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局外观战:一份妥协性决议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5月24日 08:45 人民网

  李学江

  5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经过两周的争议,美英西提案国三易其稿,终于以14票赞成,叙利亚未出席的结果,通过了解除对伊拉克制裁的1483号决议。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话说,这是一个妥协性的决议。其言外之意当然是决议并不尽如人意。

  美国总统布什最先建议解除对伊制裁已有月余,这一提议一开始即遭到俄国的反对,也受到法国与德国的质疑。其理由是,制裁伊拉克的决议是由联合国安理会作出的,也只有安理会才有权作出相应决定。联合国安理会1999年通过的1284号决议规定:对伊制裁只有当联合国核查负责人向安理会报告伊已销毁全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联合国对伊被禁武器已建立起长期监测机制后方可解除。正因此,近年来,不少国家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呼吁解除对伊制裁的要求,全都被美国所坚决拒绝。现在美国占领了伊拉克,它一方面为尽快开展经济重建,以摆脱财经负担;另一方面急于为占领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竟顾不得联合国先前决议,和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既找不到又不能说没有的窘境,便急急地要求解除对伊制裁,并在草案提交之前便违背联合国先前决议,自行宣布了解除了对伊制裁。

  美国的举措虽然不合于联合国1284号决议,但各国却难以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其原因有二:一是法俄德等国都看到,美国占领已是即成事实,继续与美国对峙下去将于已不利,如果再一味反对无疑将使双方关系雪上加霜。二是,伊拉克人道主义危机严重,经济刁蔽,民生困苦,谁反对解除制裁谁就得背上一个不人道的罪名。因此安理会几个大国就失去了对提案加以全盘否决的理由,而只剩下提出修改意见的份儿:如打掉原草案中的有可能使占领合法化措词;要求加强联合国在重建中的作用等等。而美国为急取尽旱通过提案,争得联合国的支持,也不得不对这些要求作出某些让步。

  然而,不论如何,从客观上说,决议使伊拉克得以从长达13年的制裁“枷锁”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走上重建国家的道路,对伊拉克,对中东地区和全世界也都不失为是件好事。

  首先,结束制裁对伊拉克人民是个好消息。20多年中,三次战争的兵燹战火所造成的损失与灾难已够深重,又加上这长达13年的经济制裁和贸易封索,几乎将伊拉克国民经济推向了崩溃。然而,制裁并未能取得实际效果:伊拉克官僚阶层的奢移生活依然故我,而普通百性却不得不在缺粮少药之中挣扎求生。据统计,这期间,多达150多万人死于营养不良和缺医少药;而受害者多是老人与儿童,至今仍有多达30万儿童仍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近年来,不少国家出于人道主义曾一再呼吁结束对伊制裁,而美国则以伊拉克未履行联合国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决议为借口坚决反对。结束制裁无疑有利于加速启动伊的经济重建进程,尽快消除战争带给伊人民的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其次,决议的通过有助于恢复因美国动武而受到重创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威信与声誉。战前联合国安理会被美国所指责和抛弃,又因未能阻止美国动武而威信受损。战后,美国曾试图让联合国只作配角,收拾人道残局。现在,在各方的压力下,美国终于作出某些让步,同意在重建中提升联合国的作用:一是增加了安理会可在12个月内审议决议执行情况的条款;二是,加强了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的地位,使其“具有独立职责”,可以“与管理当局密切合作,在包括共同努力促进建立一个国际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伊拉克政府的进程中发挥作用”。由此,联合国至少在字面上争得了参与战后伊政权重建的权力;并为联合国继续参与对伊的武器核查提供了可能。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将伊拉克问题重新纳入到联合国框架之内。

  最后,决议的讨论也为大国寻求改善关系和安理会恢复团结提供了一个契机。战前,安理会被分为主战派与反战派而分歧严重,尤其是欧美两家发生了空前严重的对立。战后,法德俄都看到,继续与美抗衡与已不利,与其逆风行船不如顺水推舟,然有意向美国示好却不得其门。正是决议的讨论为双方关系的改善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决议的通过表明,安理会分歧各方能以伊拉克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以向前看的姿态,作出了弥合分歧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欧关系,重塑了安理会的团结形象。

  当然,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指出的那样,1483号决议是“妥协的产物”。各国的修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掉了草案中让美英对伊打击与占领合法化的措词,但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主导伊政权重建和掌控伊石油生产与出口的事实。然而,从整体上说,制裁的解除有利于为伊拉克人民创造福址;有利于尽旱在海湾和中东地区创造和平与稳定的局面。同时,这一决议也有利于维护联合国的信誉与权威,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话说,“重要的是,安理会决议为联合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法律基础。”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