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 正文

台商投资重苏轻浙?苏南浙北引进台商对比调查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6月13日 10:45 人民网

  浙江全省引进的台资不到苏州八成

  苏南与浙北,历来就属中国最为富庶和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同处长三角,分居上海两翼,无论地理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人文背景、人才素质还是生活习惯,均差别不大。然而,这两块接壤的区,近年来在吸引外资,特别是台资方面却出现了明显的落差。

  江苏省总共引进台资企业1.17万家,协议利用台资超过310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逾155亿美元,其中85%─95%布局在苏南地区和沿江两岸。以苏州为龙头的苏南地区,如今已成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截至今年4月,苏州地区有台资企业3500家,协议利用台资超过168亿美元。

  而浙江省目前累计批准的台商投资企业为4000余家,主要集中在浙北和浙东的杭嘉湖甬地区,投资总额125亿美元,还不到苏州地区的八成。

  早已作好硬件准备,苏南抓住了先机

  浙江省台办前主任杨建新认为: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意识和动作滞后,是造成环杭州湾地区坐失台商大规模战略转移大好先机的首要原因。而苏南恰恰抓住了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完成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第一轮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90年代之后达到高潮,投资地点主要是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珠三角和台商的主要祖籍地福建。

  从1999年开始,由于台湾政局动荡,经济不景气,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第二轮高潮兴起。而此时,上海中心地位臻显,浦东开放,江苏浙江经济快速健康增长,长三角由此成为台商投资的新热点。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以苏南模式著称的苏南地区开始调整经济发展的模式,发展外向型经济,建设高规格的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吸引外商投资。农业县昆山更是看好接受上海辐射的地域优势,敢为人先,在没有国家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于1985年开始自费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前几年,昆山又率先建成了出口加工区。此外,当地政府还出资修建了一条直通上海虹桥机场的一级公路,使昆山到上海的车程缩短到45分钟。

  因此,当台商投资的第二波热潮到来之际,苏南地区早已形成了接纳和吸引台商的硬件准备。当许多台商因投资上海成本偏高而将目光转向苏浙一带时,有准备的苏南地区在机遇面前脱颖而出。

  在苏南地区加紧硬件设施建设,并频频前往台湾进行招商推荐时,浙江一些地方却迟迟没有意识到接轨上海和吸引台商投资的意义。在被人们称为浙江接轨上海第一站的嘉善县,县委书记高梦良坦言,过去他们一直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接纳上海地区淘汰搬迁的工厂上,直到多年之后才发现,接受国际产业的转移才是正道。

  浙江省外经贸厅一位官员说,浙江有关人士直到1997─1998年才开始重视引进外资的问题,决策部门在意识上的滞后使浙江这些地方的起跑时间比江苏整整慢了好几年。浙江省经济部门的一位官员甚至说,浙江在吸引外资的问题上“沉睡了10年”。

  “抓旗舰项目”,苏南再胜一筹

  据笔者观察,在争取龙头企业、营造完整产业链、把握台商高科技产业战略布局的机遇方面,苏南在吸引台资方面再次胜出浙江一筹。

  抓住先发优势之后,苏南地区进一步明确了吸引台资的攻关重点:那就是“抓旗舰项目”。“大项目来了,配套的小项目、小企业会主动跟随而来。”苏州市台办主任谢鸣说,目前在苏州地区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台资企业有17个,台湾最大的四家半导体企业中有两家已落户苏州。捷安特、富士康等一些台湾知名企业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众多的台湾中小配套企业,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的本地配套企业。而浙江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家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台资企业。

  目前,苏南地区已初步形成电子产业、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一个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为上中下游的完整产业链在短期内快速形成,并为相关领域的台资企业随后进一步投资和集聚创造了条件。

  与第一轮台商投资祖国大陆高潮不同的是:这一轮的台商投资热潮已由过去的制伞、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高科技产业。许多企业在投资祖国大陆的过程中完成了其产业的战略转移和二次布局。谢鸣说:“这些企业的战略布局只有一次,错过了这次,就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正是因为错失了战略布局的良机,台湾排名前10位的电脑公司9家落户苏州,一家落户上海,浙江没有一家。

  目前,全苏州共有1000余家IT企业,其中550家为台企。包括明基、华硕、华宇、台达在内的台湾20家最大的电子信息企业,有16家入驻苏州。华硕、明基等更是将研发、销售、生产、营销和维修中心全部设到了苏州。如今,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苏州的第一大产业,苏南地区有望成为大陆接纳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最主要战略基地。

  安居乐业,“直把昆山作桃园”

  政府的亲商意识和工作生活软环境的营造,是苏南地区吸引台商的法宝。

  对台经济工作是江苏对外招商的重点。借鉴新加坡吸引外商的经验,苏州在吸引台商投资时明确打出了“亲商”、“富商”、“安商”的口号,上到党政一把手,下到各级政府部门,服务台商的意识十分强烈。在昆山、吴江等市,党政四套班子的负责人不仅在吸引台商投资的时候亲力亲为,在台商落户之后还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们,所有电话均向台商公开。一些地方领导每周定期几次上门为台商现场解决难题。此外,许多城市每年让台企给政府职能部门无记名打分,以此作为评价部门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

  由于两岸经济、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不同,许多来祖国大陆创业的台商及其家属开始并不习惯。为了让台商潜心创业而无后顾之忧,苏南地区专门营建了一大批服务性、功能性的项目,如台商子弟学校、电子商务中心、台商生活聚集区等,彰化银行昆山办事处和台商医院等先后投入运作或在积极筹建之中,方便了台商的工作和生活。

  此外,浙北过去自我推销意识淡漠,重个私轻外资的观念,苏南赋予台办招商功能等新尝试和台商从众、喜欢集聚的习惯,也是造成两地一线之隔差异明显的原因所在。

  良好的投资环境、完整的产业链分布、强烈的亲商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台商对苏南形成了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许多生活在苏南的台商将上海比作台北,将苏州比作新竹,将昆山比作桃园。并用台北和高雄的距离来比喻上海到南京的路程。许多台商应邀回台湾演讲时,赞叹苏南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成为苏南地区“以台引台”的活广告,进一步增加了台商对苏南地区的认同感。台湾2001年的调查报告表明,吴江、昆山、无锡、苏州市区等苏南各地的投资环境综合排名,位居祖国大陆各城市区前列。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