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特写:309医院抗击“非典”一线医护群体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6月12日 08:42 解放军报

  特殊战场上的高素质队伍——记309医院抗击非典一线医护群体

  ●本报记者江宛柳、本报特约通讯员龚士建

  6月5日下午,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对解放军309医院防治非典情况进行了考察,4个小时深入细致的考察之后,考察组长彼得·霍夫曼先生十分激动地说:“我们看到,这是个非
常好的医院,在与非典这种全新的疾病作斗争中,医护人员很勇敢,工作很有激情,我们非常崇敬他们的敬业精神!”

  专家的评价,让309医院的人心绪难平。从今年3月9日接到命令,3月16日接收第一例非典病人,到今天,先后进入抗击非典一线5批146人次医护人员,他们以非凡的勇气、爱心与智慧与非典展开殊死较量,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率上,成绩显著,展示出了一支高素质医疗队伍的精神风貌。

  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

  关键时刻上得去,为救治病人赢得了时间

  记者再次见到刘金伟时,年过半百的她脸上明显带着疲惫。她大腿双侧股骨头坏死,穿脱防护服是一大困难,3个月中,她每天要穿脱好几次,问她怎么挺过来的,她只是平和地笑笑。

  第一批上前线时,领导考虑到刘金伟的年龄和身体,初定的首发阵容没有她,她当即向院党委请战坚决要求上前线。她说:“当时谁心里都有些害怕,我们科最小的才18岁,那种时刻,我这个科主任、专家、党员怎么能不上?虽然当时没有经验,但我在场,大家心里就踏实。”一个月之后轮休14天,医院决定她不再进病区,她给院长打电话,固执地提出两条理由,一条是她已经有了经验,再进去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作用,另一条是多换一个人就多一个感染机会,院长只好又依了她。她就这样拖着一双病腿,两上一线,带领全科人员先后收治了近70名患者,绝大部分已康复出院。

  院长蔡忠军说:“军人要赴汤蹈火,医生要救死扶伤,我们平时就注意引导每一名医护人员认清职责,强化军队医护人员的职业意识。当紧急任务下来时,全院没有一个人讨价还价,我们的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动,上得去,靠的就是这种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

  “接到命令是下午5点半,第二天一上班就进非典病区,科里紧急开会准备时,我就想好了,叫我爱人今晚立刻赶回北京,把儿子送西安奶奶家去。”胸外科护士长金志权讲得很平静,但战友们都说这个抉择对她事关重大,儿子长到6岁从没离开过她,在公司工作的丈夫出差在外,儿子就与她相依为命。命令下来她没提半句困难,当晚丈夫乘夜航准时到家,第二天早上就带着儿子上了去西安的飞机。

  从3月9日接到第一道作战命令开始,309医院一批接一批医护人员都是在这种紧急状态下奔赴战场。他们本来平静的家庭生活一下子被打破了,像金志权一样迅速把孩子托送出去的人不在少数。骨科医生孙继桐接到命令,立刻把重病的父亲和上幼儿园的孩子送到亲戚家,同科的医生李宏伟知道后,跑去找领导坚决要求:我没家庭负担,让我替小孙进病区。两人争上战场,传为一段佳话。

  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

  在与非典短兵相接中,学习掌握战胜非典的本领

  王仲元主任交接完病区的最后一项工作,准备去轮休时,记者见到了他,他笑着说:“这3个月要说累,主要是心累,没有一天不在想着怎么治疗这些病人,睡觉都在琢磨哪个病人药该用多少。”

  全院第一批率队上战场、第一个接诊非典病人的结核三病区主任王仲元,作为有着20年工作经验的肺病专家,在接到准备收治病人的命令前,就着手收集资料,查找文献,到兄弟医院了解病人感染过程。参加首战任务的人都记得,那天夜幕下,救护车拉着瘆人的铃声送来第一例非典病人,病人高龄,高热,呼吸衰竭,年轻人都有些恐惧,王仲元首先上前询问,听诊,看片,领导沉着,其他人的顾虑就打消了。在治疗中,他发现该病普遍损害心肌,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对患者心肌的营养治疗,减少了心脏合并症。3个月里,王仲元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即使在轮休中,他也忙于整理治疗记录,为全院医护人员介绍防治经验,到兄弟医院交流。

  医生王金河结合15年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经验,通过细致观察和分析,掌握了治疗非典的一些规律和特点。不少病人在大剂量使用激素后,关节疼、肌肉酸疼乏力、心慌,他率先在临床对病人实施常规补钙,不仅减少了病人的痛苦,而且提前了康复时间。

  大家称放射科技师赵敏和技术员陈建忠,是“拥抱”非典的人。他俩每天推着移动X光机出入病房,把病人挨个抱在怀里,腾一只手把片夹放到病人身下,拍完片再抱起病人取出,决没半点马虎。有一次,赵敏抱起病人拍片,病人忽然搂着他的脖子,惊恐地问:“医生,你说我会死吗?”嘴几乎贴在赵敏脸上,赵敏并不挪开,而是亲密地拍拍病人肩膀说:“从胸片看好多了,你要有信心,一定会好的。”

  副院长刘希华对记者说:“我们医院的设施条件算不上一流,但我们在医疗技术上始终在追求一流,想方设法提高医疗骨干的专业技术素质。这次抗击非典就显示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善于在与非典短兵相接中学习掌握战胜非典的本领,才使一批又一批非典病人危重而来,康复而去。”

  记者在王仲元主任的手机上看到一则短信:“王主任、陈医生及全病区的医生护士们,你们现在怎样?知道你们一直在战斗中,向你们致敬。你们每个人的笑容都深深印在我们心中,你们的无私奉献一定会得到完美的回报!已出院的你们的病人。”

  全方位的护理素质———

  为了病人,能想到的都做到了

  非典一来,医院里护工、清洁工都走了。没人号召,病区的全体医护人员都自觉出任勤杂工。护士们不仅进行护理,还给病人端水送饭、收拾剩饭菜、倒垃圾,在家连衣服都没洗过的独生子女们,也会熟练地为老年病人一口水一口药喂进嘴里,擦脸擦身,剪指甲,清理大小便。污染最重的厕所堵了,护士长秦臻二话不说带上胶皮手套就下手掏。在没有氧气管道的病区,能看到体重才39公斤的护士汤莉小小的身影,每天里里外外滚氧气筒,每个氧气筒50多公斤,汤莉一天要滚进去30筒满的,滚出来30筒空的,大家都惊叹她哪来这么大力气?

  年轻的护士们对记者说起这3个月的经历,感受最深的是:护理非典病人不同以往,对护理技术有特殊的要求,你还要扮演很多角色。凡是为了病人,我们能想到的都做了。戴双层手套、眼罩溢满水雾,给病人输液看不清摸不着扎不进,护士长董虹就带领护理组进行特殊环境下的技术攻关,一边反复苦练,一边组织大家讨论,找窍门想办法,新轮入的护士,她就到病房里挨个手把手指导、示范,让大家快速掌握在特殊条件下的情况判断、护理技巧,直到每个护士都能熟练做到“全副武装”下,抽血、输液一针见血。

  护士王晓青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心理关怀。”一位54岁的男病人住进来时,胸片显示两肺病变弥漫,还患有癌症,心情特别烦躁,动不动就威胁医护人员:“你们别惹我生气,急了我吐你们一脸!”送饭,他不吃,送药,他说吃那有啥用,刚给他输上液他就把针头拔了。护士们就一次次耐心地把饭端到他面前,把药放到他手里,直到看着他吃进去。慢慢地,他被感动了,开始配合治疗,半个月后,他已经心情豁朗地给家人打电话说:“我现在好着呢。”

  政委谭新元对记者说:“我们医院战斗在非典一线的护士105人,在这次特殊的战场上,她们都交上了出色的答卷。”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