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 正文

被隔离者的担忧——新华社记者台湾隔离手记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5月2日 20:31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赵卫、秦大军

  台北连日的阴雨天终于放晴了,但这里的被隔离者心情却很难放晴。整天在不足20平方米的空间里掰着指头数日子,打电话问一下同被隔离在此的其他人,一个共同的感受是:“闷!”

  但这还不是全部。你本是好好的一个人,却突然被隔离。你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病,也不知道别人有没有病,更不知道在这里会不会染上病,更不知道隔离期满后别人怎么看你……。

  这几天,被隔离在桃园机场旅馆的辽宁籍女士于晓坤的眉头锁得越来越紧。嫁给台湾郎、结婚还不到一年的她,现随夫家住在台北,开着一家日杂店并兼营餐饮业。她说:“我现在最担心的是10天隔离期满后,小店的生意会受影响,因为我是一名被隔离者。虽然我身体完全健康。”

  另一位陈姓男子也同样满腹心事。现年36岁的他最担心的是“万一10天隔离期满后,小区邻居不接受我怎么办?”他甚至已做好心理准备,一旦被社区拒绝就去“租个房子自己躲起来过”。

  这些被隔离者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一段时间来,台湾岛内出现了一些与“非典”有关的家庭遭到歧视、排斥的事例。比如,有医院不愿收治“非典”患者;有地方拒绝处理与“非典”相关的医疗废弃物……曾就治于台北和平医院的曹女士,由于数名医护人员因她而遭到感染,被社会称之为“超级感染源”。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她选择了通过媒体向全社会道歉。她说,“我觉得很丢脸,生了这么个丢脸的病,还害得儿子买东西都被人家赶走。”

  曾被隔离的和平医院精神科主任李慧玟投书媒体:“我们走到哪里均会被标签化。”岛内有报纸认为,“非典”疫情好象一个“社会检验室”,一些平时隐藏起来的人性阴暗面正通过它暴露开来。

  “非典”的高度传染性让人避之唯恐不及,但这并不能成为将其“标签化”的理由。实际上“非典”患者并没有错,我们不应在他们失去健康的同时,再失去尊严。隔离是一种古老的防疫措施,在尚未找到有效对付疫病的手段时,这种古老的控制方法依然是最有效的。至于那些接受隔离的人们,他们中已染上疾病者是社会负责任的一员,而健康却接受隔离的人则是在为扑灭疫情作出自己的牺牲和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肯定。

  和我们一样被隔离的台湾睿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蔡一忠认为,民众对于不懂的东西产生恐慌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也应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与我们同处一层楼的加拿大圣玛丽大学商务专业学生李羿霖认为,大家应该将心比心,无论是被隔离的还是没被隔离的,都需要彼此关心,对待“非典”也不要失去了道德准则,能保持平常心就好。

  毕竟,歧视“非典”患者和被隔离者的人终归是少数。台湾媒体上的报道还显示,在经过惶恐、不适和手足无措后,台湾民众逐渐对“非典”有了新认识,主动前往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志愿人员一天天在增多。

  如今无论在祖国大陆、香港特区,还是在台湾地区,面对肆虐猖獗的自然灾害,大多数社会成员正在携手共济,从爱心中焕发出战胜“非典”的勇气和信心。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