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战略评论:普京的彼得大帝梦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6月9日 15:08 中国《新闻周刊》

  圣彼得堡,这座俄罗斯名城,刚刚经历了其他城市所无法企及的荣耀。为了庆祝她的300岁诞辰,俄罗斯倾举国之力大大地操办了一场。

  俄罗斯花了差不多5年时间筹备,投入15亿美元,对市内70多处设施和古迹进行自建城以来最大规模的“整容”。

  而这场庆典已不再属于俄罗斯人自己,来自全球的44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圣彼得堡助兴,整个世界的目光都被她吸引。

  当地时间5月30日黄昏时分,圣彼得堡上空飘起一场雨,原定在广场举行的庆祝活动改在伊莎大教堂,站在这座教堂外的涅瓦河畔,一向表情冷峻的普京说,“这座有着300年历史的城市迈入了新的发展纪元。”而此刻,在遥远的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天刚破晓——幅员辽阔、横跨11个时区,占世界陆地总面积1/6的俄罗斯,沉浸在对彼得大帝的追忆之中。

  300年前,彼得大帝建造了圣彼得堡,为俄罗斯开辟了向西望的视野和走向强大的契机。这位俄罗斯强人当时说,“设若天假我以年,圣彼得堡将变成另一个阿姆斯特丹。”“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的俄罗斯。”这是普京的承诺。二人多么相似的语气。

  今日的盛典,能否成为普京、这个被期待成为彼得大帝继承者的人,带领俄罗斯回归欧洲、回归世界大国行列的新的里程碑?

  当我们的报道面世的时刻,圣彼得堡的狂欢已渐行渐远,俄罗斯民族被撩拨起来的雄心将不得不回归冷酷的现实,重新面对如何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构建起一座可能的桥梁的难题

  在过去的10多天里,俄罗斯总统普京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忙碌同时也最风光的人。

  在圣彼得堡——他的家乡,普京走马灯似地周旋在各国元首之间,与他们会见、交谈、举杯、参观故迹、观看演出。借着纪念彼得大帝和他所建造的圣彼得堡的时机,普京导演了一出以他本人和俄罗斯为主角大戏。

  然而,斥资15亿美元,为一座城市的诞辰举办庆祝活动,与普京一贯的务实作风迥异,显然,他的着眼点不在圣彼得堡。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邢广程认为,普京举办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第一是为了昭示俄罗斯历史的辉煌,第二,想通过这次活动为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开辟一个空间,提高俄罗斯的国际形象,第三,展示圣彼得堡和俄罗斯的形象,吸引外资,刺激经济发展。

  圣彼得堡盛典,是俄国继纪念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之后,第二次通过一个国内的活动召集到众多国家的元首。

  在流光溢彩的演出背后,普京的潜台词是,相对于3年前那个民生凋敝的俄罗斯,如今的俄罗斯正逐步走出困境、恢复实力,他要像彼得大帝那样,带领俄罗斯重新融入西方世界。

  把俄罗斯建设成一个“强国”,正是普京步入政坛以来树立起来的政治形象所在。

  回归欧洲

  51岁的普京,出生于圣彼得堡一个冶金工人的家庭,1975年毕业于前苏联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成长在彼得大帝建造的城市,普京一直将彼得大帝视为自己的偶像。

  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普京将一幅彼得大帝的画像挂在办公室里。

  在历史上,彼得大帝当政的年代是俄罗斯正式转向西方、“打开通往欧洲的窗户”的开始。重新融入欧洲也是普京上任后确定的既定政策。

  俄罗斯问题专家盛世良说,俄罗斯人一直以“最欧洲化的亚洲人”自傲,同时又深以“最亚洲化的欧洲人”自卑。普京选择回归欧洲一方面根源于自彼得大帝以来的欧洲情结,一方面是由于理性地认识到,如今的俄罗斯不是美国的对手,只能通过融入欧洲加强同西方的交流和合作。

  普京最终决定融入欧洲,是经过权衡以后的选择。在执政初期,普京奉行“欧亚并重”的外交原则,2000年7月,普京在访问中日朝三国时说,俄罗斯既是欧洲国家,也是亚洲国家。但“9·11”之后,普京修正了上述提法,2001年10月初他在访德时明确表示:俄罗斯不是“欧亚大国”而是“欧洲大国”。

  5月31日,在带领40多位国家元首参观曾被纳粹德国摧毁、如今重新修复的凯瑟琳宫琥珀厅时,普京说:“这个艺术圣殿已成为我们欧洲大家庭新关系的象征。”在凯瑟琳宫偏殿举行午宴上,普京再次强调:“就圣彼得堡的历史和文化而言,俄罗斯明显地成为欧洲不肯分割的部分。”

  同一天,在康斯坦丁宫举行的俄罗斯-欧盟峰会上,普京在开幕词中呼吁打破欧洲国家间的边界,而这个“自由边界”欧洲也要包括俄罗斯。

  俄罗斯媒体有分析指出,由于欧盟即将东扩到俄罗斯的大门口,俄担心会再次被挡在欧洲之外。普京总统可能甚至会寻求在欧盟的谈判桌上有一个特别的席位,就像北约——俄罗斯委员会那样的形式。

  此前,普京曾说过,俄罗斯选择的道路是“西欧文化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无论我们生活在哪里,远东还是南方,始终是欧洲人,我们将努力留在我们地理和精神所归属的地方,如果有谁想把我们从这里排挤出去,我们将被逼寻求建立联盟,巩固自己的地位”。

  强人政治的复苏

  俄罗斯民族具有一种奇特的、内在矛盾的民族性。黄宗良教授将其概括为:忍耐、顺从、崇拜权威,但一旦被逼到墙角,也会拼命反抗,陷入无政府主义的极端。

  对俄罗斯政治有着深入研究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关海庭说,在政治领域,俄罗斯这个民族崇尚强势人物,并一直为强势人物所支配。从彼得大帝、叶卡婕琳娜大帝一直到列宁、斯大林,这些领袖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宗良说,当一个伟人消逝了,俄罗斯人总是期待着另一个伟人能够站出来带领他们。上个世纪末,绝大多数俄国人已经厌烦了叶利钦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病病殃殃的领导人,他们期待一位年富力强、有主见的人物来带领俄罗斯走出困境。当时,俄罗斯人的一个共识是:“俄罗斯再不能乱下去了。”

  这时,“谜一样的”普京担当起了这个角色,在俄罗斯整个国家陷入困境的时候,普京一上台就对外展示出强势的形象,并以类似“救世主”的形象为俄罗斯人所接受。

  借着此次纪念圣彼得堡300周年的时机,普京是否有意将借此将自己和彼得大帝并列起来,塑造自己的“强人”形象呢?

  俄罗斯问题专家盛世良的看法是否定的。他说,至少普京在表面上没有做这样的表示,而且俄罗斯已经不再处于依靠个人权威,普京的政绩是靠实务得来的。“俄罗斯人的退休金从普京上台时的每月400卢布,涨到了今天的1400卢布,这才是解释普京的民意支持率高达70~80%的原因。”盛世良说。

  普京的总统任期将于明年届满。4月22日,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韦什尼亚科夫宣布了下届俄罗斯国家杜马和总统选举的日期。杜马选举定于今年12月14日举行,竞选活动从今年9月1日开始;俄罗斯总统大选定于明年3月14日进行,竞选活动从今年12月10日开始。

  不可否认的是,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为普京提供了一个个人表演的舞台,通过这次活动,普京的支持率再度攀升,为他赢得下一届总统选举提供了保证。大部分俄罗斯人的看法是:普京很有能力,我们寄希望于他。

  新总统的挣扎

  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开始前的5月16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发表了今年的年度国情咨文。在咨文中,普京对俄罗斯经济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俄罗斯经济在近年的确有起色,在过去三年,俄罗斯经济增长了20%。

  但他同时说,俄罗斯经济仍然是疲弱而且不稳定的,俄罗斯走向富强的步伐还不够快。

  这是普京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统以来第4次发表国情咨文。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俄罗斯在普京的领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和车臣恐怖主义危险等问题,就像高悬在俄罗斯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威胁到俄罗斯的未来。

  1999年8月,当在俄罗斯政坛上寂寂无名的普京被叶利钦任命为总理时,他很清楚,从叶利钦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烂摊子。

  自1992年开始的“休克疗法”,没有给俄罗斯带来更多的生机,从实行通缩性财政政策引发的经济萧条到1998年的金融危机,使俄罗斯带陷入了空前的动荡。卢布不断贬值,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下降,工厂倒闭,物价飞涨,俄罗斯有些地方的失业率高达50%~60%,贫富差距拉大,除了一部分新兴财阀之外,大多数俄罗斯人的生活陷入了凄惨的境地,人口的出生率降到全世界最低水平,种群退化现象十分严重。

  由于盲目实行“私有化”进程,一些大财阀肆意掠夺国家资产。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斌撰文说,叶利钦执政时期,寡头们全面操纵了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直接掠夺国库、银行谋取暴利。

  特别是金融寡头勾结政府官员,将原来效益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窃为己有,导致了税收大幅减少财政赤字困难;操纵财政发行利率200%的债券,以高利贷形式直接掠夺国库资源;当财政陷入越来越深的危机时,又发明了所谓“抵押贷款私有化”,将储藏丰厚的大油田、矿山廉价抵押拍卖。

  而备受指责的是,叶利钦政府为了保证寡头的利息收入,宁愿拖欠巨额的工资和养老金。

  在谈及俄罗斯的这段改革时,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将其称为“一种罪恶的资本主义”。普京显然认识到了当时的状况,他在发表于1999年12月30日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发出警告:“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时期,它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二、三流国家的危险。”

  在同一篇文章中,普京宣告俄罗斯要结束叶利钦时期对西方的过度依赖,寻求独立的发展道路。

  “每个国家,包括俄罗斯都必须寻找自己的改革之路……只有将市场经济和民主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普京执政三年

  2000年7月,刚刚就任4个月总统的普京在国情咨文中说:“俄罗斯惟一现实的选择是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做一个不反对国际社会,不反对别的强国,而是与其共存的强国。”

  出任俄罗斯总统后的半年时间内,他先后批准了《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和《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三个纲领性文件,全面阐述了俄罗斯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确定了全面均衡的大国外交方针,显示出一副“大国”和“强国”的姿态。

  普京开始给俄罗斯,这个病入膏肓的患者进行手术。

  在经济领域,普京首先搁置了俄罗斯前第一副总理丘拜斯制定的一系列私有化计划,特别是能源、通信等战略行业的私有化。他动用铁腕手段,狠狠打击了私有化中崛起的金融寡头,阻止他们勾结腐败官员掠夺社会财富,将巨额掠夺资金转移到海外。

  这个行动在他当选总统后不到两个月就开始了。昔日叱咤政坛商界的寡头们,因此纷纷受到俄罗斯检察机关的调查和传讯。第一号大寡头别列佐夫斯基和第二大寡头古辛斯基,均逃亡海外。

  这成为促成俄罗斯经济明显好转的重要原因。

  此外,普京对以前的经济体制做了大规模调整——“让国家对经济和社会进程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建立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使俄罗斯经济成为“可控制的市场经济”。

  政府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复兴经济的积极政策,诸如实行市场机制与国家刺激相结合的投资政策、推行积极的工业政策、实行合理的经济结构政策、建立有效的金融体系、取缔影子经济、推行现代化的农业政策、成立联邦出口支持署、通过俄罗斯反倾销法、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步实现同世界经济的接轨等。

  此外,普京还花大力气理顺国内各种政治关系,加强中央集权。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普京指出,“国家及其体制和机构,在人民生活中一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着强大权力的国家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事,恰恰相反,它是秩序的源头和保障。”

  叶利钦执政期间,俄国上层权力机关争斗不止,导致中央权力削弱,政令不通。联邦政府政令的影响力,往往只限于首都莫斯科周边的地区;苏联解体后遗症的影响以及改革失误引发的离心力,民族分立和地方分离思潮蔓延;许多地方领导人把自己的势力范围变成个人的“封地”,公然违抗总统和中央的指令。

  事实上,除车臣民族极端势力公开与联邦中央武装对抗外,一些联邦主体也几近半独立状态。

  在横向上,普京缓和各党派关系,模糊中右党派之间的界线,联合左翼的俄共,结束了叶利钦时期总统和杜马之间关系紧张的局面。

  纵向上,普京致力于加强中央的权力,主要措施包括:按地区管理原则建立7大联邦区;改革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的组成原则;制成整顿联邦宪法秩序和纪律的法律;建立国务委员会。

  其中以第一项最为重要,普京将俄联邦89个联邦主体划分为7大行政区,向每个区派出直接对总统负责的全权代表,负责在联邦区内组织实施总统确定的内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定期向总统报告联邦区国家安全问题、社会经济和政治局势。

  对内的这一系列强硬措施使俄罗斯国内大局稳定。

  被普京改变的俄罗斯

  在普京接掌政权大刀阔斧改革下,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已经明显好转。1999年当年,俄罗斯GDP即实行转轨以来最显著的增长,达到3.3%。在接下来的3年里,俄罗斯的经济继续稳步增长。2000年,俄罗斯的GDP增长达到7.6%,创下近年之最;2001年,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影响,俄罗斯GDP增幅降至5.5%;2002年的GDP增长则为4.1%,在西方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这一成绩显得相当不错。

  2002年7月31日,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主席弗拉基米尔·索科林在莫斯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俄罗斯居民的生活已经达到了199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但索科林同时透露,俄罗斯退休者的生活指标仍然要低于1998年危机前的水平,2002年6月俄罗斯的失业者人数比1998年8月下降了30%。但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远低于1989年的水平。

  进入2003年,一系列已经公布的经济统计数据仍然可提升俄罗斯的信心指数。

  4月15日,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第一季度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6.4%,是最近三年中增长幅度最大的;

  根据俄罗斯中央银行5月9日公布的统计数字,今年4月俄罗斯联邦外汇储备从517.9亿美元增加至561.11亿美元,净增43.21亿美元。

  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给了俄罗斯当局信心,去年10月,俄总理卡西亚诺夫曾宣称,俄罗斯将不会再次发生金融危机。相应地,国际信用等级局“标准普尔”去年8月已将俄罗斯在外汇和当地货币方面的长期主体责任等级由“B+”提高到“B-”;

  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4月18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3月份俄罗斯的失业者总数为597.5万人,失业率比2月份下降了2.2%。但是,与去年年底相比,俄罗斯的失业者总数却上升了2.7%,正式登记的失业者增加了10.1%。

  对于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北京大学的关海庭教授评论说,不应该过分夸大普京的作用。他的理由是,1998年金融危机以后,俄罗斯已经跌到谷底了,没法再下滑了,社会各界都有要重新走上发展道理的愿望。

  “普京确实非常有能力,但是,他也赶上了一个好的机遇。”关海庭说。

  石油成就不了的大国梦

  虽然目前俄罗斯经济形势向好,但是对于这种走势是否会在未来持续,分析人士表示担忧。

  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强教授说,俄罗斯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石油出口,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石油输出国组织是否将坚持限产保价策略,维持油价不变,有待观察,这有可能导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下跌,那么俄罗斯的经济必将遭受沉重打击。

  俄罗斯是一个资源大国,石油储量丰富,其探明储量居于非欧佩克国家首位。有分析认为,上个世纪90年代,俄国经济连续数年呈两位数的负增长,GDP总量萎缩了55%而没有导致经济崩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靠出卖石油等矿产资源换回大量外汇而得以支撑。

  2000年俄国经济猛增7.6%,主要得益于国际石油价格高居不下,石油价格暴涨使其出口额增长40%,出口总额支撑了俄罗斯当年GDP的40%以上。

  9·11之后,阿拉伯国家的反美情绪升温,巴以冲突加剧,形势逼迫美国这个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和进口大国开辟多元化的石油来源,以减少对中东地区石油输出的依赖。这给俄罗斯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俄国加大了石油开采力度,2002年初,俄罗斯的日石油开采量已经超过沙特,跃居世界第一位。

  据俄罗斯能源部公布的统计数字,2002年俄罗斯石油产量达到3.7693亿吨,比2001年增产9%,创下过去10年内的最高纪录。

  俄罗斯各石油公司借机大发其财,不但为俄罗斯创造了比前一年多50亿美元的税收,而且其利润也增加了70亿美元左右。另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的一份统计,能源行业工人的月工资为15094卢布,这是俄工人平均月工资4694卢布的3倍多。

  但是,美国在伊拉克军事行动的结束,给俄国的经济前景蒙上了不确定性的阴影。美国对伊拉克石油资源的控制权可能导致“限产保价”机制的失效。

  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伊拉克战后的亲美政权将石油产量提高一倍的话,将导致世界原油价格每桶下滑10美元。

  据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所称,如果国际市场上每桶石油价格下跌6美元,俄罗斯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将下降一半。而如果油价跌到每桶13美元以下,俄罗斯所有石油公司都将亏损,俄罗斯经济面临崩溃危险。

  分析人士曾指出,在国际石油市场和对伊石油贸易上的利益尤关,是俄罗斯此番坚定地和德法站在一起,反对美国对伊动武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产业结构不均衡、过分依赖石油出口给俄罗斯经济埋下的隐患,俄罗斯经济中其他方面的问题也不容低估。俄罗斯背负着沉重的外债负担,2002年,俄罗斯在偿还外债本息上共计花费了140亿美元,其中本金68亿美元,利息72亿美元。相比2001年,俄罗斯负担的外债减少了9%,但债务总额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

  虽然普京上任以来致力于提高工人工资和退休金水平,但俄罗斯在转轨时期造成的贫富差距过大的状况依然得不到明显改观。根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2002年10月公布的统计数字,俄罗斯全国32%的现金收入为占人口总数10%的俄罗斯最富有的人所有,而占人口总数10%的最贫穷的人只拥有全部现金收入的2.3%。

  此外,俄罗斯还面临着国家机制不健全、私有产权保护不足,财政紧张,生产性投资不足等问题。车臣恐怖主义也像幽灵一样盘绕在俄罗斯的上空。这些问题能否在未来得到妥善解决,将决定性地影响俄罗斯的经济走向。

  昭示着大国梦想的圣彼得堡庆典的辉煌转眼成为过去。对于普京而已,如何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才是关键所在。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03年第20期文/李楠)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