名阿族居民自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等地进入科索沃。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阿族居民的返回,却有25万塞尔维亚及其他民族的居民相继离开了科索沃。4年时间里,这些逃离的非阿族居民仅仅只有830人返回,仅占全部逃离居民的0.06%。4年时间里,国际代表机构为阿族居民共修建房屋39000套,而为其他各民族居民修建的总和才500套多一点,其中塞尔维亚与黑山族居民仅占180套。

  随着难民的涌入,科索沃全境居民人数猛增,城市居民人口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不但那些原来居住在这里的阿族居民返回自己的家园,另有一些并非在这里生活的居民也来到了科索沃这一盛产小麦和水果的富庶盆地。一些原本居住在农村的阿族居民,现在纷纷涌入普里什迪纳及其他各个城市。仅以首府普里什迪纳市为例,轰炸前科索沃全境共有阿族居民91.7万人,但目前仅该市阿族居民就有50多万,原先塞族主要在这一城市居住,而目前仅有100多名塞族居民。众多塞族居民不得不迁移到靠近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科索沃北部地区,目前科全境约有13万塞族居民,而北部的米特洛维察一带即居住有约10万人。塞族之所以更多地聚集在这里,目的无非只有一个,背靠自己的母国,多少会感到更加安全。

  在国际部队监管下的4年时间里,共有25万塞族及其他非阿族居民逃离科索沃,尽管联合国将今年宣布为难民回返年,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很难有大的进展。一方面科境内塞族在人身安全与行动自由问题上仍没有保障,另一方面就在于难民返回用资金严重不足。尽管去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的赞助人大会上,同意在2003年为塞族居民的返回提供3600万欧元,美国方面也曾在今年5月允诺,将在今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保障提供1440万美元用以塞族居民的返回,即使是这样,这笔资金也仅够7000人做遣返使用。西方国家在此问题上的吝啬不免使人感到不解,轰炸南斯拉夫期间,每一天北约国家为此就要支付3120万德国马克的费用,两相对照,差距是多么大。

  变革:一方欢喜一方忧

  4年时间里,在国际维和部队及联合国科索沃特别代表的主持下,科索沃共进行了这样一些变革:

  2000年年初,根据停火协议将阿族战争期间的军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予以解散,并相应将其改编并组建起一支“以应付自然灾害”为主要目的的“科索沃保卫军团”,共约5000名士兵。

  2001年5月,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团长海克鲁普公布了《科索沃自治宪法框架》,允许科索沃在大选后设立总统和政府以及独立的立法和司法体系,该文件实际成为未来的“科索沃临时自治机构”的宪法文件,阿族各政党认为这是实现科独立千载难逢的时机,无一例外地在大选前推出了“尽早实现科索沃独立”的竞选纲领。

  当年11月,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组织进行议会选举,阿族政党获得近80%的选票,议会中120个议席获得近75%的席位,从此在仅有极少数塞族及其他民族代表参与的情况下,建立起科索沃议会。

  直到2002年4月,经过联合国科索沃特派团反复斡旋,阿族的三个主要政党才就总统、议会主席和政府总理的人选问题达成一致,科索沃临时自治管理政权才得以产生。

  2003年年初,联合国科索沃特派团团长施泰纳宣布,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将政权逐步移交至由阿族占主导地位的临时自治管理机构手中,从而引起贝尔格莱德和科索沃塞族居民的强烈不满,认为在其他非阿族居民基本人权尚得不到保证情况下,政权移交只能助长阿族极端分子的“科索沃独立”气焰。

  2003年5月,科索沃特派团团长施泰纳作出决定,对科索沃境内的社会所有制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造,任何企业成员均可对该企业所拥有的土地进行为期99年的租赁,并可对该土地随意使用。截至1999年,塞政府在科境内共投资约140亿美元,建成各种企业与矿山多座,在主人毫不知晓情况下企业被廉价出售,并且将约15亿美元的债务留给塞尔维亚,导致贝尔格莱德方面极为不满。

  难以和解的状况

  随着大批维和部队人员的进入,该地区的武装冲突得以平息,但居民是否能够安居乐业,人们尚难以作出肯定评价,起码非阿族居民的人身安全尚难以得到保证。

  据统计:从1999年6月10日到今年6月10日的4年时间里,共发生有6391起塞族居民遭袭击事件,其中1194人被杀,1305人受伤,也就是说平均不到两天即有1名塞族人被杀,几乎每一天就有1人受伤。仅今年不到半年时间,就有164起对塞族人袭击事件。此外4年里还有1138名塞族居民被绑架,其中155人死亡,13人得以逃脱,95人被释放,另有863人迄今下落不明。多数绑架事件发生在国际部队刚刚进入科索沃的几个月时间内,但迄今没有一起得以彻底解决。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知道谁是绑架者,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对这些人的指控或判决了。

  目前在科索沃不足13万人的塞族居民中,准确地讲分别居住在112个居民点上,周围完全被阿族人包围。除了一些主要居民点之间,在维和部队保护下偶然通行有公交车辆之外,各居民点的居民都无奈地绻缩在自己狭小的生存空间内,他们深知,任何离开这一空间的举动,都有可能招至杀身之祸。就生活条件而言,与居住在集中营中的囚犯没有更大的差别。尽管联合国安理会在1244号决议中规定,科索沃为一多民族居民生活区域,各民族居民的人身安全、行动自由都应得到保证,并且拥有对自己财产的所属权,但迄今为止,这一切起码对塞族居民来说尚只是空中楼阁,可盼而不可及。

  不但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居民如此,就是一些不赞成科索沃独立的阿族居民也是这样。4年时间里,他们不断遭到阿族极端分子的恫吓和威胁,面对邪恶势力无理要求,多数人只能沉默不语。

  科索沃历来被塞族视为自己文明的发源地,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与古迹,然而自国际维和部队进驻至今,已经有112座塞族教堂或寺院被毁,里面的4000多幅珍贵圣像均不复存在。目前科境内大约有90名东正教神职人员,他们分别居住在8座教堂或寺院内,依赖国际部队24个小时不间断的守护,人身性命才得以保证。

  对于科索沃境内目前的状况,去年12月结束使命回国的德国驻科索沃格拉察尼查地区警察部队负责人卡尔·汉斯·韦贝尔,在接受德国《镜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述:“自从1999年战争结束之后,科索沃境内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肇事者已经变为受迫害者,塞族居民目前就在联合国的眼皮底下遭受折磨与迫害,而且看不到和解的希望”。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