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已回国 建议中国公司暂缓入伊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6月4日 08:17 中新社网站

  中新网6月4日电昨天,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张维秋在京接受了记者采访。北京青年报今天报道称,张大使一行四人是在完成有关工作任务后,奉国内指示回国的。

  留守组和记者撤离最为惊心动魄

  昨天,张维秋大使首次向媒体披露了在伊中国公民按计划分批撤离的完整经过。张大
使介绍说,早在去年9月初,使馆就得到了上级“把握时机,把人员撤回来”的明确指示。我国使馆撤离时依据的原则是保证人员、机密文件的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整个撤离过程共分三批:第一批是中资机构人员,当时共1600人左右。使馆还特别多次核对了当时伊拉克并无港澳台人士。这些人员和到巴格达参加博览会的临时人员在使馆的周密安排下陆续安全撤出了伊拉克。第二批撤离的是使馆人员配偶及部分外交官。“我们是除夕接到指令,大年初一作撤离动员。2月7日,11名配偶和7名外交官撤离;2月16日,又有11名同志安全撤离。至此,使馆只留下7名同志留守,工作十分繁忙。”第三批留守组及媒体记者撤离最为惊心动魄。

  张大使说,3月16日使馆通知所有记者做好准备。17日上午接到指示,下午2点出发,晚7点30分到达边境。为了帮助因某种原因未能同行的3位央视记者,留守组同志不辞辛苦在边境等候11个小时,终于使所有媒体记者顺利过关。“刚一进约旦边境,就接到了驻约旦大使陈永龙打来的电话,转达了国家领导人和外交部领导的慰问,当时心里感到温暖极了。”

  使馆遭劫大家无比痛心

  留守组撤到约旦以后时刻牵挂着战火中的我国驻伊使馆。张大使介绍,留守组通过新华社的伊拉克雇员得知使馆已经被抢劫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在这种情况下,由我国驻约旦使馆参赞李琛、伊拉克使馆随员于海琳以及一名司机组成的3人小组冒着生命危险于“五一”期间返回战后的巴格达,勘察使馆受损情况。

  昨天,于海琳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亲眼所见:“很远就看到大使馆的门窗都被卸掉了。进去一看,大使馆、办公楼、职工宿舍、商务处四座楼都只剩下了主体结构,内部设备全被洗劫一空。有些房间还被纵火。想到仅仅一个月以前这里还是一个可以办公、生活的地方,我当时痛心极了。”张大使说,早就预料到在萨达姆政权倒台之后的无政府状态下会出现抢劫情况,外国人的财产首当其冲,但是没料到程度会如此严重,中国使馆损失会如此惨重。

  时机成熟时将恢复中国驻伊使馆工作

  张大使表示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待时机成熟时恢复中国驻伊拉克使馆的工作。他同时表示,中伊之间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在反对殖民、争取独立的斗争中以及经济建设中紧密合作。双方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在很多方面有共同利益,存在合作基础。他本人对两国将来的关系持乐观态度。问到这位62岁的外交官是否准备重返伊拉克,张维秋表示只要祖国需要,工作需要,他将义不容辞重返伊拉克。

  建议中国公司不要急于进入伊拉克

  关于中国在伊拉克重建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张大使表达了三点个人看法:首先,中国经济科技实力突飞猛进,伊拉克政府和百姓对我国的技术、产品质量都很了解并欣赏。作为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严格按照安理会有关决议规定与伊拉克合作。其次,伊拉克石油丰富,而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能源,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再次,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政策深入人心,中国公司信誉很好。这些都是中伊两国进一步经贸合作的良好基础。

  伊拉克战争使中国公司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张大使介绍,在战争开始之前,有不少中国公司与伊拉克签了相当数量的合同,“由于这些合同都是在联合国主持下进行的,如何处理也应由联合国安排。”张大使建议,急于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寻觅商机的商家应该仔细研究形势,制定经商策略,但是目前急于返回伊拉克并不可取。“我在约旦和多位别国驻伊大使商讨此问题,大部分大使都认为目前伊拉克不但安全没有保证,经商也没有一个说话算数、可以与之打交道的部门。”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