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俄罗斯帮助培训 中国的宇航员准备好了吗?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5月9日 14:46 光明日报

  2002年12月30日凌晨,我国成功地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送入太空。“神舟四号”里备有紧急逃离系统和生命维持装置,是载人宇宙航行最终实现前的最后一艘试验飞船。现在,随着“神舟”飞船连续四次成功发射,中国人造访“天宫”已经为期不远了。人们此刻特别想知道的是:咱们的航天员都准备好了吗?

  中国有合格的航天员

  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宿双宁说:我们能随时派出合格的航天员造访太空。我可以确保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能够胜任太空人的角色。

  我国第一代航天员的选拔极其苛刻,训练极其严格。航天员日后面对的将是极为严酷的环境,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要承受火箭加速带来的噪声和超重的考验;而在轨道飞行阶段,航天员又将面临失重、宇宙辐射的考验;在返回阶段,航天员将再次经受超重和高热的考验——在飞船重返大气层时,高速飞行的返回舱与大气摩擦,会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尽管返回舱采用了高效防热材料,仍无法避免温度的上升;而着陆的一刹那,航天员还要经受最后一道考验:着陆冲击过载。

  还有心理相容性的问题。飞船内的空间很狭小,航天员之间要是闹起矛盾,会极大地影响飞行任务的完成。俄罗斯就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曾有两名航天员彼此间闹到不说话的地步,有什么事就给对方写一张纸条……

  俄罗斯人由衷赞叹

  宿双宁说,1999年,我带着我们的小伙子到俄罗斯作模拟太空飞行实验,方式是乘坐俄方经过改装的大型喷气式飞机,通过飞抛物线,制造出超重和失重的实验环境。上机前一天,俄罗斯人对我说你们的人要是吐了,我们就停飞。我一听就急了:那怎么行?要知道,让他们飞一个架次,我们要支付很多美元的。俄罗斯人却振振有词,说是基于安全考虑。我说,希望你们动作不要太大,因为我们的小伙子都是第一次作这种实际飞行实验。上机前,翻译悄悄告诉我,说俄罗斯人私底下嘀咕,说要看看中国人的前庭功能和训练水平行不行,也许动作大点儿他们就会产生空间运动病甚至发生呕吐。

  事实上俄罗斯人并没有达到目的。那次是在1.5万米高空,一个小时里连续飞了10个抛物线。俄方的一个助理教练半途就在机舱里吐得一塌糊涂,而我们的小伙子超重时神情自若,失重时都纷纷飘起来,还不断做着穿、脱宇航服等操作。后来,俄罗斯人由衷地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中国航天员选得好!

  期待着飞天梦实现的那一天

  宿双宁说:从事载人航天工程,压力无所不在。训练过程中,发生任何事故都是不能允许的。这些航天员都是我亲自选来的,对他们我担着一份天大的责任,绝不能因为我的工作没做好,而导致他们出现生命危险。所以,从训练方案的制订到计划的具体实施,都是我亲历亲为,全程跟踪,而内心里那种如履薄冰的压力感,他人是很难体会的。

  有人说,你现在都是老总了,总该轻松些了吧?其实正相反,因为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承担的任务中,除了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还有飞船设计的医学要求、工效要求和评价,环境控制和航天员生命保障产品的研制,涉及到十多个子系统、数十个专业。例如,为了适应船舱里狭小空间的要求,氧气要靠一种特殊的氧气瓶装带,它只有篮球那么大,壁厚也就两三个毫米,我们在这有限的体积里压缩进尽可能多的氧气,里面高达200个大气压。如果爆炸,就会船毁人亡。所以,每当有飞船试验时,协作单位几十家,任何一家的原材料或是某个针尖大的元器件不符合要求,都会捅出大娄子。在“神州号”无人飞船飞行的那些天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度日如年的感觉。

  十多年前的1986年,美国的“挑战者号”在上升过程中爆炸,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今年2月间,美国的“哥伦比亚号”又在返回途中解体——飞船和航天飞机在上升段和返回时可能发生故障的危险性最大。现在,最让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就是这“一上一下”。我期待着中国航天员安然走出返回舱的那一天,我希望我是第一个拥抱他们的人……(《中国青年》2003年第9期刘新平)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