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解放军总后勤部实施“三星”人才工程纪实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6月17日 22:47 新华网

  陈康苏、胥金章、郭嘉

  人才,是治国强国之本,也是治军强军之本。解放军总后勤部着眼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加速高层次军事后勤保障人才培养,全力构建和打造一支驰骋未来战场的后勤科技尖兵。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他们共培养出262名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金星”、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银星”、具有全军领先水平的“科技新星”。这支以国家和军队杰出人才
为骨干、创新能力强、老中青梯次配备的“三星”人才方阵,正阔步在后勤保障的前沿!

  图强发轫于危机中

  20世纪90年代初,一组数据折射出总后系统教学、医疗、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的严峻态势:专业技术干部队伍中正高级职务人员60岁以上的占34%,平均年龄超过55岁。如果这些老专家退下来,竟有27%以上的学科找不出合适的带头人……

  1995年初,一个构筑跨世纪人才的战略工程应运而生。它以国家“211”工程、“百千万工程”为基本标杆,通过系统培养和严格考核评审,培养、遴选一批50岁左右,站在当代科技发展前沿,国际知名度高的“科技金星”;45岁左右,居国内领先水平,国内知名度高的“科技银星”;40岁以下,居全军领先地位,军内知名度高的“科技新星”。

  “三星”工程产生出巨大效应。建立优秀科技人才库,设立优秀人才基金,建立优秀科技人才评鉴组织,成立“三星”人才交流中心等,一系列政策机制上的改革创新,摆脱了传统机制上的羁绊,搅活了人才生长的一池春水。短短5年时间,“三星”工程硕果累累。高级专家的平均年龄下降到48.2岁,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占全军总数的71%,博士后流动站占全军总数的47%,国家重点学科占全军总数的46%。一时群星闪烁,济济一堂。

  然而,决策者们尚未来得及品尝收获的喜悦,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

  人才引进困难。地方高校硕士以上毕业生接不进来。每年只能完成计划的一半,且质量不高。

  人才流失严重。仅四所军医大学先后就有240多名博士、硕士,70多名教授、副教授转业地方,有25名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包括2名“三星”人才被地方挖走。

  决策者们再度陷入深深的思考:人才竞争,从根本上说是政策优势的竞争。军队要参与人才竞争,吸引、保留、凝聚人才,就必须不断推进人才政策的创新。

  2000年12月,《关于总后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实行。《意见》体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崭新理念: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重在开发和共享;按知分配,实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期制、技术资格评任分开制,允许兼职以及对有重大创新、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实施重奖。2002年,总后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军事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政策与理念互动,使“三星”工程疾步跨上一个新台阶。

  人才在革旧布新中诞生

  2002年7月26日,三O一医院科学文化中心大厅气氛肃然。187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干部正在接受任期评审。他们一一陈述自己的业绩,接受评委的质询;其个人的政治表现、业务水平、科研成果、论文数目、社会贡献等等,以量化考核为标准,折算成分数,公布于众。通过激烈的答辩和考评,178人被评为优秀和称职,6人被评为基本称职,3人被亮了红牌。

  这是一次创新,也是总后勤部专业技术干部制度一系列改革的一个缩影。机制的创新,在更大层面上展开:

  ——建立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统一考试、考核、评审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从根本上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2002年,2500多名干部参加任期制考评,对120多名未通过评审的干部分别作出提前退休、转业、复员的决定和除名、免职的处理。近几年,共有152名脱颖而出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被提前或破格晋升为高级职务。

  ——实行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对特别优秀、工作急需的人才,用人单位可先签约,再履行审批手续;特招引进的优秀人才,可高定技术等级,按照相应的等级安排住房,符合条件的家属、子女,一同特招入伍或优先解决入学、入托,并给予不少于1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和一定数量的安家费。中科院院士姚开泰,华中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获得者梅兴国等一批优秀人才应召而来。

  ——实行院士后备培养人选选拔培养制度。从拔尖科技人才中,选拔在本学科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作为院士后备培养人选,并予以相应的政策扶持。对已遴选的26名院士后备培养人选,给予10万元经费资助。

  ——建立首席专家制度。在优势学科领域或重大科研项目中,设立50个左右首席专家岗位,聘请优秀中青年人才担任首席专家,培养具有领衔作用的“科技帅才”。

  ——开通出国和留学归国人员“绿色通道”。细化出国人员选拔条件,简化审批手续,拓宽出国留学渠道;对特别优秀的留学回国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不受比例限制,在项目安排、科研经费、学术交流、再次出国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和优先考虑,先后吸引了1500多名军内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工作。

  ——实行人才“柔性流动”。对后勤系统内部聘请担任学术带头人,参加重点课题攻关的主要承担人,可不办理调动手续;从通用学科到军事学科工作的学科学术带头人以及自愿到艰苦地区部队工作的专业技术骨干,当年浮动一个技术等级,2至4年后可调回原单位安排工作。

  ——允许专家教授可以有条件地到军队单位或地方科研院所兼职并获取相应的报酬。目前,已有近10位专家教授到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兼职,加强了军地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革旧布新,大刀阔斧。人才,在一片春意盎然中脱颖而出!

  价值从奉献中体现

  2000年夏天,一则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诞生在第二军医大学。39岁的生化教研室主任焦炳华教授,经过十多年的攻关,其“重组人新型肿瘤坏死因子”课题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新一代高效、低毒抗癌新药,获“21世纪重大科技成果奖”,并获国家发明专利金奖。这项成果以45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一家生物制品公司,校党委立即将转让经费的20%,奖励焦炳华课题组,其中一半奖励给焦炳华本人。

  让知识参与分配,让奉献体现价值。总后勤部对在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中有重大创新、贡献突出,取得明显军事、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人员,给予重奖。对申请的科研课题、科技成果转化所得经费,地方企业风险投资、有偿服务等收益,参照国家、军队有关规定确定适当比例,用于干部奖励和补贴。这是对知识的重新认知,对奉献的再度评判,蕴含着决策层对知识和人才尊祟的崭新理念。

  思想的解放走活了人才生长的一盘棋。按照岗位和实绩,设立贡献奖和补贴。对科研课题主要负责人、风险基金主要负责人等,适当提高分配比例。某装备研究所经过多年探索,建立了包括按照岗位设立津贴在内的一整套激励机制,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国泰为领军的专家群体,科研创新硕果累累。军事医学科学院某研究所,近年来在有企业风险投资的课题组试行年奖金制。全所先后有10人被评为金星、银星、新星,并在2001年产生了一位中科院院士。这些科研人才在当前的抗击非典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三星”人才工程,是思想解放的硕果,是与时俱进的创新之歌。随着一批批高层次人才的脱颖而出,我军后勤科技战线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