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美特工追踪“基地”内幕:9·11激活中枢神经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6月4日 19:14 羊城晚报

  2001年“9·11”事件后,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反恐战争开始了。这一年多来,美国情报人员搜集到的与“基地”相关的情报汗牛充栋。伊拉克战争刚过,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和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又相继发生了针对西方人的恐怖连环爆炸。面对这无休止的恐怖势头,6月2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登封面文章,讲述了美国情报人员追踪恐怖分子的内幕。

  “中枢神经”被激活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称,如果把全球反恐力量比拟成一个完整的人体躯干,那么中情局的反恐中心则是这个有机体的中枢神经,“9·11”事件使中枢神经系统被激活。

  “我看见了我们反恐官员脸上的表情,”1999年接手负责反恐中心的科弗·布莱克主任回忆“9·11”时说,“那种神情我曾经只在以色列情报人员的面孔上见过。他们因恐怖活动猖獗而常年处于惊恐之中,如今轮到了我们。”

  布莱克说,自他上任起,就一直追寻本·拉丹的踪影,其中有多次几近暗杀成功,但最终都被他侥幸逃脱。“9·11”事件后,追捕这位神秘的恐怖大亨更加艰难。

  图片: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内特(左图)、联邦调查局局长穆勒(右图)与拉丹(下图)的较量仍未有穷期

  反恐行动以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为开端,阿富汗自然也就成了美国情报部门首先定位的打击对象。“对付一个恐怖组织与对付一个政权完全不同,”“9·11”期间担任联邦调查局国际反恐部主任的迈克尔·罗林斯说,“我与国防部官员召开了不下百余次会议。通常,那些能够在战场上打击敌人的部队却无法在反恐战争中充当角色。因此,我与国防部之间的沟通就是这场反恐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最大转变。”

  中情局官员说,相对于冷战时期,反恐中心搜集情报要容易得多,包括利比亚和叙利亚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情报部门都向中情局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基地”组织情报。中情局反恐中心也由此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反恐情报搜集中心。

  现如今,中情局反恐中心每天都从海外的2500个分部搜集情报。每星期的文本及影音情报整合量大约在1.7万条左右,占用计算机硬盘资源按亿兆计算。

  “为80美元奔忙”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战机在摧毁塔利班政权的同时,也捣毁了大多数“基地”组织的窝点和训练营。随着恐怖分子的逃窜,美军逐一占领他们弃置的基地,也掌握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一位曾进入50余处“基地”据点的随军中央情报局反恐官员这样说:“我阅读了无数他们留下的材料、文件、录像带……他们的思想简直就与纳粹一样极端,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中情局来说,2001年11月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附近的一次轰炸成果尤为丰硕。在这次导致100余人死亡的轰炸中,随着一栋公寓楼的轰然坍塌,长期以来一直负责“基地”组织军事恐怖行动的总司令穆罕默德·阿提夫应声倒地。此外,情报人员在那里发现的资料录影带中还包括多位“基地”高层领导人的资料。

  按照录影带中的线索,美国反恐部队于2002年初在巴基斯坦境内逮住了“9·11”及1998年美国使馆爆炸案的元凶之一拉姆齐·比纳什;而录影带中的另一名在逃头目哈立德·杰哈尼则在今年的利雅得爆炸案中驾车自爆于美国人的公寓楼前。

  根据中情局的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基地”头目失去制造恐怖事件的能力,其高层领导人因各自分散而无法集结力量,“基地”在阿富汗的重要训练营也被捣毁,大约3000多名“基地”成员被美国收监。时至今日,“基地”策划者的每一次通讯都因中情局严密的监听网络而变得危险异常。他们的资金流通也不如往常那样流畅。美国情报人员最近一次截获的电话表明,“基地”组织的某个分支甚至为区区的80美元奔忙。

  鲜为人知的“基地”

  “基地”这个名称耳熟能详于“9·11”事件后。尽管中情局早在2001年前就盯上了这个恐怖组织,但直到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倒塌的那一天,他们也没能看清“基地”的真实面目。于是,那些在阿富汗战争后被俘的塔利班士兵及恐怖分子就成为中情局掌握“基地”组织的重要来源。

  中情局反恐中心了解到,“基地”组织在模式上可以分为两大分支。其中一支主要负责“思想宣传”,其组织形式松散,信奉“拉丹理论”,但他们并不直接属于本·拉丹领导。这些“宣传兵”分布广阔,从乌兹别克斯坦到印尼,从巴基斯坦到新加坡,其影响可谓无处不在。另一分支就是纪律严明、直接受本·拉丹领导的准军事组织。该组织对人员挑选十分严格,他们“成材”后也直接负责在各地区实施恐怖活动。但这一分支人员稀少,按中情局估计只有180人左右。

  与此同时,中情局反恐中心发现,他们对本·拉丹在“基地”组织中作用的理解曾有偏颇。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本·拉丹只是“基地”的精神领袖,手头并无实权,但许多情报表明,“基地”组织实际上就是这位恐怖大亨直接领导的准军事组织。而且,这些年来一起接一起的针对美国人的恐怖袭击命令都由本·拉丹亲自下达,包括1998年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美国使馆爆炸案和“9·11”事件在内。

  此外,关于本·拉丹拥有3亿美元个人资产的说法也被情报人员打破,因为有情报证明,本·拉丹在“9·11”事件后,其个人可周转资金已经所剩无几。

  中情局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情报员还对《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讲述了一段从未披露过的发现“基地”历史的经过。去年3月19日,波黑警方搜查了“基地”组织在萨拉热窝的一个秘密据点后,在缴获的一台计算机硬盘上发现了有关“基地”组织成立发展的详细历史记录资料,其中包括成立经过、各种秘密信件、各种会议记录及相应图片材料等等。

  更让中情局反恐中心兴奋的是,这一计算机硬盘中还保存有一些本·拉丹亲自撰写的文稿。这些材料显示,“基地”组织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反抗原苏联对阿富汗的武装干涉,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恐怖组织。这些材料还显示,“基地”组织卷入了20世纪90年代波黑内战和苏丹内战,而且与1995年的车臣战争也有干系。

  “基地”的发展动向

  从2002年秋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也门法国油轮爆炸、印尼巴厘岛爆炸、肯尼亚蒙巴萨两起针对以色列人的恐怖袭击、沙特利雅得连环爆炸、摩洛哥卡萨布兰卡连环爆炸等事件。

  中情局认为,从表面上看,阿富汗战争过后,恐怖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的频率更加猖獗。而实际上,如此频繁的恐怖活动表明了“基地”在结构与策划层面上出现了“松动”,也就是说,“基地”已经失去了策划像“9·11”事件一样大规模恐怖袭击的能力。一名在海外的中情局情报人员解释说,因为对于任何一个恐怖组织来说,制造任何一起可以达到足够影响力的恐怖事件都需要花费相当一段时间进行商讨、策划、招兵买马、筹集资金等。但近一年来发生的恐怖事件在行家看来都不免有一些“仓促”的痕迹。

  他说,“‘基地’在转变,不得已的转变”,因为“基地”的军事组织分支已经被逐渐削弱,因此它不得不依靠一些分散的“宣传兵”来实施恐怖活动。没有经过训练的“业余”恐怖分子在能力上是无法与实施“9·11”事件的“专业人员”媲美的。

  尽管如此,恐怖分子能力的下降并不代表恐怖威胁不再存在。更进一步说,恐怖势力的分散使得中情局的反恐战争变得更加艰难,因为“捣毁一个集中训练营要比到某个国家某村庄的某座小茅草屋内找某个人要简单得多”。

  2.0版本的“基地”

  正是因为“基地”组织出现了上述变化,美国作家彼得·伯根在其一本介绍恐怖组织的新书《圣战公司》中把“9·11”后在形式上更加分散、组织上更加团结的“基地”组织描述成“基地”2.0版。

  对此,中情局反恐中心也点头称是。一直以来,他们都认为“基地”是一个“有不断学习精神的组织”,不断追求更加具有迷惑力的恐怖袭击手段,还坚持不懈地变换藏身地点。

  在美国许多反恐官员看来,“9·11”前那个有着众多训练营地和大笔周转资金的准军事化恐怖组织已经不复存在,但其残余势力却被赋予了更多思想上的武器,特别是在今年的伊拉克战争过后。如今的“基地”组织已经把他们的追求从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恐怖袭击转移到小规模的“软目标”上,例如卡萨布兰卡浪漫的西方餐厅。在他们看来,这样的袭击更加具备意识形态上的杀伤力和威慑力。

  于此,中情局的反恐之战似乎遥无尽头。尽管他们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与“基地”展开周旋,但正如一名“基地”组织成员在发送给英国一家阿拉伯文杂志的电子邮件中所说:“美国逮捕再多的‘基地’领导人也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因为我们有着源源不断的补充。”

  一名中情局官员说,一旦2.0版的“基地”把这个恐怖组织名称“虚化”,也就是说,当“基地”成为一个没有组织实体的“虚化恐怖概念”之后,美国的反恐战争将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遥遥无期。

  “我从来没有庆祝过胜利,尽管我每天都在为此而痴心妄想,”一名中情局的资深反恐专家说,“但我心里比谁都清楚,反恐,也许永远都没有尽头。”(文/琅讪)

  关塔那摩的“基地”成员

  2002年初,美国将千余名“基地”组织成员及其支持者押送到古巴关塔那摩湾美军基地。在那里,这些被俘者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导致不少国家和国际人权组织对美国提出抗议。在一些阿拉伯国家,美国还设立了6座关押恐怖分子的秘密监狱,其中所关押的“基地”组织成员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酷刑逼供。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