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军事观察:聚焦伊拉克战争中的战争动员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6月11日 06:56 解放军报

  ●傅慧军

  编者按国防动员建设是国家军事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防强弱与否不单单要看其军事实力,还应看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转化的能力。风起云涌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对国防动员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适时做好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转化的准备工作,提高平战结合与转换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之共识和国防建设的重中之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不可一日无防,“无备则伤,穷兵则亡”。只有采取“小常备”、“大动员”的武装力量体制,平时少养兵、养精兵,战时广泛快速地动员战争潜力,实现战争潜力向实力的实时、精确、定向、高效的转化,才是构建强有力大国防的必由之路和明智之举。世界各军事强国历来重视战争潜力预转建设,强调在经济建设中努力贯彻国防需求,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本刊特开办“外国国防动员面面观”栏目,欢迎广大读者踊跃赐稿。

  列宁曾经指出:“战争是对多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毋庸置疑,战争既是国力军力的较量,也是潜力动员的竞赛。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是一场军事实力相差悬殊的非对称作战。交战双方在实施谋略战、信息战、火力战的同时,也在战争动员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并对战争爆发、战局发展和最终结果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折射出了高技术条件下战争动员一些规律性、趋势性的东西。

  ●美英:战事未起,动员先行,极力抢占制胜先机

  以政治动员为先导,力求“出师有名”。此次对伊作战,美国为出师有“名”,大打宣传战、外交战、心理战,运用各种手段为战争造势,对外恩威并施、刚柔并济,极力经营“倒萨”联盟。对内将伊拉克列为“邪恶轴心”国之首,历数萨达姆政权拥有并可能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本·拉登恐怖分子有染、实行独裁统治“三大罪状”,一度使国内民众对伊动武的支持率达到70%以上。同时,美国还对伊拉克广泛实施政治反动员,收买扶持反对派,散发数千万份传单煽动军民造反,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军事行动扫清了政治上的障碍。

  以兵员动员为基础,增强“智力底蕴”。人力、财力、物力是进行战争的前提条件,也是战争动员的基础环节和主要内容。美英两国都在战前发布了战争紧急动员令,共征召服现役的后备役人员达20多万人,其中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据称,美军动员的范围十分广泛,囊括了国民警卫队、陆海空军后备队和海岸警卫队各个领域,甚至还有部分在校大学生也被征召服役。被征召的预备役人员,一部分被充实到赴海湾地区作战的部队,主要执行战斗支持和战斗勤务支援和保障任务,为部队解决了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大部分被用来接替参战部队的防务,履行与原部队基本相当的职能,确保地区安全稳定、部队组织结构稳固、各项建设发展稳步。

  以科技动员为主打,加大“制胜砝码”。美国此次将科技动员放在突出位置,为达成速战速决的企图,全面启动军工生产线,研制并投入使用了如第四代“战斧”巡航导弹、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电磁炸弹等大量高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先后启用了总数多达90多颗的军用、气象、通信和侦察卫星,对伊拉克战场进行了全时监控,为战争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以法规制度为依据,洞开“战略通道”。美英两国具有完备的动员法规体系,因而依法组织实施动员便成为其战争动员的显著特征。特别是在关系军队战略输送、机动的运力动员上,更是有明确、详尽而操作性很强的法律规定和要求。美国《商船法》规定,美国船队在战时或国家发生紧急事变时,列入海军的辅助力量。并从1970年开始,10年内建造了300多艘符合军事运输要求的新型商船,以便于被快速征用。英国制定的《民航法》、《运输法》也明确,战时各航空公司有义务在必要时候向海军提供支援;应征商船在任何情况下,均须按命令立即报到改装。正是由于美英动员法规比较完备,才使战略运力动员开展起来得心应手、及时有效。据悉,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国首批就依法动员了47架商用飞机、80多艘大型商船执行远程战略投送任务,确保了30余万大军能够被及时运输到海湾地区执行军事任务。

  以财物动员为重点,搞好“基础工程”。战前美国在阿拉伯半岛预购了10亿美元的油料、弹药和装备,战前签订的生产合同就达到50万份、价值4000亿美元,从而保证了联军能够持续进行大范围机动和空地联合作战。战争中,美国政府又追加了700多亿美元的战争经费。这为美英顺利开战、持续作战和赢得最终胜利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

  ●伊拉克:广泛发动、武装群众,形成全民皆兵之势

  尽管饱经多年制裁和封锁,伊拉克国力、军力急剧下降,但也能够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动员措施。

  深入发动、武装群众,创造举国迎战、全民皆兵的态势。伊拉克自知经济和军事实力与美英不可同日而语,因而把动员的首要目标放在凝聚精神力量,全民抵抗、以拖待变上。主要方法是:广泛开展国家利益教育,揭露美军掠夺石油资源、控制阿拉伯世界的目的,号召全民为国家利益而战;利用民族宗教信仰,激发反美仇美情绪,组织发动“圣战”;进行效忠教育,培养嫡系亲信,建立“萨达姆敢死队”;对自杀性袭击行为进行宣扬和褒奖,鼓励民众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作战;向民众发放700万枪支,组织“准军事力量”进行游击作战训练,并为国民配发储备3—6个月的粮食、饮水等。通过一系列的思想发动,广大伊拉克民众的意志被充分调动起来,面对美英联军强大的心理攻势和空地一体的联合作战,伊拉克在战初非但没有出现大批难民潮,反而有数千名在国外工作的伊拉克青年返国参战,有不少国内反对派也加入了对美英作战行列。10多个民兵团活跃在各城镇、乡村,采取游击战法与美英周旋,并不断对联军长达500公里的后勤补给线进行袭扰。

  坚持贯彻“哀兵”之策,广泛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伊拉克高度重视利用外交手段制止和延缓战争的爆发。主动配合联合国武器核查,销毁违禁“萨穆德”导弹的办法,迫使美英放弃在联合国通过新决议的努力,使其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同时,主动化解与阿拉伯世界的各种矛盾,包括向科威特人民道歉、与伊朗交换战俘等等,博得了阿拉伯世界的广泛同情和支持。据统计,阿拉伯各国共有6000多名志愿者前往伊拉克参与了抗击美英的作战行动。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动员和有效指挥伊军民作战。伊拉克紧紧抓住了美英害怕引起“人道主义危机”的心理状态,充分利用官方和民间的各种媒体揭露美英滥杀平民、造谣污蔑的真相,萨达姆本人多次露面,发表全国动员令,号召和指挥全体军民与入侵者决一死战。新闻部长萨哈夫,更是把新闻媒体当作反击美英联军最有力的武器,对联军的行径进行了彻头彻尾的痛斥,动员民众与国家共存亡,在一片危城中向世界传出了伊政府的声音,获得了不少国家的同情和支持。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