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战略评论:中国石油战略需要重新定位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6月3日 11:24 中华工商时报

  周勇刚

  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石油业步入一个微妙的势力重划阶段,而中国石油企业在北里海收购项目上遭受重挫之后,却在中俄原油管道原油购销合同上获得了收获。日前盖洛普(中国)总经理郭昕提出

  种种迹象表明,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石油业正步入一个微妙的势力重划阶段,而中国的石油战略必须作重新调整,以此应对出现的严峻挑战。这是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昕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的。

  中俄突破

  此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富才和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董事长霍多尔科夫斯基签署了《关于中俄原油管道原油长期购销合同基本原则和共识的总协议》。协议表明,这一项目

  实施后,中俄双方可在投产后5年内每年实现原油贸易2000万吨,以后增加到每年3000万吨。此外,中石油与尤科斯还签署了关于600万吨原油的铁路购销合同。

  郭昕说,中俄原油管道项目是目前中俄两国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对能源尤其是石油的控制,在21世纪表现的更为突出。美国赢得伊拉克石油生产的“控制权”,首先对中东乃至世界产油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而中俄在石油领域合作的“突破”,将有助于双方在未来世界石油新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

  去年下半年,正当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有条不紊地对中俄石油管道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时候,俄输油管道公司突然抛出一个准备替代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的新方案,建议俄政府铺设一条西起东西伯利亚的安加尔斯克,东到俄远东太平洋港口纳霍德卡的石油管道。而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此次出访前,俄总理卡西亚诺夫向外界表示,从俄东西伯利亚地区出发的石油出口管道,首先将铺设到中国大庆,至于什么时候在中途分岔,并将其延伸至俄罗斯的远东港口纳霍德卡,主要取决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今后石油勘探开采的前景。

  至此,俄罗斯围绕东部地区石油出口线路的争论终于落下帷幕。

  郭昕分析说,从政治角度看,战略伙伴关系,为中俄这次合作赋予了实质性的内容。但这也不能完全把“战略伙伴关系”视为“保护屏障”。在去年12月,发生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被迫放弃参与俄“斯拉夫石油公司”股权拍卖会的事件,而它的始作俑者也并不完全来自企业,可以认为,有俄政府高层的影响。

  里海折戟

  目前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正在受到挑战。上个月,英国天然气国际有限公司(BG)正式通知中海油,哈萨克斯坦北里海项目的现有股东已决定行使其优先购买权,收购BG曾同意向中海油出售其在北里海项目的1/12(8.33%)的权益。这意味着中海油与北里海项目彻底无缘。而没过几天,中石化也同中海油命运一样,收购北里海项目搁浅。

  郭昕强调指出,被排除在北里海项目之外,对中国两家石油公司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这同时也在对中国实施石油战略发出“调整”信号。可以看到,随着中国国内原油进一步供应吃紧,中国将在未来几年加大从海外引进原油的力度。在石油供应渠道上走多样化,避免更多的依赖于中东地区,是一个明智的抉择,但这还远远不够。中国必须运用国际贸易的规则和手段,避开一些产油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各个击破。在这方面,中国可以更多地借鉴同样是石油消费大国的欧美等国的经验。

  据悉,从俄罗斯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这条全长2400公里的跨国石油管道有望在今年年底的破土动工。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