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长篇特写:探访中国国防科技大学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5月20日 08:12 中国国防报

  本报特约记者王握文、本报通讯员莫崇立、潘芳

  又临一年高考时,5月的长沙花团锦簇。记者走进位于湘江之滨、浏阳河畔的国防科技大学,走近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军校学子,探访他们当初是如何跨进这所素有“军中清华”之称的我军综合性大学最高学府的。

  乘车驶入校园,绕过办公主楼,放眼望去,只见一座座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鳞次栉比,呈放射状昂然耸立。这里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委实验室。6名“两院”院士、19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50多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躬耕”于此。以“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磁悬浮列车、类人型机器人、核心路由器为代表的3700多重要级科研成果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一阵操课号声响过,一列列整齐的队伍走进绿草茵茵的训练场。

  这是基础合训旅学员在为校庆50周年接受检阅而作准备。基础合训旅的学员入学后前4年接受本科教育和军事基础训练,第5年转入指挥专业训练。学员毕业时可获工学和军事学双学士学位。这种“4+1”模式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人才开辟了新路。这些学员被称为“中国军校特种生”。他们身高均在1.70米以上,入校前不是校级以上“三好学生”就是优秀学生干部,高考分数均超过当地重点录取线。

  3年前以648分优异成绩走进合训旅的徐刻在队列中并不显眼,然而面对记者却神采飞扬:“我从小就想当一名儒将。报考国防科大基础合训旅,既能学到技术,又能学指挥、学管理,正合吾愿。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在科技强军路上发挥作用。”

  在国防科大,我们见到的学员无不风华正茂,扇动着理想的翅膀。

  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大二学生陈镇告诉记者,他来自广东实验中学。高中毕业填报志愿时,老师建议他报考本地大学的热门专业,以便毕业后留在广州,但他还是在第一志愿填报了国防科大。记者见到了陈镇入学后给队党支部写的第一份思想汇报:“航天基地虽然地处偏远,生活环境较为艰苦,但是我一点也不怕,因为我热爱航天事业。我觉得献身国防最能体现人生价值……”

  合训旅的“昆仑”兄弟是对活力四射的双胞胎。哥哥冯昆,弟弟冯仑,两年前他们以可进入北大、清华的分数叩开了国防科大的大门。两兄弟的父亲曾在部队某科研单位工作过13年,所结识的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大多出自这所“军中清华”。他们笑着说:“既当专家学者又穿绿军装,是我们童年的梦想。我们更爱‘军中清华’。”

  成就理想要靠脚下坚实的步履。采访中,记者从国防科大学子身上几乎都能体味到这种执著。

  在基础合训旅,记者发现了另一对孪生兄弟———贾航、贾舵。谈起报考的初衷,这对有着1.85米个头的“航舵”兄弟笑眯眯地说:“老爸说我俩从小吃的蜜太多了,让我们考国防科大,既长知识,又苦心志、劳筋骨。”经过近一年的军校生活,贾航、贾舵感到自己成熟多了,生活自理能力也增强了,体魄也更加强壮了。弟弟贾舵告诉记者,他们从入学第一天起,差不多天天要跑一趟“5公里”,作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单双杠。刚开始还有点不习惯,但寒假中与上地方大学的同学一交流,他们感到自己当初的选择“真的很伟大”。

  或许因为家境贫困,他们分外珍惜在国防科大学习的时光。

  在工程兵学院,记者见到了20多名来自贫困农家的学员。他们坦言:选择科大,既能实现进名校求学的愿望,又能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父母早亡、老家在安徽农村的高杨面对记者显得干练成熟。他学习特别刻苦,生活也十分节俭。每月的津贴被他分成3份:一份供自己购买日用品和书籍;一份寄给爷爷奶奶;每个月还节省20元钱定期寄回母校,资助与他当年一样贫困的农家子弟。

  女学员小王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她和别人一起外出,看见一个捡垃圾的小孩,拿着塑料袋去抢垃圾,不小心被一个钢筋绊倒在地上。她噙着眼泪过去扶起了那个小孩。因为她当年也是一个跟祖母一起捡垃圾的小孩。她告诉记者,与在地方大学的同学相比,她很幸运,没有了后顾之忧,现在惟一的想法就是刻苦学习,掌握过硬本领,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回报培养自己的军队和社会。

  在国防科大采访,记者还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一名国防科大学员仿佛就是一个小磁场,每年都能从他的母校、家乡引来一批优秀学子。

  东北小姑娘王鹏是政治学院的学员,见到我们,还未开口,两个酒窝已经盛满了微笑。她自豪地告诉我们,她姐姐也在国防科大,是理学院大三的学生,叫王飞。她就是被姐姐吸引到长沙的。姐姐王飞中学时获得过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2000年考进国防科大后,每次打电话、写信都向她介绍美好的军校生活,令她对国防科大十分向往,并由此发奋苦读。2002年8月,尽管国防科大在辽宁只招收一名文科女学员,王鹏还是以优异成绩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一位曾在学员队代过队长之职的博士说,有位学员曾问他:“你看我将来是当将军好呢还是当院士好?”他感言,国防科大的学员正处于一个什么都来得及的年龄,一个什么都有可能的年龄。国防科大的学习时光将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当院士、成将军并非高不可攀。国防科大建校50年来,从这里走出的学员不是已有十几人当选为两院院士,近300人成为省、部、军级以上高级领导吗?关键就在:奋斗,搏击!从现在开始……

  临别,国防科大招生办的负责同志叮嘱记者带上一笔:一年一度的高考报名工作已经开始,欢迎有志青年报考国防科大,这里将是他们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