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海军总医院急诊科主任王海龙:与疫魔争夺生命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5月20日 23:17 解放军报

  ●姚雁、吉尔、本报特约记者徐锋

  开栏的话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着中国人民,考验着人民军队。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抗击非典战斗中,我军广大医务工作者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当先锋、打头阵,毅然
奔赴阻击疫魔的最前沿。

  人民的利益重于泰山。一声令下,白衣战士们告别年迈体弱的双亲、告别咿呀学语的孩子、告别依依不舍的爱人,奔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驻疫区的部队医院积极投入驻地防治非典的战斗。在这些难忘的日日夜夜,他们舍生忘死,无私无畏,迎难而上,集结成一支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生力军,在抗击非典前线高高扬起鲜艳的军旗。他们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写照。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人民军队的白衣战士是祖国人民值得信赖的英雄儿女!

  在此,我们开辟了这个专栏,为战友们讲述我军医务工作者在抗击非典战斗中当先锋、打头阵的感人故事。愿战友们以他们为榜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发光发热,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人物档案:海军总医院急诊科主任王海龙,1976年12月入伍,1983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1989年7月军医进修学院呼吸专业硕士。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他是一位与疫魔争夺生命的勇士。5月5日,他被四总部通报表彰为全军非典防治工作先进个人。海军后勤部党委日前为他记三等功一次。

  3月9日,海军总医院急诊科接诊的一例地方患者,先是呼吸急促,干咳不止,尔后出现昏迷,王海龙很快确诊病人为非典患者。疫情紧急!他立即对患者进行隔离,并报告医院,仅一天时间就建起了严密的非典隔离病区。

  王海龙和医务人员对病人进行24小时特医特护。最初,病人因为恐惧,做气管插管时不断挣扎,随着剧烈的咳嗽,含有大量病毒的飞沫喷涌而出……王海龙大声命令其他医护人员走开,自己动手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4天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成功诊治首例患者让王海龙感到:非典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在疫魔面前丧失争夺生命的信心和勇气。

  4月11日,医院收治的一例地方非典患者呼吸困难,全身发紫。“立即隔离抢救!”抗炎、吸氧、镇静等治疗手段和药物相继用过,但病人病情仍然没有得到控制。王海龙果断决定:上呼吸机!晚上12时,病人的病情趋于稳定。

  王海龙松了一口气,但刚走出病房,这位患者的爱人突然称自己身体不舒服,觉得头晕。一量体温:38.6摄氏度。几夜没合眼的王海龙意识到这是明显的近距离感染症状,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大面积感染。当时,北京已经有收治非典的定点医院,他完全可以将病人转送指定医院。但考虑转送过程可能增加感染机会,王海龙决定立即对其实施救治,将这对夫妻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从王海龙的家到病区不到100米,一家人近在咫尺,却无法团聚。儿子想见爸爸,只能站在家门口,远远地看着隔离区内忙忙碌碌的“白大褂”进进出出,凭感觉判断哪一个背影是爸爸。

  “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有着27年军龄的军人。抗击非典、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疫魔一天不退,我就一天不下战位!”王海龙让亲属去家中陪护有病的妻子,他自己仍战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

  查咽喉、听呼吸音、上呼吸机、药物支持治疗……王海龙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工作状态。4月6日下午,刚参加完会诊回到办公室的王海龙突然觉得头晕目眩,浑身仿佛虚脱一般。王海龙知道这是过度劳累引起的,需要休息。然而一想到病人,他又强撑着回到病房。

  王海龙依靠科学,奋战疫魔,先后探索出“症状上排除,治疗上兼顾”等有效治疗措施。截至目前,他治疗与排除确诊、疑似非典病人30余例,无一例患者死亡。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