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含泪送战友盼你早凯旋(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4月29日 22:28 人民网

挥挥手,他们奔赴一线。


医生们纷纷为战友送行。

  人民网南京4月29日电:不论在什么年代里,什么情况下,永远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当祖国母亲有难,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贡献自己一切的热血儿女,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4月27日中午,南京军区空军454医院接到紧急通知:经军委主席江泽民亲自批准,全军各大单位火速抽调1200名医务人员开赴北京,支援北京市组建非典定点医院。454医院必须立即派出13名医护人员,29日到北京报到。

  像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样,像1998年抗洪最惊险的时刻那样,当这一消息传达到全院每一个医生护士和干部战士后,请战书很快像雪片一样飞到院领导的面前。有科室集体要求接受挑选的,有个人主动向领导请求非去不可的。院党委经过审慎考虑,再三斟酌,确定了一个由13人组成的医疗队成员名单。在28日下午的大会上,院长宫丽莉含着眼泪宣布了医疗队成员的名单。

  得知13位战友要乘29日上午11点的飞机赶赴北京,早晨8点不到,全院医护人员就自发地聚集在院门口,再为他们理一理行装,整一整军容,说一句“珍重,我的战友。”泪水在眼眶里萦绕,真情在道别声中迸发——

  领队祝宏:义之所在岂容推辞!

  38岁的祝宏是这次赴京医疗队的领队,昨晚9点,记者面前的他眼里布满着很多血丝。祝宏打开了他从不离身的工作手册,记者看了13名赴京者的名字,共有4名医生,5名护理人员、1名药师和3名战士,当中有10名党员。祝宏和战友们知道,这次零距离面对的,不是非典疑似病例,而是非典患者。“经历过多少次塌方、翻船和桥梁断裂等大事故的医疗抢救,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有这么大的压力还是第一次,和死亡这样接近也是第一次。作为领队,必须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把每位战友安全地带回来,因此我深感责任重大。”

  这时手机铃声响起,是一家大企业的老总、老战友高静文的。趁两人互道问候的空当,记者“借”过了手机。电话那头高静文深情地说:“听说祝宏马上去北京治非典,能有这样的战友我感到很自豪,由衷地祝福他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来”……采访就这样在接连不断的电话中进行。祝宏笑着说:“昨天手机刚刚狠充了1000元的话费,现在就剩下几百元钱了,全是老战友的祝愿。”

  和朋友可以实话实说,面对深爱着的亲人,话到嘴边,可就是不知如何说出来。前天中午,得知自己可能入选后,祝宏回家后几次向妻子吞吞吐吐地暗示,自己将被抽调去北京,妻子以为丈夫在和自己开玩笑,说什么也不相信。当天下午,他“搬”来岳父岳母,郑重地宣布了将要奔赴抗击非典一线的事。一阵沉寂之后,妻子红着眼眶打开衣橱,默默地开始为丈夫收拾行装。

  “很多善意的谎言暂时隐瞒了事实,这时亲人担心是正常的。我们也是普通人,有七情六欲儿女情长;每当想到面对非典的那一刻,我们心里也会抖。但我们首先是个军人,国家需要的时候就要以大局为重,义之所在岂容推辞!”祝宏这样对记者说。

  有一点祝宏没有告诉记者,他那已经7岁的女儿听到的却是“谎言”:答应带她“五一”出去玩的爸爸,到上海出差去了。

  医疗组长张长法:我有义务到最前方去!

  在13名即将赶赴北京的医护人员中,50岁的传染科张长法主任医师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这次进京医疗队的医疗组长。起初这次进京的人员中没有他,张长法主动找到院领导,递上自己的请战书,诚恳而又坚定地说:“我已经从医20多年了,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一个传染病研究的专业人员,我有义务到最前方去!我的医学知识和经验是从病人身上学来的,现在更应该用来回报病人,回报培养我的军队和人民,请批准我加入。”一番肺腑之言深深打动了院领导。

  昨天整个下午,张长法都是在病房中度过的,每一位病人日后的治疗方案、用药情况他都一一向其他医生交待清楚,直到院长宣布名单的前一分钟,他还在病房里忙碌着。晚饭后,他又来到了病房。在传染科病区,张长法一边查着房,一边愧疚地告诉记者,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妻女,女儿小的时候自己就长时间在全国各地学习,一年中有七八个月是在求学中度过的。但是他一直坚持用“言传身教”来影响着女儿,现在女儿已是东南大学建筑系的研究生。这次得知父亲要去北京,女儿沉默了。“我是昨天中午把去北京的事告诉爱人和孩子的,害得她们连顿中饭都没吃好。我爱人也是部队的医务工作者,虽然她们不放心我,但我知道她们是最理解我的。”

  听院里的医生们讲,老张基本上没有休息日,每周一上午是他的专家门诊,很多病人都是慕名而来,一般要拖到下午才能看完,另外,他每天都要去查普通和重症病房的病人,有时候晚上都不能回家。从公布进京名单到记者采访时为止,他已经接到了近40位病人的问候,有现在的病人,也有以前的老病号。昨天晚上7点多,住在南理工的一对老病号夫妻听说老张要去北京,一定要来看看他。就在老张开始接受记者采访时,这对流着泪的老教师夫妇刚刚离去。

  今天上午,老张将踏上迎战非典第一线的征程。可昨夜近10点了,他还在和他的病人们交谈着,宽慰他们战胜疾病要靠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这时的张长法,有的只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对病人的关爱,一个军人对岗位、对阵地的执着。

  内分泌科主任饶亚平:孩子,我们等着你完胜归来

  昨晚9点半,记者见到内分泌科饶亚平主任时,她和几名同事还在加班。用她的话说:人手太紧张了,刚成立的“发热门诊”需要人,刚组建的医疗队需要人,支援北京又需要人,为了不让他们有后顾之忧,留下的同志必须做好分内事。

  说起这次紧急抽调,饶主任的表情凝重起来,而回忆就从前天早上开始:当院长告诉她需要抽调人手紧急赴京,“我要去”三个字脱口而出。饶主任说,作为一名医生,她曾不止一次想过自己与非典面对面的场景,并一直渴望这样的机会,所以当时根本不需要考虑也根本没有考虑的余地,便选择了争取。值得一提的是,饶主任年已8旬的母亲和婆婆刚刚在病床上脱离严重脑梗塞和心衰的危险,身边很需要这位孝顺的女儿与儿媳照顾。

  饶主任如此热切和迅速的反应是院长所没有想到的,但更出乎饶主任意料的是,当她走出院长室回到内分泌科后,迎接她的竟是热切程度并不亚于自己的八名下属,这些当值的医生护士在得到消息后选择了和饶主任同样的反应:我去!让我去!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其中一位的儿子刚刚5个月大,还没断奶!无法忍住泪水的饶亚平当即决定:既然大家都要去,那就集体写份请战书,一起去!

  第二天,出现在签名栏里的名字是20个,这一数字正是内分泌科所有医护人员的全部。赴京名单出来了,内分泌科只有一个人如愿:樊有,一个27岁的小伙子。他的请愿理由很简单:我年轻,没有成家,我能熟练操纵呼吸机。说起樊有,饶主任的眼中再次涌出慈母般的泪水:小伙子勤奋、厚道,自从非典流行,他天天上网翻资料,还不时给大家讲解,他去我放心。

  昨天中午,饶主任请樊有吃饭,并送给他一本本子,上面写满了心里话,其中有这样几句:樊有,孩子,你明天就要去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了。你知道这个病有多厉害。记住:成功救治病人只是完成任务的一半,能同时保护好自己才是完胜。你的手机已经充入400元,用完了我会再充,不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遇到困难就跟我联系。我们所有人都在为你自豪,并会用鲜花和掌声等待你“完胜”归来!

  昨晚,医院为13名赴京人员设宴饯行,老家在东北的小伙子樊有端着酒杯,对着饶亚平叫了声:“娘!”一杯酒随后一饮而尽。

  护师侯静:女儿不会让你们失望

  前天下午,23岁的女护师侯静正和未婚夫在市区一家装潢公司里购物,讨论着刚买的新房该用什么颜色的油漆。突然,手机响了,听到的是一道不容置疑的命令:“请立即归队。”火速赶回医院后,侯静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赴京医疗队的一员。

  有着丰富急救经验的小侯对自己的这次入选表现得既意外又兴奋。她告诉记者,本打算和男友准备下半年就领证结婚的,可这次任务一下来,看来婚期得延迟了。前天,男友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一晚上没睡好,居然一大早就跑到她的宿舍向她求婚,并且执意要给她买只钻戒带去北京,可是她却对男友说:“不,等我回来,我要你亲自给我戴上,相信我一定会好好地回来的。”男友为此对她许下誓言:“等你回来我们就立刻结婚。”

  小侯告诉记者,她和男友恋爱3年了,可是从来没有分开超过一个星期,“这次长时间的分离正好可以考验我们的爱情”,说话时她的脸上洋溢着一个幸福女人的灿烂。可是转眼间,当记者问及她的父母时,小侯顿住了,“我家在无锡,昨天,我打电话回家,妈一听到我要去北京就哭了,爸爸赶紧抢过电话跟我讲话,他说本来就挺紧张的,再哭不就是制造紧张气氛嘛”,可是说这话的时候小侯一点都不轻松,她告诉记者,父母“规定”她到了北京一定要每天一个电话,男友还紧张地叮嘱“除了吃饭,口罩不许摘!”不过,小侯在电话里告诉爸爸妈妈:“女儿已经长大,已经能理解父母的心情;女儿更是一名军人,更要履行军人的职责。更何况有那么多医务人员已经在救治非典病人的第一线,不分昼夜地战斗了那么长的时间。相信女儿不会让你们失望,也一定会照顾好自己。”

  院长宫丽莉:鲜花迎接最可爱的人

  昨晚9时,当记者来到医院九楼时,院长宫丽莉和政委成建君正在布置今天早晨欢送13位战友的会场。这是一个相当简朴的会场,长长的会议桌上摆放着13名进京医疗队队员的座席卡。“时间太紧了,也没有来得及买些鲜花把会场装扮一下,真有点对不起大伙。”对双眼通红的宫院长和政委的采访,是在他们的忙碌中开始的。

  宫院长说,他们是前天接到命令的。命令下达后,她和政委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去做工作,从哪个角度去做。因为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战斗,是一场硬仗,是直接和非典病人的零距离!但是,灾难是一种磨练,更能检验部队战斗力。当院党委宣布军委的命令后,他们这个班子受到了一次教育,也为医院有这么多好同志而自豪。说到这里,这位见惯了伤病员、见惯了流血的女大校,无声地流出两行热泪。

  抽着闷烟的成建君政委告诉记者,当命令传达后,不到半小时,病区就送来集体签名的请战书。在这些主动请战的人员中,有50多岁的传染病专家,有准备结婚的女护士,有即将退伍的战士。当组织上考虑一部分同志的实际困难时,他们竟然越级找到院党委。27岁的樊有医师说,我是军人,这是我的使命;我是医务工作者,这是我的责任;我是男子汉,生死关头,舍我其谁。34岁的护士长邹江红对院长说,院长,我已经有了家,有了爱我理解我的丈夫,有了会跑的孩子,我是人们心中的“天使”,我应该尽份“天使”的义务,就让年轻的护士留下吧……

  听着一段段感人的故事,看着泪流满面的院长,记者似乎更加懂得了军人的含义,懂得了白衣天使的伟大。这些与我们一样有着亲人牵挂的男儿女儿,就要踏上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具有常人无法理解的精神,他们在为我们这个英雄的大地树立起一座座新的丰碑。

  记者离开454医院时,夜已经深了。宫院长说,明天上午9:00,要欢送他们进京。欢送会缺少鲜花没有气氛,但等到他们平安凯旋时,她一定要为他们订一束最美丽最鲜艳的花,送给这些永远难以忘却的医务人员,这些最最可爱的人!

  吴俊、于英杰、张磊、赵晨彦、黄建伟、彭晓阳摄影报道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