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凯歌高奏民族魂——电影《惊涛骇浪》观后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5月16日 08:50 解放军报

  杨子才

  看了以战胜1998年特大洪灾为题材的电影《惊涛骇浪》,倍感振奋。窃以为,此片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场景惊天动地,故事结构完整,人物精神世界完美高尚,所言所行感人至深,全剧气壮河山,能令“顽廉懦立”,震撼人心。一言以蔽之,它是一曲民族之魂的壮丽凯歌,是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优秀影片。

  一

  我们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息,数千年来,一直是灾害频仍。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206年(汉元年)到1949年,两千多年间,曾发生了一千多次旱灾和一千多次水灾,几乎年年有灾。逢到大旱,赤地千里,人民流离,哀鸿遍野。遇到大水,则是“神河之水不可测,一夜无端高七尺,奔涛骇浪势若山,长堤顷刻纷纷决”(清·赵然),以致“鱼游城关”,“浮尸遍野”。正是这种频繁的灾害,锤炼了炎黄子孙,使我们深深懂得,要生存,要发展,就得“泰山崩于前而方寸不乱”,顶天立地,临危不惧,知难而上。远古的时候,洪水漫天,中原尽为泽国。大禹受命治水,他“亲率众庶与天斗,夜以继日十三年。劈山凿岩泄洪流,疏通河道数逾千。三过家门而不入,一片丹心救斯民。手足胼胝行万里,面目黧黑劳苦身”(《萤窗咏史诗》)。治平了天下洪水。而在《惊涛骇浪》中,先贤大禹知难而上,敢于赴汤蹈火的精神,处处得到了生动感人的展现。某集团军军长张子明、红军团团长周尚武、四连连长张成文,都临危受命,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大堤,保护乡亲父老。在最紧急的时刻,江泽民同志顶风冒雨赶来,站立在大堤之上,指挥广大军民誓死和洪水搏斗。大堤上的每个人,都体现了华夏儿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无畏气概。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的这种气概,乃是民族之魂的首要因素。正是亿万军民“生当为冠军,死当为国殇”的民族精神,使我们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在20世纪末取得了“功侔大禹”的辉煌胜利。

  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国人民从改天换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搏斗中懂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只有牺牲小我,才能保全大我。上古之时,“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鱼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教民播种五谷”,并“遍尝百草求方药,治病强身保永年。为此曾遇七十毒,无悔无怨为众人。”在炎黄子孙看来,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福祉,远比个人生命重要。为国家和人民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对于民族之魂这个永不可缺的要素,电影《惊涛骇浪》作了深刻展示。上等兵林为群,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活活累死在大堤上。军士魏长胜突然发现管涌,若不及时堵漏就会溃堤,便毅然沉入江底以身堵漏,壮烈牺牲。他们无疑是以李向群、高建成等抗洪烈士为原型而塑造的。魏长胜沉江堵漏,自然令人联想起战争年代舍身炸敌堡、舍身堵枪眼的英雄董存瑞、黄继光。而稍有历史知识的人,还会联想起“医圣”张仲景。东汉末,伤寒流行,官为长沙太守的张仲景,见百姓染疫大量死亡,便“不恋封疆大吏爵,行医天下救斯民”,“穷黎无钱得施药,奈河桥上又生还。”他撰著的《伤寒论》,对人类社会是个大贡献。当时,百姓称他为“医中圣人张仲景”。

  由张仲景,人们自然会想到抗“非典”先锋姜素椿。这位74岁的老军医,毅然在自己身上注射“非典”患者恢复期的血清,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舍命闯雷区”,取得了成效,探出了新路。显然,姜素椿为了人民,“虽九死其犹未悔”,正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从古代“医圣”张仲景,到今天的英雄人物董存瑞、黄继光、李向群、高建成、姜素椿等等,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们每个人高尚的心灵,都由民族之魂所铸成。“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宋·宇文虚中)为救人民免遭劫难,获得幸福,他们舍得献出一切。正是这种精神,五千年来,使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生命力的伟大民族之一。

  三

  狂涛怒号,浊浪排空。决战的大堤上,增添了一块耀眼的“生死牌”。在争相签名、誓与大堤共存亡的人流中。一位两鬓已斑、身着戎装的人走上来,在“生死牌”上写下了“林同生”三个大字。这林同生,是在独生子林为群牺牲之后,前来“父继子业”,决心把儿子的未竟事业干到底的人。影片中这个感人场景,称得上是对民族之魂的另一光辉侧面———前赴后继、众志成城的完美诠释。

  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每逢灾难和横逆到来,人们总是万众一心,并肩携手,义无反顾地战斗下去。战争年代,“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遍及神州大地。1998年抗洪,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处处都组织强有力的后援队伍,全力参与制服洪魔的战斗。眼下抗“非典”,从南到北,众志成城的感人事迹何止千百?!人们看到,民族的浩然正气又一次得到了新的升华。

  从报上得知,继首都驻军大批优秀医务人员的队伍开赴抗“非典”前线之后,外地一批批军队医务工作者也在奔赴前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这总数1200名军队白衣天使,必能协同地方同行,夺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全胜。

  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众志成城,并非只凭勇猛。既斗勇又斗智,科学务实,历来是民族精神极其重要的内涵。影片中,在决定将水库泄洪后再行蓄水以减缓洪峰对大堤的压力时,从工程院院士韩盛元身上,人们就看到了这种智勇兼备的典型品格。韩盛元是当时抗洪队伍中千百个科技工作者的化身。他们的贡献,使我想起了历史上的无数志士仁人。其中之一,就是明代的李时珍。那时,民间疾疫流行,李时珍“为解四海苍生困,愿尝百草广药源。采药踏遍万重山,戴月披星廿八年。”(《萤窗咏史诗》)他以高度的智慧和务实精神,历尽千辛万苦,撰著了《本草纲目》,收录民间各种药物1882种(他新发现374种),并附载验方8161种。《本草纲目》的流布,使民间防病能力大增,并惠及后世,惠及他国。窃以为,《惊涛骇浪》这部具有史诗意味的影片,把中华民族之魂的三个主要内涵———知难而上,临危不惧;牺牲小我,顾全大我;前仆后继,众志成城———作了形象、生动、深刻的展现。

  天变不足畏,多难可兴邦。几千年来,正是靠着这样的民族精神,华夏儿女才生生不息,天不能死,地不能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今天,面对“非典”,只要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处变不惊,团结奋斗,我们就能战胜这场灾害。“玉经磨琢多成器,剑拔沉埋更倚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任何灾害和横逆都阻挡不了的。我们的民族,将会以更加光辉灿烂的高大身影,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