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观察:巴以和平进程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5月26日 19:15 新华网

  从“奥斯陆协议”到“中东和平路线图”

  4月30日,以马哈茂德·阿巴斯总理为首的巴勒斯坦新内阁宣誓就职。同日,酝酿已久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见本文图表)终于由美国、联合国、欧盟和俄罗斯四方正式公布。从1993年的“奥斯陆协议”到现在的“中东和平路线图”,巴以和平进程在经历了近10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奥斯陆协议奠定和平基础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根据这项决议,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有权建立自己的国家。不幸的是,在1948年爆发的第一次阿以战争中,巴勒斯坦阿拉伯国领土分别被以色列、约旦和埃及占领。1967年6月,以色列又攻占了被约旦并吞的约旦河西岸和被埃及占领的加沙。此后,以阿拉法特为领袖的巴勒斯坦人先后以约旦河西岸、约旦和黎巴嫩为基地,同以色列进行了15年的武装斗争。1982年,在以色列的打压下,巴勒斯坦武装和巴解组织总部被迫撤离黎巴嫩,双方失去了战场接触,巴勒斯坦问题进入了政治解决阶段。1993年9月,巴以双方抛开纷杂的国际调解,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秘密达成了和解协议,即“奥斯陆协议”。“奥斯陆协议”是一项旨在实现巴以永久和平的框架性协议。根据双方安排,巴解组织和以色列首先交换了相互承认的法律文件,继而又照顾到美国的主导地位,在白宫草坪签署了正式名称为《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的“奥斯陆协议”。在随后的两年里,随着和平进程的稳步发展,双方又签署了《加沙-杰里科协议》和《西岸和加沙地带过渡协议》,这两项协议被普遍认为是“奥斯陆协议”的组成部分。协议的核心内容是:以色列首先撤出加沙和杰里科,并开始为期5年的自治过渡;建立经选举产生的巴勒斯坦自治机构;过渡期内,以色列将先行撤出约旦河西岸6座城市和450个村镇,继而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大部分领土交给巴勒斯坦自治当局管理;过渡期开始3年内启动巴勒斯坦永久地位的谈判;永久地位的谈判包括双方必须解决的耶路撒冷、被占领土犹太人定居点、难民安置、水资源分配和巴勒斯坦政体的最终地位等主要问题;过渡期应在1999年5月结束。

  暴力冲突阻挠协议顺利实施

  协议最初的执行情况确实令人鼓舞。以色列接连撤出一个又一个巴勒斯坦城市,由巴解游击队员改编的警察部队接管了这些城市的内部防务,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机构如期诞生,巴勒斯坦人民历史上首次行使民主权利,选举产生了自治机构的领导人和立法委员会。如果协议进展顺利,巴勒斯坦人有可能在1999年5月就已实现建立独立主权国家的愿望。但是,恐怕连签署协议的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都没有料到的挑战随即出现。

  在以色列议会,“奥斯陆协议”经过激烈辩论,仅以一票之差勉强通过。拉宾从第一天起就被强硬的民族主义势力指称“出卖犹太人的利益”。

  在巴勒斯坦,特别是在加沙地带,来自极端宗教势力的抵制越来越强烈,因为他们坚持否认以色列的生存权,认为“奥斯陆协议”是“投降和叛卖”。

  需要指出的是,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长达15年艰苦的武装斗争中,巴勒斯坦宗教势力始终没有发挥作用,因为巴解所有派别都坚持世俗革命,排斥和厌恶宗教势力,阿拉法特更是定下了铁的纪律:不许宗教势力渗入和参与。但在1988年开始的“全民起义”期间,以“哈马斯”为代表的极端宗教组织的影响逐渐扩大,它们组织严密,不仅广泛开展慈善事业,而且也建立了地下军事组织。1994年起,人体炸弹开始在以色列城市接连炸响。1995年夏秋之际,以色列每撤出一座城市,总有一枚人体炸弹在公共汽车上爆炸,伤亡人数直线上升。以色列强硬民族主义势力在全国掀起了抗议浪潮,拉宾被攻击为“卖国贼”和“刽子手”,是在“以土地换炸弹”。同年11月4日,拉宾被犹太极端宗教分子杀害。拉宾死后,继任总理的佩雷斯坚持按协议完成了从西岸6个城市的撤军,但在内外压力之下,被迫宣布提前大选。不料大选前夕,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在10天之内接连发生了3起汽车爆炸,黎巴嫩的真主党则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300多枚火箭。随后,佩雷斯对真主党发动严厉报复行动,但带来重大平民伤亡,引起以色列阿拉伯选民不满。结果,拉宾遇刺后,只有3%支持率的利库德主席内塔尼亚胡出任总理。内塔尼亚胡执政期间,尽管作出了一些导致巴以关系恶化的举动,然而他还是同阿拉法特签署了新的协议,又移交了13%的巴勒斯坦土地。接下来是号称“拉宾第二”的巴拉克同阿拉法特打交道,谈判虽有所推进,但困难重重,1999年5月的原定期限也失去了意义。2000年7月,临近结束任期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将巴拉克和阿拉法特召集到戴维营,试图效仿他的民主党前任卡特总统促成埃以和平协议那样,通过封闭和密集的谈判,一揽子解决巴以问题。但克林顿的愿望未能实现。面对巴拉克提出的前所未有的让步,阿拉法特不为所动。不是他不愿意签字,而是他不敢签字,因为无论是在内部还是外部,人们都要求他得到更多。

  “路线图”确定巴建国时间表

  转眼间,巴以之间打打谈谈又过了两年多。美国和以色列对阿拉法特失去了耐心,公开宣称不与阿拉法特打交道。美方还提出,美国和以色列双方均能接受的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完成组阁,是公布“中东和平路线图”的先决条件。2002年初,以色列军队炮轰阿拉法特官邸并围困阿拉法特数月之久,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中东和平路线图”这次由4方共同提出,表明了国际社会的愿望是一致的。新方案与以往方案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过去是解决了问题再建国,现在是建了国再解决问题。

  应该说,巴勒斯坦首先建国再同以色列解决其他问题的条件是具备的。目前,巴勒斯坦自治机构已经在40%的领土上对98%的巴勒斯坦人实施管理,建立了自己的立法机构———巴勒斯坦委员会,已经有了一支3万人的武装警察力量,产生了新的自治政府,事实上的国家已经存在。但是,现在还没有理由对巴以局势未来发展过于乐观。

  在以色列,让人们恢复10年前的希望非常困难。即便局面好转,一些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不会轻易迎刃而解。最难的还是几百万巴勒斯坦难民的永久安置问题。以色列总理沙龙已经要求巴勒斯坦首先放弃难民回归权,但巴勒斯坦方面又不可能答应。原因很简单,流亡在外的巴勒斯坦难民不答应,收留这些难民的周边阿拉伯国家也不答应。以色列政府仍未正式接受“中东和平路线图”。在巴勒斯坦,阿巴斯总理的担子要比当年阿拉法特的担子更重,因为他必须做到让哈马斯放弃暴力和恐怖,实现政令统一。但哈马斯能做到这一点就不叫哈马斯了。如果谈判不成,势必引起巴勒斯坦内部的严重冲突。而不解决这个问题,以后的谈判又无法进行,甚至会出现更无法收拾的局面。总之,巴以之间的矛盾问题没有因为新方案的出现而减少,和平进程的阻力没有因新方案的提出而消失。巴以双方能否分阶段顺利沿着“路线图”走下去,国际社会正拭目以待。(完) (文/殷罡、编辑/李敬臣)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